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翔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引导学生思想进步,全面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信息素养、综合素养。所以,将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思政融合,对于学生学习先进思想理论有重要的影响。例如,通过思政课程建设可以全面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素质水平,在文化素质教育下,进一步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1课程思政的意义
课程思政就是将高职院校教学课程改革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效地融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好对学生价值观的有效引导,并构建以课程为基础、全面强化的思政教育工作,让其全面贯穿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更应当满足课程思政的教育要求和教育理念,做到全方面、全过程教育人才,让高职学生既能够掌握专业知识,又具备优秀的思政观念[1]。
在传统的高职思政教育中,教育的独立性比较强,但往往忽略了与高职教育科目进行融合,因此思政教育应当从全局和整体出发,全面加强和把控思政教育,并扩大思政教育的范围,让高职教师承担起思政教育的责任,全面转变教学思路,坚持创新的教学理念,有效地将思政课程改变为课程思政,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促进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2]。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分析思政教育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实现思政教育和课程教学融合,让二者呈现相互辅助、相互促进的局面,进而构建出一个完善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2教学现状
2.1师生认识不足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并未有效融合思政内容,教学方式也并未进行改革,教学理念较为落后,因此导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无法与思政内容进行有效融合。在新时代下,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都必须推陈出新,在教学中不能固守课本知识,也不能与时代发展脱轨,要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持[3]。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往往自认为已全面理解“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知识,同时认为学习课程思政属于无用功。实际上,若高职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得到思政的引导,则可能会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不利自身发展。
2.2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教学中,并没有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因此导致计算机实践与思政实践处在相互独立的状态。如今,大部分教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会思考如何将思政融人其中,但融合措施却并未落到实处,没有更好地指定融合方案,因此导致学生的思想素养培养、学习技能培养以及学习知识培养都处在不明确的阶段[4]。在实际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未将思政知识和基础理论进行结合,导致实际的教学过程比较乏味和枯燥,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思政内容,但是学生无法完全理解,再加上实际教学中的思政内容比较单一,缺少对社会时事的讲解,因此更不利于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养。
3措施
3.1构建双面融合的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在融合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的基础上,不能一味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根据教学现状来进行有效的改革,从而创造出新的教学体系。因此,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并且与思政教育进行结合,形成知识与思想双向教育的模式。高职院校除了要切实开展教学实践外,还要根据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制定出合理的改革方案,并明确改革内容和方向,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有效教学改革方案,从而提升课程改革实践的效果[5]。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基础,然后结合实践教学来开展,理论结合实践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方案,因此课程教学融合思政教育时,必须将二者进行有效融合,并确定教学体系,这是落实“计算机应用基礎”课程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的关键。比如,高职教师在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过程中,先讲述理论知识,然后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最后设计学生反思环节。该教学体系不仅能让学生充分理解课程知识,还能对思政知识进行有效的学习和理解。在构建课程知识与课程思政双向融合的教学体系下,不仅能发挥出二者的优势,还能让二者共同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有效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效果。
3.2丰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工作,并从实际课程教学入手,强调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融人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有效实现二者融合。首先,教师要树立教学目标,然后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各个思政元素内容的融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确定教学内容。其次,教师需要从丰富教学资源人手,进一步体现教学的内涵[6]。
在信息化时代下,教学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教师不仅能在课堂上进行教学,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教学,同时可以利用网络来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从而加深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知识的印象[7]。比如,教师可以建立网络平台,通过资源共享、网络查询的方式来丰富教学资源,从而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进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新知识,强化学生合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加强思政观念引导,避免学生因为错误思想观念影响自身未来的发展。
3.3创新课程与思政教学方法
高职教师在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将思政元素和课程知识有效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将思政内容生搬硬套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真正融入思政教育,才能实现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同向同行[8]。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专业课程教学势必与课程思政无法进行融合,只有遵循计算机教学的规律,并积极探索出一套新的教学方法,才能给原本“死板”的课程注入一股新的活力,也更能够体现出教书育人的价值。高职学生处在青年时期,他们的动手能力强、思想更加活跃,并格外喜欢创新,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先进的教学手段,如新媒体教学、互动教学等,并同步结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学生参与的学习方式,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能够更全面地融入思政教育过程中,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其全面发展。
3.4完善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
根据课程思政理念的要求,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紧密结合思政元素,开展课程教学模式的全面创新和改革。
(1)制定课程改革目标。在明确教育方案后,教师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以计算机实践操作为主,应用思政教育辅导的课程教学体系,并站在教学应用的角度,合理安排融合教学的内容和实践活动,从而将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提升教育效率和质量。比如,教师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活动时,在讲解完相关知识点后,学生需要根据教师讲述的内容来进行实践操作,如此一来可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操作的认识。
(2)构建完善的课程改革体系。教师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融人思政教育中,全面研究和探索课程改革体系,从而凸显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融合的优势,并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5结合思政元素融合教学内容
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只有融合思政元素,才能践行教学改革。
(1)融合爱国教育的思政元素。计算机作为促进我国信息时代发展的重要工具,对于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學习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于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来说,由于我国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领域所获得的成果较少,导致课程教学的开展还处在不完善的阶段,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融合爱国教育的思政元素,这对加强学生的民族感有重要的作用。
(2)融合责任意识的思政元素。高职教师在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两项工作:首先,根据计算机类课程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全面引导学生的职业习惯;其次,将实践教学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并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要求,选择有效的教学内容开展教学,从而保证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
(3)融合诚信教育的思政元素。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高职计算机类课程教学需要融人此元素,以培养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为其步人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结束语
若要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全面改革,则必须从中融入思政元素,并在思政理念下构建全新的高职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模式,从而从育人和技术双向发展的角度来构建高职计算机思政课程。同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思政元素与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进行融合,全面创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先进的知识及技能的同时,也能从思想上认识该课程的价值,从而培养出实践能力强、思想觉悟高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