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峰
2015 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这个文件对于我们认识“网络文艺”十分重要。第一,这是目前可以看到的公开发表的中央文件中首次正面提及“网络文艺”,文件对网络文艺作了十分肯定的论述,指出“网络文艺充满活力、发展潜力巨大”。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到了“网络文艺社群”,这是从新文艺组织的意义上讲的。第二,文件以一个标题性段落对“网络文艺”的发展作了充分论述。这个文件一共是六个部分25 条,其中,“四、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的第16 条,就是“大力发展网络文艺”。文件提出了网络文艺工作的方针,即“重在建设和发展、管理和引导并重”,并在内容、传播、管理等方面都作了规范。第三,这个文件目前仍是关于网络文艺的最高层级的文件,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中对文艺和互联网均有重要论述,但没有对网络文艺作出专门论述。
在这个文件中,用列举的方法对网络文艺作了描述:“推动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网络演出、网络动漫等新兴文艺类型繁荣有序发展”,一共提到了六种类型。从网络文艺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和前网络时代的文艺相比,其发展态势和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前所未有:一是体量规模前所未有的“大”。截至2022 年12 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67 亿,较2021 年12 月新增网民3549 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5.6%,较2021 年12 月提升2.6 个百分点。其中,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6.84 亿,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92 亿,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5.22 亿,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31 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12 亿。二是种类前所未有的“多”。根据《中国网络文艺发展研究报告》的分类有:网络文学、网络剧、网络综艺、网络电影、网络纪录片、网络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泛”网络文艺(短视频、网络直播等)。三是精品涌现前所未有的“快”。回顾科技对文艺的影响,在互联网之前,奠定基础的应该是摄影术,它的诞生直接催生了摄影艺术,然后又催生了电影艺术,但是从摄影术诞生到摄影、电影精品的出现,这个过程比网络文艺精品出现的过程要慢不少。四是发展空间前所未有的“广”。比如,抖音发布《2023 非遗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3 年5 月,抖音上平均每天有1.9 万场非遗直播,平均每分钟就有13 场非遗内容开播。
网络文艺是一个生成性的概念,不断在扩充,新的门类不断涌现,与传统文艺在不断地交融。从目前的现实发展看,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是以网络为传播欣赏和消费场域的文艺;二是以网络为创作手段的文艺;三是以网络为题材内容的文艺;四是以网络为美学特征的文艺。
第一,以网络为传播和消费场域的文艺,范围最为宽泛,我们最早关于网络文艺的认识,可能就是这一类,因为互联网最早就是作为新的传播手段被我们所认知的。北京一次会议上,有位大学老师问学生最喜欢的网络作家是谁,学生回答是曹雪芹,《红楼梦》也可以被认为是网络文学,听起来很搞笑,事实上并不是,这反而值得思考。阿耐《大江大河》作为网络文学几乎是没有异议的,也是以此入选五个一工程奖,但是这部小说的创作和互联网最本质的关系可能就是互联网提供了平台。在网络文学出现之前,几乎不以传播载体为标准划分文学类型,比如没有报纸散文、期刊小说、广播诗,但是互联网出现后彻底改变了,网络在传播的量和质上都有了全新的内涵,也就让我们更加重视传播,产生了一种传播视角的类型划分法。
第二,以网络为创作手段的文艺,这是指依托于互联网来创作的文艺。比如,网络小说很大一部分是和读者共同创作的,读者的想法、好恶,借助于互联网得到及时表达,作者就吸收到了创作之中。这种创作模式,如果没有互联网很难实现得这么充分。当然,在连载小说的时代,读者的反映也是被吸收的,不过没这么充分。现在不仅是小说,电视剧的创作特别是系列微短剧、短视频的创作,更加充分体现了互联网作为创作手段的意义。
第三,以网络为题材内容的文艺,这是指互联网化的生活和文化,成为了文艺创作的题材。我这里指的不仅是一些网络化元素,比如电视剧的角色拿着个电脑,故事发生在网吧,等等,而是指一种被互联网彻底改变了的生活样式和文化样式,正在成为创作者的重要素材。话剧《魔域亚特之光》、电视剧《特工任务》就是典型的例子。
第四,以网络为美学特征的文艺,这是指互联网化了的情感、美学成为文艺作品的主基调,并外化为一种新的文体。文体或形式的变化,是文艺最基础的变化。小说《爱情、死亡与账单》(刊发于《芙蓉》)讲了一个爱情故事,但通篇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叙事。全部小说由37 份文本构成,其中不乏网络生活独有的文本,比如微信对话框截图、网络商品与服务的订单、网络交易评价截图,以及网上购物、转让等活动的评论和留言等。这部小说似乎还没有引起评论界的足够注意。从网络文艺发展史的角度看,它的意义是革命性的。再如,新兴的“桌面电影”,整部电影故事都在电脑/ 手机桌面这一封闭空间内进行呈现,是利用屏幕语言来叙述影片故事情节的一种电影形式,将主人公的电脑桌面空间作为主要的叙事空间,以各类社交媒体为工具推进叙事前进。当然,还包括网络游戏,这些作品是从审美形式上对网络文化进行了提纯,把网络化的生活和文化形式化了,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是最深刻最彻底的一种“网络文艺”,也是最值得关注的。
在此,需要说明两点。第一,这四种类型的划分,遵循的不是文艺自身的门类划分逻辑,而是从文艺创作的基本要素和链条,按照科技介入和影响文艺的逻辑来进行划分的,反映的是科技对文艺的影响程度的逐渐深化。第二,这四种类型只是一种理论划分,在现实的网络文艺图景中,是交错在一起的。我提出这四种类型,只是为了分析方便。相信随着互联网和文艺的深度互动,还会有新的类型产生。建议要从文艺创作和作品的要素出发,对网络文艺进行分类和界定。
理论评论对于文艺具有引导推动的职能,从推动网络文艺发展而言,网络文艺的内涵、分类等原点性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而迫切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