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实践路径

2023-03-22 23:21彭鋆奇
教育科学论坛 2023年5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学校

■彭鋆奇

党的十六大把“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一般来说,“拔尖创新人才”是指具有高尚品德、博专知识、创新能力,具有明确的目标选择、长期的优势积累和突出的创新业绩,被社会承认的在学术、技术、企业和管理等方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1]。

从国内众多的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见长的优质高中学校来看,他们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做法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归纳起来,有如下实践路径。

一、营造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学校环境和文化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首先要营造相应的育人环境和文化。学校要根据校情确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定位、目标和使命,并且让全校师生达成共识,引导师生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具体来说,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营造鼓励创意创新的舆论文化。以学校未来发展规划的建言献策为抓手,让师生员工在讨论学校发展未来的规划中达成共识、 明确追求,确定学校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的目标,引领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实践,通过学校校长会、中层干部会、教代会、学生会及团委会、班会等,开展什么是创新型拔尖人才的品质的讨论,做好创新型拔尖人才早期培养的思想动员;在此基础上形成物化成果,及时总结或展示。第二,营造鼓励创新创意的物化环境。抓好身边创意创新型人才的典型教育。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和营造学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校园文化,既有静态的宣传阵地,又有动态的活动开展。比如创设展示各领域拔尖创新人才优秀事迹的视听展示空间和平台,开展拔尖创新人才的现场讲座和交流活动。第三,资源配置倾斜,营造鼓励创新创意的平台展示文化。学校的工作重心和资源配置要体现重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文化导向。学校要鼓励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意文艺活动及综合实践活动,完善学校微信微博及网络平台,为早期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实践成果的展示平台。构建创新型拔尖人才的考核评价体系及后勤保障。构建鼓励创新创意的培优竞赛考核体系,在绩效及奖励上适当倾斜。

二、开发和实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课程体系

开发和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是关键所在。课程体系的开发一定要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三个基本特点——高尚品德、 博专知识、创新能力来进行。因此,在高中阶段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中,一方面要求学生较好地完成国家课程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开设促进学生发展的四类特殊课程:一是促进确立志向、激扬精神的立志课程。例如以古今中外对人类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名人故事为内容,开设名人讲堂课程,让名人走进学校,走进学生心中。让学生树立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为民族振兴、民众福祉而努力作为的理想和责任担当意识。目前,我校外聘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科学家及领军人物到校担任班主任辅导员,构建一对一的帮扶,对创新型人才的早期鉴别及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二是博专知识的课程。从专业知识的角度开设学科竞赛类和高中大学衔接的学科知识类课程,让他们具备进一步进行专业研究的知识和方法基础。同时,在专业知识课程的学习外,可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引导学生了解科技前沿信息和未来发展走向。结合各大高校强基计划要求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要求,在课程设置上注重文理并重,既要抓好科学技术类知识的拓展,又要狠抓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拓展,训练学生的哲学思维及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见过世面,才能有左右逢源的新思想新创意。三是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这类课程的开设主要以项目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为主,并搭建参加各种国际国内的科技小发明竞赛和各种创新性竞赛平台,让学生在创造性活动的参与中亲历创造实践,发展创造能力,增强创造自信。四是综合实践的课程。创新型人才的早期培养,离不开理论联系实际。开设人工智能、智慧物流、航空航天、未来之城等各类综合实践课程,在动手动脑中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各类竞赛中开拓视野,在团队协作中提升自己的社会适应性,对早期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打造适应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

学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有赖于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数量充足、学科全面、专业水平高、敬业爱生、团结和谐的师资队伍,能为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这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招聘和外聘,即通过招聘优秀教师或外聘高校教师及相关人士充实拔尖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和智囊团, 充分尊重和发挥他们的价值,给他们提供相对自由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施展才华的平台。在师资选择上,不拘一格降人才,鼓励企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担任兼职教师,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教师选拔上,注意选择有思想有个性的竞赛教练及创造力强的老师,教师就是学生的榜样,也是最好的课程。充分利用好教师这一最好的课程资源,鼓励教师创新创意发展,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是加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需要一支德才兼备的专业化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尤其是需要充满个性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勇于探索实践精神的研究型或专家型教师。学校须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拔尖创新教师的培养制度,让他们有能力深度参与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中,尤其是需要引导教师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群策群力、共同攻关,探索与获得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经验。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的教师培优路径,借助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的平台, 鼓励教师跟岗或见习实践,准确把握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综合素养及能力,形成创新型人才的养成标准。增加教师培养的经费投入,定期派送教师外出学习观摩,具备大格局大视野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苗子。

四、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管理和评价体系

在高中阶段进行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须探索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培养管理模式和评价体系。第一, 成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学校组织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比如有些学校成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心或者创新学部, 设立教师发展中心,鼓励创新型教师入驻,设计学生科创中心,组建未来科学家班级早期人才实验班,在早期培养上有适当的区分,利于早期拔尖创新人才的识别。通过各类竞赛及活动, 筛选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教师及学生,及时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及支持。第二,精心设计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管理流程,尤其是针对学生从高一甚至在生源基地学校延伸到初中,以此为起点, 到整个高三进行课程体系和管理机制的设计。在完全中学可以从初一开始,关注有一定科技爱好及知识广博、批判性思维强的学生,组建学生创意中心,设置专兼职指导教师,鼓励大家以兴趣爱好为依托,结合生活实际开展科研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微型科研课题的研究,提供充足的物质政策及制度支持,鼓励教师带动学生一起开展微型科研课题的研究,提升早期拔尖创新人才的实践能力及科研能力。在课题研究及实践中,注重早期拔尖人才的动态管理及考核, 层层选拔落实,确保人才筛选的科学性公平性。第三,构建早期拔尖创新人才的考核评价机制。学校应探索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管理质量等三个方面的评价体系和机制,通过评价机制与过程管理、课程模式运行的互动,增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实效。加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师资队伍激励机制的探索,让教师有更大的动力做好拔尖人才的识别及早期培养工作,在物质上精神上给予承担早期拔尖创新人才的老师以更多的支持。加强早期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监管及审核,准确识别与评价,尽量不浪费资源,鼓励学生多元发展;加强对创新人才培养过程管理的考核评价,完善激励机制。

五、做好与国内外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衔接

中学阶段是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阶段,其目标是让更多具有拔尖创新人才潜质的人进入更多更好的国内外高校深造,最后成为真正的拔尖创新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因此,积极主动与国内外著名大学的衔接和联系便成为该项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环。与国内外高校的衔接、联系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是更全面细致地了解大学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评价标准,有利于在高中阶段制定更科学的培养体系、培养标准和培养策略;二是可以借助高校的教师和课程资源提前进入高中预热,开设相关高中大学衔接课程,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高校的选拔标准和进入高校后的学习;三是对学生学习目标的明确和学习动力的提升能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利于未来专业的选择。开设相关高中大学衔接课程,要先做好学生的生涯规划,在基于学生个性化生涯规划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课程研发,才是有价值的。学校应该及早引导学生及家长完成生涯规划,在师资指导及信息技术上给予最大的帮助。同时,借助社区及周边企事业单位的有利条件,对早期拔尖创新人才进行早期的博识教育、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衔接,可以通过外聘专家讲座、师生定期互访、基地观摩学习、外聘学生创意中心辅导员、组建校外实习基地、共同承担科研课题以及各类主题联谊活动的方式推进。进一步探索及完善衔接人员、机构、活动、经费等相关的管理机制,既不增加师生的负担,又能深度推进早期拔尖创新人才的外部链接。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学校
人才云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