从脾胃论治五官科疾患的临床体会*

2023-03-23 10:44吴春华牟重临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脓液赤芍党参

吴春华 牟重临

1 三门县中医院 浙江 三门 317100

2 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浙江 台州 318020

人体耳、鼻、咽喉、眼与脾胃功能,不仅在生理上密切相关,而且在病理上也会相互影响。《素问·通评虚实论》言:“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素问·玉机真藏论》云:“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傍者也。”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提出“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1],使用调理脾胃法,可以治疗头部五官诸疾。笔者就从脾胃入手治疗五官疾患,分享如下。

1 耳鸣、耳聋

耳病不独与肾相关,更与脾胃有密切相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脾胃虚衰者,气血生化不足,可致头部五官不利,耳鸣、耳聋常会相继而发。耳鸣、耳聋的辨治分虚实两类,临床所见以虚证居多,大都责之脾肾虚亏,中气不足。属脾胃虚弱,清气不升者以益气聪明汤或补中益气汤加通窍药治疗为主。《医学入门》言:“劳聋昏昏聩聩,瘦瘁乏力,因劳力脱气者,补中益气汤加菖蒲。”[2]笔者常宗其法而施之。处方:升麻、柴胡、葛根、蔓荆子、石菖蒲、白术、当归、党参、黄芪、甘草。随症加减:夜寐较差加酸枣仁、夜交藤,腰膝酸软加熟地、补骨脂,纳呆便溏加陈皮、茯苓。

医案:叶某,女,43岁。2013年2月19日初诊:耳鸣半年,伴听力减退。患者近半年来耳鸣阵作,每于劳累后加剧,最近感到听力明显减退,经中西药治疗时效,时不效,经常反复发作,头颅MR未见异常,五官科诊断为“神经性耳聋”。刻诊患者,面色苍黄,疲倦乏力,眩晕,行走不稳,耳鸣上午明显,下午减轻,纳呆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证属中气虚亏、清阳不升,治以益气升清法,处方:柴胡、陈皮各6g,葛根、黄芪各20g,蔓荆子8g,石菖蒲10g,炒白术、党参各15g,当归12g,甘草5g。每天1剂,服用7天,上述症状明显改善,再以上方加减治疗2周而愈。追访半年未复。

2 慢性中耳炎

慢性中耳炎,表现为经常耳道流脓水,脓液清稀,影响听力,伴有头晕,每于感冒则症状加重。急性发作时,需用清热泻火,转为慢性大都由于气虚而局部炎症久久不能修复,需要使用补脾益气,佐以清热排脓,促使脓毒的清除,促使炎症创口的修复。基本方:白芷、防风、党参、白术、连翘、黄芪、黄芩、皂角刺、薏苡仁、甘草。随症加减:咳吐白痰加陈皮、半夏,脓液偏黄加浙贝、鱼腥草,夹瘀血加桃仁、赤芍。

医案:张某,男,16岁。2019年11月23日初诊:暑假期间,因游泳而发生右耳中耳炎,就诊于耳鼻咽喉科,经西医药治疗,耳痛减轻,但右耳流脓却一直未见减少,局部压痛。患者面苍形瘦,右外耳道可见少量脓液,脓液清稀,右耳后有圧痛,纳食不振,厌食油腻,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证属脾胃虚弱,瘀热上壅,治以升清补脾益气,清热化瘀排脓。处方:党参、炒白术、黄芩各15g,防风、桔梗、炙甘草各6g,白芷8g,陈皮5g,黄芪、连翘各20g,石菖蒲、皂角刺各10g,赤芍12g。每天1剂,服用7天,耳内脓液明显改善,再以上方加减治疗2周痊愈,继以益气固卫方服用1周,以固本防复。

3 鼻窦炎

鼻窦炎可归属于中医学“鼻渊”范畴,临床大都呈慢性表现,主要症状是鼻塞,额头疼痛,鼻涕如脓,甚则有臭味,晨起多痰,病情容易反复,每于感冒后症状加重,如伴体倦乏力,纳食不振,病机多属肺脾两虚,清阳不升,湿浊上壅。治疗常用补脾益气,配合通窍清热,化痰排脓。临证常效仿中医外科之托法[3],补气以托毒,使脓液消除,病灶得愈。基本方:白芷、辛夷、浙贝、桔梗、皂角剌、党参、黄芪、当归、黄芩、藿香、胆南星。随症加减:口渴加花粉、芦根,脓鼻涕加鱼腥草、金荞麦根,痰多加半夏、茯苓,头痛加川芎、防风,食欲不振加陈皮、焦三仙。

医案:刘某,女,28岁。2013年2月19日初诊:患者反复鼻塞流浊涕、头痛2年。每遇感冒,上述症状则发作,用抗生素等可暂时缓解,终不能根除。刻诊:患者面苍,头痛以前额为甚,鼻塞流黄浊涕,近来感嗅觉及记忆力减退;舌淡、苔薄白腻,脉弦小滑。头颅CT片示:两侧上颌窦炎。治用补气托毒、清热通窍,处方:白芷、辛夷、黄芩、浙贝、胆南星、桔梗各10g,黄芪20g,皂角剌、赤芍、太子参各15g,蒲公英、金荞麦、米仁各30g,甘草4g。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用,连服用2周。并嘱每天用手指按摩两侧迎香穴2次,每次3分钟。2周后临床症状消失,偶有鼻塞,口干,复上方去胆南星、米仁,加白术10g,北沙参15g,续调治半月,诸症悉除,追访半年未复发。

4 慢性咽炎

咽喉为肺之门户,肺气靠脾胃供养。《素问·阴阳类论》言“喉咽干燥,病在土脾”。脾胃虚弱,气血津液不足,不能上承于咽喉,可致咽喉不利,如咽喉干燥、咽痛、咽部有异物感,甚则会导致声带息肉、失音等的发生。慢性咽炎,易反复发作,此类患者除咽部症状外,如伴见说话气短,乏力体倦,多为中气虚亏,痰瘀上阻,常用补中益气合化痰消瘀法。基本方:桔梗、熟玉竹、党参、黄芪、赤芍、当归、化橘红、甘草。随症加减:伴见声带息肉加乌梅、浙贝、炒僵蚕,咽痛加连翘、一枝黄花;咽干加玄参、麦冬;失音加蝉衣、木蝴蝶;夹瘀者加桃仁、红花。

医案:徐某,男,84岁。2015年6月22日初诊:反复咽痛伴声音嘶哑2年。五官科检查诊断为“慢性咽炎”,反复服用抗生素、清热解毒药,均无效,近年来症状经常发作,甚为苦恼。刻诊:自觉咽喉干燥,多言则气不接续,严重时声音嘶哑,纳食尚可,夜尿频多,大便干结不畅,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无力。辨证为中气不足,痰瘀上阻。治以补中益气,少佐化痰祛瘀。处方:桔梗8g,当归12g,赤芍、浙贝、丹皮各10g,炙升麻、炙柴胡5g,党参、蒸玉竹各20g,麦冬、黄芪各30g,化橘红2g,炙甘草5g。每天1剂,服1周后,诸症改善,再随证加减服用2周告愈,3个月后随访无恙。

5 眼睑下垂

眼病的治疗,大都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从五脏论治,李东垣的《兰室秘藏》中“眼鼻耳门”,认为目疾发生与脾胃关系很大,言:“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脾者,诸阴之首也;目者,血脉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4]所以东垣在对各种眼病的治疗尤其注重于脾胃,在“内障眼论”中采用的治方大部分运用风药,其一是宗河间法为通玄府,其二是升发脾气以荣养眼目,如神效明目汤、复明散、助阳和血汤、防风饮子、蔓荆子汤、当归龙胆汤等。临床诊治眼病重在辨证,眼目按五脏分诊,眼睑属于脾胃,故以发于眼睑的疾病尤其注重从脾胃治疗。

医案:程某,男,62岁。2016年11月5日初诊:两眼睑下垂2月。在某省医院眼科诊治效果不明显,经头颅MRI及胸部CT检查无异常,以重症肌无力为可疑,求诊中医。患者眼睑下垂,以右侧为甚,无力睁开,面苍体丰,说话气短,全身倦怠,微恶风寒,食纳尚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沉弱无力,两寸尤甚。证属脾虚气陷。治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处方:升麻、柴胡各6g,生晒参9g,黄芪、淮山药各30g,白术20g,当归、补骨脂各10g,砂仁3g,化橘红8g,炙甘草5g。每天1剂,嘱忌洗凉水,忌食寒凉食品。服用2周后,症状有所改善,大便转干。复以上方随证加减治疗,并嘱每天早上服用高丽参3g,1月后随访诸症消失。

猜你喜欢
脓液赤芍党参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赤芍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研究
Anticancer Properties of Lobetyolin,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Radix Codonopsis (Dangshen)
乳腺炎患者乳腺脓液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分析
大黄、赤芍对肝衰竭大鼠血清NO合成和分泌影响研究
复方党参口服液免疫增强作用的配伍相关性
党参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
HPLC法同时测定党参固本丸中7种成分
新疆赤芍
肛周脓肿患者的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