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为导向的大学思政教育方法*

2023-03-23 08:28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麦影
区域治理 2023年5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思政融合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麦影

一、引言

在大学开展思政教育不仅能够满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理念要求,同时还能够推进高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大学生在学校教育期间要健全人格,启迪心灵,发展能力,持续培养核心竞争力,这样能够在毕业之后顺利参加就业,并在工作岗位上获得长远的发展。而思政教育能够使学生增强对就业的认知水平,使学生能够正确面对挫折拥有良好心态,在认清自我,明确定位下,找到发展方向[1]。

二、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教育的现状分析

当下我国大学不断进行生源扩招,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均被就业压力所困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开始广泛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可以说,就业形势严峻是阻碍高校学生顺利毕业的一大因素。虽然一些大学能够意识到就业指导的重要性,但由于学校内并没有设置专业的就业指导中心,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就业指导信息,因此学生也难以从中受益。一些大学虽然重视就业指导活动的开展,但多以招聘信息发布、举办招聘会或宣讲政策为主,涉及的内容与学生的具体就业需求距离较远。另外,学校也没有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和育人标准为学生开展专业指导,导致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出现矛盾。学生在就业之前,对社会行业发展的情况不明确,无法做出清晰定位。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就业规划,目标企业进行研判,导致一些学生在就业前的准备工作并不充分。甚至,一些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只凭借第一印象,缺少对职业的全面了解,这样也会在后期就业之后出现短期内跳槽的现象。还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对所有目标职业进行对比,在就业时也会出现盲目就业,慢就业,甚至不就业的现象,不少学生开始逃避就业,转而投向考研。

从高校管理者角度来讲,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就业指导课程等,没有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讲解的内容也以理论为主,学生难以在课堂上获得当下最新就业资讯,讲解的知识也难以符合学生的个体差异,统一目标,统一内容也会阻碍学生的学习效果。再加上大班教学模式不仅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专业需求,更难以提高学生参与该类课程的积极性。

当下,高校受到就业区域,就业岗位,薪资待遇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毕业均出现两种极端现象,分别是学生找不到心仪的工作,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员工,二者之间互相矛盾。这是由于不少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对整个社会行业的发展形势没有认清,且一些学生还会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认为自己能力较强,但企业的薪资待遇太低,这样就会使得一些学生不就业。而企业管理者纷纷表示,学生毕业之后虽然学校成绩很高,但难以适应企业内高强度的工作。还有一些学生就业之后不能顺利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认为学习到的知识难以学以致用,也会出现工作态度不端正的现象。总而言之,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没有完全结合,是阻碍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再加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管哪个岗位都要就业人员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而学生在学校期间养尊处优,没有就业紧迫性,一些学生在大学期间沉迷游戏,没有做好清晰的就业指导规划,在毕业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问题。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每一个大学生只有清楚了解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确职业规划,才能够朝着目标不断奋斗,为此,大学思政教育就要与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紧密结合,不仅要为学生讲授思政知识,讲授就业知识,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使学生在学校教育期间能够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职业品质,思想水平,行为习惯等,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高校管理者也可以积极组织就业指导教师为学生开展各种职业兴趣测评,职业个性分析,职业价值观树立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的定位更加清晰,若在择业时出现盲目,不知所措的情况,还可以求助于教师,及时走出迷茫。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择业过程,择业行为,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使学生能够做好充足准备,应对就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2]。

相关人员对教育部关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统计做出分析可发现,2018年我国所有大学生参与就业的人数已高达800万人,到2019年这个数字变成850万人,2020年上升到870万元,至2021年已经高达近千万人。再加上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到历史新高度。很多社会行业不景气,对人员的需求也开始出现,裁员使得学生丢失就业机会,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我国社会经济出现缓冲,但同时各个岗位对求职者的要求也在大幅提升,这种情况对于大学生来讲无疑加大了就业的挑战性。针对这样的问题,大学思政教育就应当与社会经济发展,行业发展情况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学校教育期间就能够认清社会发展形式,做好自我认知,并借助各种各样的职业指导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各种在就业中的关键能力。思政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同时也要建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树立崇高的理想,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使学生真正能够将思政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样才能在就业中从能力较强个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二)能够促使学生达到知行合一

思政教育的优势不仅仅是在理论知识能够武装学生的头脑,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借助正确的思想,引导自己的行为。因此,大学思政教学开展模式不仅要与学生的就业指导互相结合,但同时也要融合其他的专业教育和学科教育,只有站在跨学科融合的角度,才能够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正确处理择业问题,做好就业目标规划工作。从这一角度来讲,大学内的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具有同等重要性[3]。

大学思政教育往往能够从学生的内心深处改变学生的想法,使学生能够不断朝向真善美发展,借助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约束自己的行为。而就业指导是教师站在学生外在角度,切实指导学生的就业规划工作将二者互相融合,可以从内到外,从外向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满足高校育人目标的要求。第一,大学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的融合,能够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自己在工作中的与人交往能力,真正践行职业素养。所有学生在教师专业知识的引导下,能够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全面认识,并激发认可职业的良好情怀。第二,大学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互相融合,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解读下对国家的各类强国政策,教育政策进行全面解读,使学生能够向着市场用人需求方面努力。当学生了解到国家的政策倾向时,内心的焦虑和压力也会得到释怀,从而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面对将来的高压工作环境。

四、基于就业为导向的大学思政教育方法分析

(一)将创新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互相融合

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信息量较大,接收信息渠道较多的时代,学生可以借助自主学习能力,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大学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共同融合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意识到,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因此,教师自身也应当提高信息素养,积极借助网络搜寻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并为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指导活动。例如,开展空中课堂、慕课形式、腾讯微视、课堂派等都可以。第一,就业指导教师应当善于发挥思政教育的价值引导作用,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树立科学的,系统的,并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吻合的择业观和就业观。第二,在创新就业指导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善于发挥思政教育的优势,让学生了解到工匠精神等先进的职业素养。思政教师和就业指导教师还应当多多借助教研,交流,学习等机会提升自己的水平,并且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适当加入社会热点话题,国内外就业形势等相关内容,通过案例学习,视频学习,互动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能够提高主动学习意识。第三,高职院校思政教师还应当重视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4]。学校管理者也应当为教师提供更多晋升机会和学习机会,使每一个教师具备专业的执教能力,能够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自身优势和劣势,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教师也应当对市场上行业发展,企业对人才需求标准,面试的技巧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解。站在思政教育角度,使学生摆正好就业心态,教会学生如何把压力转化成动力,从而主动获得就业权。

(二)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体系

高校在始终坚持就业导向的原则之下,还应当重视将就业指导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规范化,系统化,体系化,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提升可以更加有效,始终立足生本理念,让所有思政教师根据院校不同的招生形式,专业设置以及特色课程的安排,计划出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互相融合的相关方案,并动态调整方案的内容,保证方案落实更加有效和精准。首先,教师应当转变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就业指导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其次,大学管理者应当建立校长负责制的体系,由各学院分管校长直接负责,二级学院党政领导或者辅导员以及各科班主任全员参与,这样能够调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让体系从上而下,形成分工协作,高效进行的模式。同时,监督管理体系也应当同步建立,这样才能够使就业指导和思政教育融合的更加深刻,并成为学校评价教学工作的硬性指标。再次,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时刻与时俱进,对国家颁发的关于高校课程改革或就业指导的相关文件认真解读,领会其精神,并将其应用在就业指导教育和思政教育中,使学生能够在整个学校教育期间扎实理论知识,强化实践能力。例如,二级学院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因材施教或分层次教学法,注重思政教育融合的针对性,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获得与自身职业发展需求相关的思政教育内容。最后,管理者还应当积极组织师生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丰富思政教育渠道和资源,例如参与就业创业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思考,并形成脚踏实地,全面认识自己的职业观念。

(三)有效拓展二者融合的载体,保证影响范围

将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互相融合,需要各种各样的载体进行承托。载体的形式应当多种多样,这样可以提高覆盖面,使整个学校都能够沐浴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例如,可以有效借助信息技术,将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的融合内容上传到师生共享平台中,或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中,让所有师生都能够随时随地接受其中的知识,并进行了解。当然,在互联网平台发布信息时,也应当善于借助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例如,微信小视频或优秀教师录制的小视频,或者关注骨干教师的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直播等各种形式,学生也可以借助这些平台在线与教师进行互动,及时解决在就业过程中的问题。除此之外,将二者互相融合也应当有效借助情感教育,通常情况下,如果能够让学生产生某些情感共鸣,在接受知识或认知知识时会更加全面有效。尤其是在培养学生择业观念,世界观念时,学校应当善于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为学生构建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使学生能够时刻产生幸福感,关注自己的就业形式,这样才能在师生亲密无间的关系中发挥每一个教师的引导作用,切实提高学生水平的职业素养[5]。大学管理者也应当重视开展各种职业指导中心为学生解答疑惑。当然,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社会在不断发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也在不断变化,不同阶段的学生在面临就业时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为此,专业职业规划教师就应当实时更新指导方案,使其切实符合高校育人标准,真正让学生能够在将来参与岗位,从而为建设国家,建设社会做出贡献。在将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互相融合时,教师也应当关注教学形式的选择,例如,案例分享,招聘模拟,交流访谈等,在具体的活动中也要关注学生是否拥有足够好的职业精神,例如,爱岗敬业,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若学生存在思想上的偏差,也要及时纠正,这样能够做好充足准备应对就业。

(四)关注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对于大学生来讲,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非常重要。这是由于,在参与工作岗位之后,没有人会主动告诉自己应当学习什么,而是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且现阶段很多大学生属于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若在工作中不能改变这些弊端,很难获得长远发展。开展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互相融合,就能够让学生了解到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专业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告诉学生如何把专业知识与就业互相融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形成独具自身特色的思维方法,只有具备独立的人格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将来面对工作问题和就业压力时,才能够处乱不惊。思政教师和就业指导教师还应当重点关注学生人际交往关系的培养。现阶段人手一部手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频率变少,一些学生不具备合作能力或交流能力,在参与学校活动或将来就业时也会有弊端,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当借助多种多样的活动,锻炼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最后,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如果学生在就业时出现焦虑和不安的现象,很容易会使学生产生不就业的错误心理。为此,思政教师和就业指导教师都应当培养学生的自信,乐观,面对困难的心态,让学生能够坚持不懈发挥自己的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国家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也要不断提升,社会是检验大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平台,在踏入社会之前,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好充足的准备,尽可能缩短适应时间,及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价值。高校管理者,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相关企业应当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制定各种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的规划,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思政融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