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栋 王星
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这既是对党一贯坚持调查研究优良传统的继承,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支持我国基础研究的主渠道,肩负着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夯基蓄势的关键性基础作用,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深化调查研究,扎实练好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充分发挥好科学基金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科学家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持之以恒推动我国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
调查研究是科学基金决策的根本前提。“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也没有决策权。”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必须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决策的必经程序”。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武汉市主持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在此次会议之前,习近平总书记冒雨先后到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长港镇峒山村等地调研座谈,以实际行动践行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根本前提。科学基金服务对象包括2373家依托单位,287293项项目申请涉及的科研人员过百万,7万名多专家参与百万次评审活动,科学基金管理涉及资助计划、项目设置、项目评审和立项、项目执行监督等多个方面,政策的制定既关系科学基金资助体系建设,同时也会对依托单位和科研人员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和管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倾听科研一线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的意见建议,成为科学基金能否实现引领未来发展的根本前提。
调查研究是科学基金践行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实事求是作为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开展调查研究是实事求是的应有之义,要求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求”得“实事”的一般规律即“是”。坚持实事求是,最基础的工作在于搞清楚“实事”,就是了解实际、掌握实情。必须不断对实际情况作深入系统而不是粗枝大叶的调查研究,使思想、行动、决策符合客观实际。科学基金承担着支持我国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基础研究的重要职责使命,而科学研究本身就具有求真务实的天然属性,科学基金管理工作更要把实事求是作为工作的生命线,必须对科学严谨、求实、寻真,深入科研一线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对科技界客观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化、条理化分析研究,把握实质和规律性。
调查研究是科学基金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科学基金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一个重要桥梁和纽带,要充分尊重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自由探索的主体作用。通过调查研究,可增强相关政策和决策的科学性、指导性、针对性,更符合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愿望,增强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改革中的获得感。
调查研究是攸关深化改革成败的关键一招。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当前,基础研究国际竞争进入碰撞期,国家原始创新能力进入跃升期,科研范式变革进入涌动期,科学基金系统改革进入攻坚期,政策落地进入成效评估期。面对这样的形势,科学基金不仅要解决当下存在的紧迫问题,还要立足长远主动开拓未来。因此,我们必须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调查研究贯穿到决策的全过程,才能做好科学基金工作,不辱使命担当。
做好调查研究一定要有好的工作作风,不能搞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调查研究也绝不是一个“走一走、问一问、写一写”的简单过程,而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学问深的创造性工作。科学基金制是科学家共同体的一种自治制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作为科学基金的管理机构,始终坚持学术机构,也是学术性管理机构的定位,在开展调查研究时,要更注重工作作风,真正做到“从科学家中来,到科学家中去”。
科学基金调查研究要强调身心俱入。习近平总书记说:“现在通信很发达,通过打打电话、发发微信、看看材料也能了解很多情况,但毕竟隔了一层,没有现场看、当面听、直接问和‘七嘴八舌式’的讨论来得真实鲜活。”如果调查研究隔张纸,政策执行就会隔座山,这要求开展调查研究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研究发现,进行面对面讨论的工作人员比视频通话的工作人员提出的创意多15%。现场调研对于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身心俱入还要求“真看”“看真”。“真看”就要真去看问题,坚决不能走马观花、车上转转、隔窗看看;“看真”,就要全面了解问题,不仅要看“门面”和“窗口”,更要看“后院”和“角落”。
科学基金调查研究要做到诚拜先生。在调查研究中,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虚心求教,做群众的学生,做群众的朋友。调查研究本身就是一门学问,要真诚把群众当成老师,认真去听去问。诚拜先生不仅要问,关键是还能够听进去各方面意见特别是少数人的意见、反对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听到不同声音不是坏事,经过多次‘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进行的思考、作出的决策才能符合实际。”要本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心态开展调查研究,才能采集众家之长,才能通过全面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科学基金调查研究要坚持唯实求真。调查研究包括两个阶段,一是调查,二是研究,在这两个阶段必须要把唯实求真的作风贯穿始终。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调查研究中能不能、敢不敢唯实求真,不只是认识水平问题,而且是党性问题”。在调查过程中,对于所了解的情况一定要做到客观真实,要正视现实,能够看到问题,并敢于把看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反映上去,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做到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在研究的过程中,要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于科学开展调查研究,必须有效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积极探索新时期调查研究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在提高调查研究对象的广泛性上下功夫,在提高调查研究内容的针对性上下功夫,在提高调查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上下功夫,在提高调查研究成果的有效性上下功夫。这就要求在开展调查研究时要选好人、选准题、选对路、选实策,不断提高调查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从科学基金管理工作上来看,科学基金的调查研究主要包括两类:管理政策类调查研究和学科发展类调查研究。尽管科学基金调研涉及的领域千差万别,但调查研究的方法是相通的。
一是强化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做好工作的看家本领,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从哲学层面上来看,所持观点和立场是指导实践的根本。同样是看山,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同的站位,形成不同的感受。只有站稳科学的立场、树立科学的观点、掌握科学的方法,才能打破“不识”的困惑,从而拥有“一览”的自信。我们一切工作包括调查研究都是创造性地运用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过程,同样做好调查研究最重要的也是要掌握好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党的创新理论。
同样,做好科学基金调查研究最重要的也是要掌握好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党的创新理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理通常是简单和朴素的,但其蕴含的思想是深刻的,指导实践的力量是巨大的。基础研究要勇于探索、突出原创,更要应用牵引、突破瓶颈。只有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础研究的重要论述,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和强调什么,深刻领悟党和国家最根本的立场和最重要的利益,才能真正做到胸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保证科学基金调查研究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二是选准参与调查研究的人。领导干部要带头调查研究,拿出一定时间深入基层,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亲自主持重大课题的调研。但是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即使花再多的时间亲力亲为,也难免有其局限性,难以保证调查研究的对象有足够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选好开展调查研究的人,二是选好调研的对象。选准参与调查研究的人成为调查研究的关键。
科学基金主要服务于科学家群体,人员知识层次相对较高,但从所属单位来看,包括了高校、研究院所,涵盖了所有自然科学研究领域。选准参与调查研究的人,一是要注意代表性——开展调查研究的人和调研对象一般都应是对被调查的有关情况比较熟悉或亲身经历过的人,并愿意提供资料;二是要注意有限性——调研对象的数量应该根据调查任务、范围以及参加者的情况等因素确定,太多了往往影响调研效率,太少了又会影响材料的收集;三是要注意调研对象的相容性——特别是座谈式的调研中,调研对象的选择要做到相互之间利益无关且层级相近,有利于坦率发表个人意见。
三是增强选题的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的选题,强调调查研究要做到“四个紧扣”:紧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扣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现实问题,紧扣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核心要求是调查研究必须紧紧围绕重点工作,注重选题的全局性、带动性、前瞻性、紧迫性。
结合科学基金工作实际,要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科学基金系统性改革和解决科学共同体急难愁盼中选准调查研究主题,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当前,国家在基础研究领域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新形势下加强基础研究若干重点举措》等一系列重要文件,要全面掌握文件中所蕴含的重大判断和实践要求,找准新时代对科学基金工作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特别是要在制订实施国家战略性科学计划、布局建设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培养造就世界级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完善基础研究选题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等方面加强调查研究,为深化科学基金系统性改革增加政策供给。
四是结合实际选对调研方法。在具体实践中,根据调查任务和要求的不同,要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把微观调查和宏观调查结合起来,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大胆创新,多管齐下,提高调研工作的效率和调研成果的质量。调查研究的方法有很多,每一种方法也十分专业,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工作来运用。针对科学基金的学科调研和管理调研,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式。
在科学基金管理工作中,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要充分尊重科学家开展自由探索的研究,通过运用头脑风暴法,在调研中遵守自由畅谈、延迟评判、禁止批评、追求数量等原则,可以使参会科学家敞开思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充分收集创造性的想法。但是,在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听取专家意见越多,得出的优先资助领域越多、越发散,确定优先资助领域的过程成为“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过程,合理使用德尔菲法可有效实现学科发展战略调研中的收敛。
五是正确处理调查研究意见。调查研究过程中,由于调研对象所处层次、经历的不同,经常会遇到不同的意见,要善于处理不同的意见。要用好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重视听取各方面意见包括少数人的意见、反对的意见,立体式地进行分析、三思而后行,在开展调查研究时要善于在争论中凝聚完善点,在质疑中发现误判点,在特例中识别启迪点,在共识中确定着力点,在对立中找到平衡点。
科学基金工作本身就具有鼓励创新的天然属性,科学家群体对于如何管理好、使用好科学基金,就一定存在不同的观点。总体来说,科学基金宏观管理上的调查研究,经常遇到的问题主要包括基础研究领域宏观政策、资助机制、“放管服”改革、队伍建设等等。对于共识性建议,我们作出针对性回应,对于不同视角和诉求、较为发散的建议,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准确把握,不断改进科学基金资助工作。这就要求科学基金工作要把握好自由探索与需求导向的关系、全面部署与重点支持的关系、过程管理与成果管理的关系、巩固建制与促进交叉的关系、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的关系、长期积累与集中攻关的关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等。
六是科学凝练政策观点。做好调查研究,最终要提出相关的政策观点,并能够推动政策的落地。调研形成的建议必须兼顾需要和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有些对策建议看似正确,却因难以实际操作,只能束之高阁。要自觉运用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来分析调查中所获得的资料,科学地凝练政策观点。
科学基金管理工作依靠各依托单位开展资助工作,一项政策的出台牵动着全国科研工作的心,必须通过有力的调查研究推动相关政策的扎实落地。要推动战略转化为战术,既能做到与中央保持一致,又能展现出科学基金的独特作用,避免上下一般粗;要推动政策转化为办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相关政策具体化,避免空转不落地;推动堵点转化为通途,要善于研机析理、察形见势,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避免措施不对题;推动借鉴转化为我用,要注意总结经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平移不配套;推动特例转化为规范,从偶然问题中揭示事物的必然性,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避免政策不相容。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将政策真正转化为推动科学工作者不断勇攀高峰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