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炳香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贯穿着鲜明的问题导向,体现着共产党人的求真务实、责任担当。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要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和正视问题的勇气,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
坚持问题导向,实质上是一个及时发现问题、科学分析问题、着力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通俗地说,问题是我们的主观愿望、目标追求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差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望、宏伟目标与世情、国情、党情之间的差距就是我们在新征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遍及党治国理政各领域各方面,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绕不开、躲不过。这种问题存在的普遍性,必然使坚持问题导向成为我们推动工作、实现目标的不二选择,也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鲜明特点。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领导干部的全部工作,实质上就是各自坚守岗位,坚持问题导向,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及时、有效解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在新时代,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但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在新征程上,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具有许多优势和条件,但面临的风险挑战也是多方面的。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等等,无一不是难啃的硬骨头,其复杂程度、解决难度明显加大。放眼全球,虽然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仍然是时代的最强音,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明显增多,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要聆听时代的声音,密切关注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各领域的新情况,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新趋向,把握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将中国发展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大潮,又以中国发展对世界作出贡献,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更好外部环境。
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奋斗历史就是坚持问题导向,不断解决问题,推进社会进步的历史。“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是我们党的重要工作方法。强烈的问题意识贯穿于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全部实践中。一百多年来,我们党思想上保持清醒,实践上积极行动,准确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各个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深刻揭示人民群众的期盼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不断变革创新,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发展难题,奋力推动国家发展、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宏伟大业。
在新时代,我们党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作为全部工作的重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对坚持问题导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增强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只有及时发现问题,才能沉着应对、妥善解决。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内复杂形势,领导干部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敏锐眼光,善于发现问题,瞄着问题去、迎着问题上。要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发现问题。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就是党带领人民群众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不断推进、不断深化的,投身实践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要在做好本职工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这需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准确把握问题与工作目标之间的关联度,进而抓住关键问题。
增强正视问题的勇气。敢于触及矛盾、正视问题,才能体现出积极解决问题的责任担当。领导干部要牢记初心使命,无私无畏、直面矛盾、较真碰硬,通过周密思考、统筹安排,着力解决影响中心工作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善作善成。越是在重要工作岗位上,领导干部面临的问题越是纷繁复杂。有来自国内的,也有来自国外的;有经济领域的,也有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社会领域的;有曾经经历过的,也有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许多问题相互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存在的问题不掩盖、不回避、不推脱,才能抓住重大而紧迫的问题,真正把握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把那些与实现中国梦关联度高的、关乎我国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及时有效解决。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行百里路半九十。实现中国梦,我们正处于爬坡越坎的关键时期,许多问题解决起来,不仅需要勇气和韧劲,更需要能力支撑。能力强则不怕问题多,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贯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弄清问题性质、找到问题症结。问题分析研究得越透彻,解决起来就越有针对性和好的效果。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在实践中产生,也只能在实践中解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普遍规律,是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在与群众的结合中提高能力。谁离问题最近,谁最了解解决问题的办法。群众处在实践第一线,对问题的感受更直接、更准确,对情况的了解更详细、更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