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婕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一直是大多数幼儿教师关注的内容,而幼儿的德育健康教育始终没有得到大范围的重视和关注。在幼儿教育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幼儿教育研究者和一线幼儿教师发现“幼儿道德发展的水平决定了幼儿行为习惯的发展趋向、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趋向以及幼儿个性化心理认知的发展”。随着幼儿心理认知的不断成熟,幼儿的道德情操也会不断发展,幼儿将成为自然人和社会人的合体。因此针对幼儿开展个性化和多元化的道德认知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新时代幼儿教育背景下幼儿德育健康教育的全新要求。而情感孵化,润物无声地浸润德育教育可以直入肺腑,对于引导和牵引幼儿的道德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一、情感孵化 润物无声之幼儿道德健康教育的时代发展要求
(一)让幼儿在童真童趣中吸收健康的道德文化
幼儿是3-5岁的儿童群体,这个群体的心理认知处在一个相对简单的维度,教师要创设适合幼儿学习与模仿的德育情境,让幼儿带着对世界的幻想、对生活情节的求知欲发展自己的道德。新时代对幼儿道德教育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不仅要求德育的环境童真化,要有儿童喜欢的德育资源,而且要有正向的积极的道德文化作为熏陶和引导。所以,教师要依托幼儿的心理认知年龄和心理智能的特点开展幼儿德育,让他们可以尽早吸收健康的道德文化。
(二)让幼儿在积极情趣中发展健康的道德认知
目前各大幼儿园在幼儿的课程开发上做出了努力,也在幼儿的艺术、文化、体育、美育和其他健康劳动实践领域中做出了努力,这些领域恰恰为幼儿积极健康的情绪激发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从学术角度而言,幼儿积极情感的激发和幼儿良好的情绪发展与管理完全取决于幼儿园具备让幼儿可以切实感知和自主思考的资源和内外环境,在富含道德文化的学习与自我探索的活动中逐步建立幼儿这个年龄段应该有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
(三)让幼儿在多领域的探究互动中感悟道德文化
幼儿的德育教育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通过对当前各类幼儿园育儿活动的宏观分析中发现“幼儿的健康的积极情感是幼儿形成独立的道德认知的基础”,根据《3-6岁儿童发展指南》的有关要求,幼儿的德育尤其是德育认知的健康引导要多元,要饱含生命力和情感力量。因此在幼儿的整个德育教育领域中,要让幼儿德育教育有发展动力、有实效性、有特色,就必須围绕幼儿的五大领域展开。
(四)让幼儿在家园共育社会滋养下形成健康道德
在传统的幼儿德育教育中,幼儿的教育期望全部寄托在幼儿园的教育探索中,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引导是存在断层的,幼儿的道德健康教育必然要在家园共育和家园协同上下功夫。在家园共育的大背景下,幼儿园只有将幼儿的家庭教育引导和家庭教育渗透以及幼儿园中幼儿的道德健康教育情况衔接起来,才能形成一个幼儿德育健康教育的机制。例如幼儿对家庭成员的无意识模仿,幼儿对优秀家风文化的学习,幼儿跟随监护人参与到家庭社区环境下的生活礼仪等都可以为幼儿的德育教育带来积极影响。
二、幼儿积极道德情感培育的理论模式和创新策略构建
(一)幼儿积极道德情感培育的理论模式
结合国内外关于幼儿德育教育的文献研究发现“浸润式的道德情感的培育模式,更加有利于对幼儿的健康的道德认知的激发”。浸润式育人理念最早开始于外语教学中,浸润式育人主要讲求为学习者创造基于学习目标可以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的情境,引导学习者完全沉浸在学习氛围中。
在幼儿积极道德情感的教育上,浸润式育人模式由外到内有其独特的育儿特点。首先从育儿的形态上看,浸润式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师在整个教育中为幼儿提供情景化的浸润。在不断地引导和情景的浸润下,幼儿在道德文化、道德行为和群体性道德的学习中可以升华情感。从该模式的核心要素来看,该模式是以幼儿为本位的,它关注了幼儿的学习水平、学习兴趣好和内部感受,更重要的是该模式非常关注在具体的育人过程中积极渗透贴近生活的案例,可以非常好地引导幼儿感悟道德文化的真谛,并在他人的积极影响下,幼儿的积极情感就会被培养起来。
(二)幼儿积极道德情感培育的创新策略构建
基于幼儿群体德育教育的特殊性和幼儿德育发展的新时代要求,本文引入了“浸润德育模式”,以下依托幼儿德育的浸润模式谈谈基于幼儿积极道德情感的培育如何一步步实现幼儿教育的立德树人。
1.基于幼儿园本特色德育文化渗透活动,培养幼儿的健康道德情感。
在幼儿的特色化教育中,幼儿的德育教育是难度最大,因为幼儿的德育教育具有动态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加之幼儿的德育教育对环境的要求更高,在很大程度上讲,幼儿的道德发展和德育知识点的学习大多是无意识地对成人的模仿,他们的自我反思和同理心运用的能力还相对较弱,因此主要是靠成人的引导和在特定环境中的自主感知和环境的渗透来完成的。而要让浸润式育儿成效发挥到最大,就需要根据幼儿德育发展的特点挖掘园本化的德育浸润活动,具体的设计如下面案例所示。
例如,幼儿园可以针对小班幼儿创新设计“我是家庭小主人”的扮家家游戏,游戏可以在幼儿常规的互动区域进行,幼儿教师和保育员协同设计游戏框架,布置现场,尽可能全景式还原游戏的生活化场景,设计成小厨房、小卧室和客厅的场景,然后幼儿分别扮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客人,核心人物是幼儿自身。过家家游戏一开始,幼儿教师要引导其他幼儿按照顺序到角落就座,然后播放背景音乐,在音乐的烘托下正式进入游戏。
第一幕:爸爸妈妈下班很累,幼儿帮他们整理鞋子,给他们拿洗手毛巾,并给爸爸妈妈端水。
第二幕:爷爷在整理家庭卫生,奶奶在厨房整理厨具。幼儿帮助爷爷拿扫帚,提垃圾桶,帮奶奶择菜。
第三幕:家里来客人,幼儿在爸爸妈妈的引导下给客人端茶倒水,向客人问好。
这样的游戏看似是非常简单地扮家家生活情景,却很好地创设了引导幼儿德育认知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在监护人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引导下对尊老爱幼、礼貌待人和热爱劳动等优秀的道德就会有深入的认识。在活动结束以后,作为观众的幼儿群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小组提问,针对扮家家游戏中所包含的良好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感提出问题,然后幼儿教师让参与表演的幼儿进行针对性地回答,表达他们在优秀互动后的感受。幼儿教师最后再做对应的补充,将整个活动中的道德情感激发出来,让幼儿在心理认知和心理状态上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幼儿园还可以依托由经典育儿故事和民族国粹文化撰写而成的幼儿道德绘本故事书籍开发校本化的故事会,分享幼儿身边的“好故事,好儿童和好梦想”,这些活动从根本上可以解决幼儿德育教学中趣味性不强、渗透力不强、情感动力不强和影响不长远等问题,从而将渗透式德育的理念很好地在幼儿德育浸润教育中得以体现,通过案例的情景感染和故事情节中的角色孵化让幼儿的积极道德情感得到有机滋养。
2.依托幼儿家园协同下的家风原风教育创新沟通,促进幼儿德育发展。
仅仅依靠幼儿园的幼儿德育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幼儿园的协同探索,各个育儿环节都离不开家庭德育浸润和幼儿园的德育浸润,家风文化的渗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家风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的要素,还包含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息息相关的内容,幼儿教师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探究适合幼儿德育发展的家风教育活动,具体的设计如下面的案例所示。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将有家风传承的学生家长挑选出来,通过协调沟通让这些家长将自己家风的内涵以情景展演的方式进行分享。幼儿一家人可以作为特邀嘉宾,以家风小故事和小对话的形式探讨家长和幼儿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的交际经历。例如,爸爸:“见到客人要问好,尊敬长辈我第一;做错事了要坦诚,知错就改最优秀。”妈妈:“回家洗手要牢记,父母忙,我在旁;自己卫生要勤劳,热爱劳动最美丽。”幼儿:“要听话,多学习,不留剩饭要珍惜;尊敬老师和长辈,热爱劳动我第一。”围绕这样的家庭家风信条进行分享会展演,可以在其他幼儿和家长中间形成道德榜样。在这个活动中,幼儿之间围绕家风德育的故事,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故事中的角色以及这些角色之间的关系和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幼儿园通过与幼儿家庭协同开展家风德育教育活动,在幼儿的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形成一个协同性的幼儿德育浸润活动的磁场,在这样的磁场中可以将幼儿德育浸润的效用发挥到最大,还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对道德家风文化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幼儿的家园共育平台搭建起来,为幼儿园特色化的育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3.巧借幼儿社区德育教育资源推动社会文化浸润活動,滋养幼儿道德。
从科学育儿的角度上讲,只有将幼儿园、家庭与社会三方协调起来才可以非常好地激发幼儿德育浸润教育的价值。目前,社区文化的浸润程度在不断地加深,幼儿浸润教育资源的获取渠道也在不断地扩展。尤其在一些相对比较成熟的社区中,往往有丰富的民俗文化、社区教育文化和社区德育资源,这些资源往往被划分为“隐性的资源”和“外显性的资源”。幼儿园从幼儿德育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德育需求出发构建富有针对性的社会文化浸润活动,具体的做法如下面的案例所示。
例如,幼儿园可以提前与社区取得联系,依托社区的幼儿文化嘉年华活动和社区周日的幼儿德育绘画展(将社区艺术培训班和其他社区文化组织发动起来,并协同幼儿园的主管领导和对应的老师参与到社区德育文化周的活动设计中),具体做法是让幼儿家长和幼儿将环境保护、尊老爱幼、“我的中国心”等与道德文化紧密联系的主题设计到幼儿艺术创作中,以幼儿班级为单位,社区的主办单位先做活动的宣讲,之后他们的艺术老师和其他艺人为幼儿创作各种与主题有密切联系的艺术画作。整个创作的过程可以以大屏幕直播的形式展现,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和家长一起欣赏作品的创作过程,幼儿教师可以与活动主持人一起做过程性旁白,目的是凸显本次的德育主题,将人与自然和谐、家庭和睦幸福、社会和谐、幼儿爱国和热爱生活、幼儿家风教育等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还可以参与互动,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德育认知,让他们的参与热情和自我体验感达到高潮。这个活动结束后,幼儿老师与家长可以参与到过程性的点评中,这样的育儿活动可以很好地让幼儿在学做结合的形式中对道德产生最深度和最准确的认知,对他们今后德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4.基于家园智慧德育联谊会创设幼儿德育的浸润氛围,凸显协同价值。
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创立幼儿德育家园联谊会,引导幼儿家长与学校的幼儿教师和其他幼儿教辅人员共同促进幼儿的德育教育,具体的设计如下案例所示。
例如,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当前的信息化智能软件也已经发展得非常有特色,为了让幼儿的个性化德育得到有机发展,幼儿园可以结合网络资源把幼儿德育绘本、幼儿德育民间故事、幼儿道德歌谣、幼儿道德歌曲等收集起来,编纂成校本化的幼儿德育素材,之后再在幼儿家长中选择对幼儿德育有深度研究的幼儿家长,组建成幼儿家长联谊会。幼儿家长联谊会可以在每个周五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幼儿五大领域的特色化德育探讨会,在会议中可以讨论如何利用夜晚的夜读为幼儿德育文化的渗透做辅助性工作,例如与幼儿一起朗读经典的德育故事;如何在周末引导幼儿参与家务劳动,在家务劳动中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美德;另外幼儿园可以定期利用腾讯会议召开德育协同教育经验分享会,在分享会上家长可以将自己总结的经验和自己擅长的幼儿德育方法分享出来,包括日常的指南视频、教导视频等;幼儿教师可以将校本化的优秀做法以及书籍资料分享到交流会中。经过这样几个阶段的家校协同后,幼儿园采用动态反馈和幼儿校本德育评价的方式解答家长的疑惑,并及时更新育儿策略,让家园协同的智慧德育阵地可以被真正打造起来。
三、结语
本文从幼儿的心理认知出发,根据新时代幼儿教育的全新要求,分析了当前幼儿园在幼儿群体中落实德育所要遵循的原则,在幼儿特色化德育育人目标的启发下引入了幼儿德育浸润育儿模式,幼儿的道德情感认知和道德发展需求得到了关注,之后结合幼儿园的德育浸润教育活动、幼儿的家庭与幼儿园的协同教育,依托社区资源开拓幼儿德育教育的实践等都进行了分析和探究。这样的研究论述非常深入地对幼儿阶段德育的教育和探索给出了中肯的建设性意见,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