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策略探析

2023-03-22 18:49崔记周
学周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辨析辩论史料

崔记周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广成学校,甘肃平凉 744000)

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客观地分析历史、以辨析的手段分析可信的史料、以理性的态度评判历史事物,促使学生形成历史辩证思维。然而,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知识输出比重过大、教学创新不足等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以上教学任务的落实,限制了教师对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实际意义

(一)有益于学生信息甄别能力的提高

21 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初中生能够通过互联网接触大量繁杂的信息,但是对初中生的发展来说,这一接触信息的便利条件,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学生既能通过网络获得有助于自身学习与成长的信息,也不可避免地会阅读一些学习价值不足的内容。而通过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辩证思维,使其形成辩证地看待问题的习惯,有助于初中生对网络中繁杂信息的辨析和甄别。学生主动甄别优质信息进行学习,提高信息甄别能力,基于客观、辩证的角度减少对无用信息的接收,对其个人学习与发展有着长远的积极影响。

(二)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建立

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承担着“育人”责任,教师应该重视历史课程人文性,借助历史教学的契机培养拥有健康人格的学生。将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视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以客观、辩证的态度分析历史教材与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循序渐进地改变学生片面看待问题的意识和习惯,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出发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自然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建立[1]。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辩证思维培养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知识输出比重过大是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影响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沿用传统“填鸭式”思维,习惯直接向学生输出历史的结论性知识,没有指导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导致学生死记硬背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历史评价结论,无法形成良好的辩证思维。与此同时,由于创新思维的缺失,一些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忽略了对信息化、智能化等教学工具的合理运用,忽略了对教材历史知识的拓展讲解,导致学生对历史的辩证思考范围有限,缺少创新思考与辨析,影响了其辩证思维的可持续发展,使初中生历史辩证思维出现了薄弱之势。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有效策略

(一)前提·夯实历史基础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历史必须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进而尝试运用历史概念对历史问题进行论述。其中,论述历史问题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重要途径,而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证明了夯实基础对于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重要性。初中历史教师应形成一个意识——培养学生辩证思维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需要长久的坚持和锻炼,以夯实基础为前提,只有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地辩证思考历史,才能在根本上促进学生辩证思维的形成与提升[2]。对此,完善对初中历史基础知识的讲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复述历史、演绎历史、解读概念、复盘总结等有助于强化学生概念理解与记忆的教学环节,将历史游戏、历史情境、趣味活动、思维导图、逻辑图、概念图等要素灵活渗透在概念教学的各个环节,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建立清晰的历史概念知识框架。如此,学生便可以扎实的概念为基础,在日后准确、科学地对历史知识展开辩证思考,实现对自身辩证思维的自主培养。

(二)条件·创造思辨空间

思维与思考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调动其对历史的辩证思考意识和行为是最基本的条件。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主动为学生创造思辨空间,杜绝由教师到学生的单向知识灌输,尊重并调动学生对历史的自主思考和辨析,为其创造充足的思考空间。比如,通过板书或信息化手段出示教材中的历史事件,避免直接告诉学生该事件的历史背景、产生原因与后世影响,先鼓励他们根据已有知识与经验对历史事件展开辩证思考、发表观点,再引导其阅读教材,最后对教材中评价历史事件的结论性知识进行讲解,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教材呈现的历史结论性知识,在学生小组之间建立辩证讨论关系。在该模式下,学生获得更加广阔的思辨空间,在导入新课、探究历史、分析新知、总结新课等环节,他们都能不受约束地对历史内容展开思考和辨析,这对其辩证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例如,在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百家争鸣》的历史教学中,教师便可以采取此策略,通过板书出示“百家争鸣”关键的历史教学信息,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辨空间。学生先根据对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了解辩证思考“百家争鸣”的“百家”是什么、“争”的是什么,后在教师引导下阅读教材,根据教材知识点的提示深入辨析“百家争鸣”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与影响。学生持续地自主思辨为课堂辩证教学增添活力,促进其自身历史辩证思维的发展。

(三)启迪·教师辩证示范

对教师进行模仿是初中生普遍存在的历史学习习惯,初中历史教师对历史的辩证探究态度与方式,通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历史的辩证学习,也影响着他们辩证思维的发展。是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教师应注重辩证示范的启迪作用,在向学生提出辩证学习的要求之前,选择合适的时机向其示范初中历史的辩证学习方法,包括辩证思路、辩证过程、辩证语言等[3]。比如,在教材中选择学生普遍表现出强烈兴趣的历史知识,在社会生活中选择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新闻,立足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对其展开全面分析,说明如此辨析历史与时事的理由,说明在辩证思考与表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而后,基于已有案例设计新的辩证学习话题,引导学生按照教师示范的方法进行辩证思考,邀请他们走上讲台勇敢分享自己的辩证学习收获。此时,学生不仅能够在教师示范中获得历史辩证学习的启迪,而且能主动分析其他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过人之处,从中得到新的启迪,发展辩证思维。

(四)基础·丰富辨析史料

基于问题分析可知,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适当拓展教材内容是基础,教师应尽其所能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史料,扩大其辩证分析历史的范围,使其辩证思维能力在丰富的思考中得到锻炼和提升。为此,教师应将视线从教材转向课外,借助课外书籍或互联网,加强对历史文物、书信日记、档案材料、历史图表、录音视频等史料的整合,对史料准确性进行多方印证,规避史料失真失准的情况。而后,探寻课外史料与教材历史知识的切入点,将其巧妙地渗透在以教材知识为主线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构建“教材历史+课外史料”的初中历史史料辨析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对课内外史料展开全面研读和分析。在学生分析史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将课外史料直观、简洁地呈现出来,并在必要情况下,在课内外史料之间建立对比关系,以此促进学生对史料的多维对比分析,防止过于片面地看待某一部分史料。由分析教材史料向分析课外史料迁移,学生打开辨析初中历史以及真实史料的不同视角,丰富史料辨析经验,打破基于教材辩证学习历史知识的思维定式,有益于辩证思维的持续发展。

(五)支架·优化历史问题

引导学生逐渐深入地对历史知识展开辩证思考,是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必由之路,而支架式教学理论指出,事先把复杂的任务加以分解,能够将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基于支架式教学优势,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教师应主动为其搭建辩证思考支架,将辩证分析历史事件的复杂任务转化为多个难度较小的任务[4]。优化历史问题是一个不错的方式。针对师生在课堂共同研究的历史事件,根据事件主要影响、基本内涵等具有辩证思考价值的知识点,教师可以提出多个历史问题,以“小问题”为支架,引发师生、生生的辩证思考与互动。教师应尊重学生在互动中的主体地位,先鼓励他们大胆说出对历史的分析和结论,再指出学生作答问题的不足,引导他们对这一不足展开辩证分析,使其补充关于“小问题”的辩证思考和表达。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基于多个“小问题”进行的辩证思考与结论,使辨析回归对应历史事件的主问题。学生由此达成对历史事件更深刻的解读和剖析,辩证思考贯串历史认识、问题分析、历史总结始终,对历史的理性认识逐渐增强,辩证思维水平进一步提高。

例如,在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中,以思考与辨析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成就、地位与作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教师优化传统提问方式,通过微课提出了“《青年杂志》的出版代表了什么”“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它仍然是……”等问题,将对新文化运动的辩证探究分解为多个小问题,利用电视剧《觉醒年代》适当还原新文化运动历史背景,灵活地为学生搭建起思维支架。学生纷纷以问题为导向对教材记录的历史展开辩证分析,提高了思考与辨析能力,教学得以落实对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

(六)载体·主题辩论活动

将“辩证”一词拆开来看,将其理解为辩论、证明两部分并不为过,历史本就是在对真理的辩论中形成的探究真理的过程,就是历史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因此学习历史,师生可以追本溯源,辩论、证明历史中的真理,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说明对历史中所蕴含真理的个性化理解[5]。此时在辩论与证明之间,学生辩证思维自会充满活力。于是,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教师可以以辩论、证明为载体,创新设计主题辩论活动,根据教材中的历史主题设计辩论话题,如“五四运动之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我见”等,先要求学生在课下自主搜集辩论材料、明确辩论立场和观点,再组织他们在课堂进行辩论,引导他们在课堂辩论过程中将观点表述清楚、将提前搜集的能够证明自身观点的历史资料展示清楚。于辩论之中实现思维碰撞,达成对历史的辩证学习,一方面锻炼自身辩证思维,另一方面感受和学习其他学生的辩证思维,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效果可想而知。

(七)跳板·延伸历史课堂

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作用于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拓展、问题的优化,还可以促进其教学空间的延伸,以信息技术作为延伸初中历史课堂的跳板,教师可以积极开辟第二、第三课堂,将学生从教室带出来,让他们走进现实生活,在更广阔的空间完成具有思辨性质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发展辩证思维。首先,就开辟第二课堂来说,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立足信息化教育背景,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创新设计开放性的线上历史课堂,既组织班级内学生在线上课堂探究、辨析历史知识,也允许其他学习者登录线上学习系统,与班级学生一同讨论历史知识。学生不仅可以与教师、同伴形成合作,对历史展开辩证探究,也可以在其他学习者的介入和启发下找到新的初中历史辩证学习思路,对培养其辩证思维有着极大的促进意义。其次,就开辟第三课堂来说,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了解当地对外开放的历史博物馆、历史教育基地,然后与相关单位进行协调,将学生带出校园,组织学生在历史博物馆、历史教育基地等校外场所进行历史学习,引导他们对博物馆展示的历史文物、历史教育基地重现的历史故事展开辩证分析,要求他们通过填写活动报告、录制活动心得视频等方式说明在活动中形成的辩证学习收获。学生辩证思维在课外拓展活动中拓宽,初中历史教学同样能够实现对学生辩证思维的有效培养。

四、结语

物质世界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任何事物都具有无限复杂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以辩证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应当是基于新时代看待问题的主要方式,是初中生应该通过历史学习形成的思维品质。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独具匠心地对学生辩证思维进行培养,充分利用历史的辩证发展特点,全面激活初中生的辩证思维,锻炼其辩证思考能力,让辩证的思维之花在历史课堂绽放。

猜你喜欢
辨析辩论史料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史料二则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