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视域下的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策略研究

2023-03-23 04:14林凤蕾
浙江体育科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大众供给

林凤蕾

(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2)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立足国情,将促进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因此,必须保质保量地建设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大众多元的健康需求,维护人民群众公共体育权益。

1 公共体育服务概述

1.1 概念界定

公共体育服务是社会公共服务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服务型政府职能条件下,对体育进行公共服务角度的推行和拓展。具体而言,公共体育服务是指为实现公众体育利益,以政府为主导,借助一定的主体,提供需要的体育产品,以实现公众体育权益的一种公共服务。

1.2 公共体育服务内容

1.2.1 体育场馆、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服务:合理布局公共体育场馆、开展场馆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为大众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一定的硬件保障。

1.2.2 各种体育组织的组建和管理服务:结合区域实际情况组建体育组织,特别是一些基层体育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不能忽视。在增加体育组织数量的基础上,更要注重体育组织服务质量的提升。

1.2.3 各项体育活动的策划、宣传和组织服务:结合群众需求,因地制宜策划组织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为大众提供丰富多元的体育活动服务。

1.2.4 体育文化构建和体育信息咨询服务:加强体育文化宣传和建设,浓郁地区体育健身氛围。同时借助互联网搭建公共体育服务平台,为大众提供全面且丰富的体育资讯服务。

1.2.5 专业体育指导服务:提供一定的体育健身、健康养生等方面的专业指导服务,以提高大众健身的科学化水平。

1.3 公共体育服务供需主体

1.3.1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目前,我国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主要有三类:一是政府和相关的行政职能部门,这是目前最主要的公共体育服务提供方。二是非盈利性组织,如各种体育社团、体育基金会等,这些组织主要通过开展社会公益性体育活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三是盈利性体育组织,主要以体育企业的形式存在,在相关法律法规范畴内为大众提供体育服务并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和非盈利性供给主体相比,他们的体育资源配置更高效、服务也相对更多样化、更能满足公众的体育需求。

1.3.2 公共体育服务客体。公共体育服务客体即公共体育服务对象。从乡镇到城市的所有男女老少都是公共体育服务的客体。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特别提出:逐步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在地区、城乡、行业和人群间的均等化。所以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是每一位公民都可以享有的基本权利。

2 健康中国视域下的公共体育服务现状

2.1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均且供需失衡

从整体布局看,因为不同地域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直接导致了公共体育服务的投入和建设水平的差异。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公共体育服务投入力度较大,公共体育服务资源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一定的保证,但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则反之。公共体育服务资源区域分布不均不仅存在于东西部和城乡间,即使在同一省份的不同城市或同一城市的不同地区公共体育服务的均等化也难以实现。从客体需求看,不同的年龄段、不同职业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存在很大差异。目前,公共体育服务资源的实际供给大同小异,受众需求导向性不强,因此也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特别是新冠疫情的发生让大众对健康和健身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迫切的需求。但在我国公共体育服务资源人均占有率偏低,即使是在资源相对倾斜的城市,公共体育服务资源的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

2.2 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结构单一老套且缺乏专业指导

完整健全的公共体育服务应该是既提供一定的体育实体产品也提供一定的相关专业服务。其中实体产品指器材、设施、场馆等有形体育产品;专业服务既包括体育器材、设施、场馆的基础维护和运营管理等基础性服务,也包括体育资讯的信息服务、体育活动的策划组织及健康指导评价等拓展性服务。

目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多以锻炼身体为目的而建设的,公共体育活动载体相对单一且陈旧。主要都是为田径、球类及广场舞等运动提供服务,缺乏与时俱进性,不能满足不同群体的体育需求,致使公共体育服务受众有限、服务覆盖面偏窄。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大众对公共体育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城市消费者,希望在强身健体功能基础上,能具备一定的精神文化服务和健康监测功能。城市有,但是设备陈旧导致监测数据缺乏参考价值,而在广泛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基本还没有涉及健康监测领域。大众参加公共体育活动多以无组织无指导的自发行为为主,缺乏科学正确的专业指导,大大影响了公共体育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2.3 公共体育服务管理落后且协同机制不畅

宏观层面看,目前我国的公共体育服务大多是政府出资购买,交由地方具体行政部门或社区使用管理,这种模式客观上也造就了公共体育服务资源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混乱,使服务供给缺乏科学性难以满足受众需求。微观层面看,公共体育服务资源管理滞后。公共体育服务资源在投入使用后,管理不及时甚至缺位的现象时有出现,而公共体育服务设施更新换代、日常管理维护若不能及时做好,不仅影响使用寿命造成浪费,还容易因设施老旧或器材故障等原因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中占主体地位,但各级各类体育组织却是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中坚力量。一方面因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致使体育组织的定位不明确、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体育组织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因为监管漏洞或程序混乱,致使个别体育组织钻法律空子以公益之名谋私利,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同时由于某些领域去行政化的不彻底,体育组织的自主经营权和管理权受限,也很大程度地影响了组织效能的发挥。

3 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策略分析

3.1 按需导向,精准识别并重视大众体育诉求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精准识别服务对象的诉求是保证服务质量的关键。因此公共体育服务规划设计前期要考虑到因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生活地域等不同产生的体育诉求差异;在公共体育服务具体过程中也应关注受众的服务体验感,从受众角度评价公共体育服务的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完善;在公共体育服务过程中要与时俱进,不能一成不变,及时更新服务内容、服务形式。

拓宽大众表达诉求、反馈意见的渠道,提高需求表达的便利度和通达度,并精准辨别需求的真伪。如设立体育服务热线或在相关的体育空间设置专门意见箱,也可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搭建线上反馈平台,构建便捷常态化的体育利益表达渠道,保证大众体育诉求上情下达的畅通和及时。借助大数据精准提取公共体育服务需求图谱和服务受众人物画像,继而凝练群众实际体育服务需求,有效避免需求信息获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遗漏、重复甚至错误。特别是近几年的疫情让大众的体育需求更加多样化、复杂化,建议相关部门在线上信息采集大面积平铺的同时邀请专业调查团队通过精细化、专业化的询证调研准确识别大众体育诉求特别是特殊人群的体育服务诉求,保证体育服务顶层设计的精准化、人性化和全人群覆盖化,更能按需开展公共体育服务建设。通过畅通上下联动机制精准了解公共体育服务大众需求是一个方面,将相应的体育诉求落于实处则更为关键,同时应特别关注容易被忽视的特殊群体、弱势群体的需求。

3.2 统筹布局,增加体育空间并提高体育资源的利用率

针对当前公共体育服务数量不足、分布不均的问题,根据区域地域特征、环境特征、人口特征并结合区域具体情况进行全面优化、统筹安排,充分发挥各个层级体育空间的服务功能,同时关注各体育活动空间的间距及体育设施动线的合理安排。

社区作为城市基层组织,也是最贴近大众的公共区域,开发社区体育服务能有效弥补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足,但这一层级的公共体育服务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相应的规划建设也没有真正涉及社区体育。在公共体育服务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当下,迫切需要将社区公共体育规划纳入区域整体规划中,同时鼓励社区充分挖掘体育空间,优化体育设施整体布局。结合不同社区的具体环境特征和居住人口特征,特别是社区常住人口的年龄结构和职业组成等特征,将公共体育设施外向共享,同时社区结合自身具体情况,通过整合优化建设多功能体育空间。城市中有一定存量的老旧社区普遍存在缺乏相关公共体育服务配套的问题,可以通过以建促改、改建结合的方式,整合体育资源。如利用建筑外墙、大楼顶部空间等区域建设高效的多功能体育场地,室内室外、平面立体统筹安排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布局,通过拓宽社区居民日常健身空间实现“五分钟公共体育服务圈”。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普遍存在零星分布、相对散落的空间布局特征,阻碍了农村公共体育资源的共享共用。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农村优势自然资源和资源环境,开展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点、线、面多维度的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公共体育休闲区、健身带,并以此点、线为核心拓展辐射,实现资源的整合优化和共享共用,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公共体育需求,同时也为周边城市居民提供更多元化的体育服务。

3.3 深化内涵,开展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改革

“以人为本,共享均等”是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理念基础,服务生产决定服务供给,服务质量决定服务满意度,“健康中国”大背景下,不论政府机关还是社会市场都应该深化服务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

3.3.1 供给主体多元化。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减弱政府干预,抓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关键作用,以缓解有效供给不足甚至供需错位的政府供给失灵问题。健康中国大背景下,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打造多主体供给格局以更好地干预刺激市场,释放并发展公共体育服务领域的“存量和增量”,发挥各个供给主体合力,共同提高供给质量。丰富体育服务生产内容的同时也促进消费多样化,实现“以人为本,均等共享”。

3.3.2 服务供给特色化。目前,中国公共体育服务同质化建设现象较为普遍,缺乏特点。因此,要结合区域自然人文环境优势开展特色体育活动,打造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或群众基础深厚的体育品牌活动,既满足大众更高层次的强身健体需求,又展示区域独特的自然人文底蕴。如杭州马拉松,比赛路线主要沿着风光秀丽的西湖、茶园和钱塘江风景区举行,提倡绿色休闲运动。同时在全程马拉松之余,还设置了半程马拉松、短程马拉松、儿童马拉松、爱情跑和家庭跑等大众都有能力参与的活动环节。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建设中文化元素的融入不多,以体育设置陈列为主的传统公共体育服务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体育需求。通过“文化+体育”融合,针对不同价值观内核人群组织适合其文化内核的文体活动,能更好地增强公共体育服务体育文化氛围,使受众的活动体验感更好。例如,海南万宁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体育+文化”大做文章,在公共体育服务中根植体育文化,并借此机会探索如何将万宁打造成为一个既有历史底蕴、又有时尚色彩,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升级版城市。

3.3.3 服务供给便捷化。做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上下游环节的配套工作,如夯实新基建以保证大众能方便快捷地获得和享受各类公共体育服务、通畅各级各类相关输送渠道以保证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输送机制的便利化和正规化。

在公共体育服务具体供给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优势,精准识别公众体育诉求,使顶层设计更合理更具指导性;利用互联网打造智能化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使受众利用移动终端就能参与公共体育活动。除布局公共体育设施外,还应拓展体育资讯、健身指导、健康评价等服务。同时利用互联网,开展共享性、专业化的培训和指导,突破人才培养和专业指导的时空局限。特别是当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专业指导人才紧缺,利用大数据构建专业人才培训、服务网络,能更好的缓解公共体育服务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

3.4 协同合作,完善公共体育服务管理

公共体育服务管理层面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服务提供过程中缺乏专业指导,影响了服务供给的安全性和服务受众的满意度;其二,行政或区域等壁垒造成一定层面的各自为政的现象;其三,缺乏客观全面的评估体系;其四,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分散,容易出现信息孤岛或信息不对等的情况。

因此,相应等级的体育服务中心应该配置一定比例的专业指导员,建议相关部门设立专项经费支持体育服务指导员队伍建设,同时对指导员队伍要有一定的管理和考核措施。并定期组织学习交流以提高指导员的专业技术与指导水平,增加其科学健身方法、运动损伤预防与恢复等相关专业知识储备。在组建专业体育指导员的同时开展群众体育骨干队伍建设,组织相关专业学习,鼓励其通过专业培训后参与健身指导活动,以充实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优化指导员队伍的人源和层次结构。通过专业、高质量的服务供给指导提高服务供给的安全性和服务受众的满意度。

要突破行政区划与层级局限,形成联合供给,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调控的多方联合协调机制。转变传统的公共体育服务单个行政区域管辖模式,通过整合区域优势资源深化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改革,以适应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必然趋势。打破空间壁垒的同时,也应形成完整的服务管理链,包括前期规划管理、中期使用管理、后期评价管理三方面。前期规划管理主要通过精细化顶层设计形成一个清晰全面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并将公共体育服务规划实质性地纳入区域规划中。同时,形成统一的建设标准,打造各层级全覆盖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期使用管理则要重点关注体育设施的及时维护、相关设备服务的更新、体育场馆的安全防护等问题;后期评价管理是目前整个公共体育服务管理链中的薄弱环节,大多数地方缺乏和相关政策落地相匹配的考核制度,即使有也没有相应的量化评价指标。

要构建常态化、具体量化以及动态化的服务监测体系。可结合实际情况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形式、供给数量、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等多维度制定详尽的评价标准,鼓励多主体对公共体育服务进行绩效评价,使公共体育服务的大众监督落于实处,并保证公共体育真正服务大众。通过公共体育服务提供方自评、服务受众评价、第三方机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服务客观成效进展、受众主观使用体验、服务投入—产出效益比等维度,全面评估、监测公共体育服务的功能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引入具体量化评价体系开展多方联合评估能促使并保证公共体育诉求的落地,同时也能倒促前两个公共体育服务管理环节的实效开展。

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影响了公共体育服务的管理效率,除此之外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库的不完整、监管的未全域覆盖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共体育服务的优化协调。因此,首先要构建完整健全的区域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库。信息库应该覆盖线上、线下多形式的全域场景,将分散在各个管理系统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整合汇总,从而构建有指导意义的公共体育服务大数据平台。

公共体育服务是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康中国”的重要建设抓手。公共体育服务应问需于民,实现精准服务;应深化改革,保证高质服务;应重视专业管理,实现安全服务;应突破壁垒,实现协同服务;应强化监督,保证有效服务。结合区域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开展高质量、高水平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是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深刻回应,也是对“十四五”中国体育发展新形式的重要研判。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大众供给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