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 军
(甘肃省张掖市综合实践学校,甘肃张掖 734000)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时期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渗透德育教育的最佳平台。有效策划和开展基于德育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品质人才。为此,学校和教师应该明确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大意义,围绕学生德育素质养成的各个维度,设计开展多种主题和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德育思想的认知,从而引领学生知行合一、笃行致远。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主要是指教育主体立足德育目标,设计开展多种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悟道德思想,获得综合能力的历练,进而达到强化学生德育素质和关键能力品格的目的。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对实施德育教育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更多、更好的德育机会。经过学情调查和理论实践研究,可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归纳整理如下。
新课标下的教育改革,追求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形成良好道德品质是学生成才和发展的关键,综合实践活动区别于一般的学科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覆盖范围更广,其中就包含德育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加强渗透德育,最突出的意义就是有助于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如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时,学校和教师可以策划开展爱国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爱国英雄故事会、唱红歌,等等,逐步将爱国思想浸润于学生的心田,促进学生树立爱国信念和报国之志,从而深化立德树人的核心。
综合实践活动想要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必须持续拓展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然而以往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单一,难以带给学生最佳的活动体验,进而降低活动教育品质。鉴于德育素养内涵的丰富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着力渗透德育教育,对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大有助益。新时期的德育教育内容包括民族精神教育、集体荣誉感教育、文明行为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等等,学校和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德育内容,开展对应的专题化综合实践活动。如针对集体荣誉感教育,学校可以大力开展团队型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协同合作,感受集体的力量和温暖,从而使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常换常新,为德育教育提质增效。
新时代的德育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传统德育模式侧重于理论输出,学生参与德育学习的态度不够积极,德育实践力发展也受到制约。综合实践活动和传统德育模式最大的区别,就是实践功能极为突出,将德育教育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有助于培植学生对德育思想的实践意识和能力,如在培育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社会责任感等德育教育中,学校可以开展社区服务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在真实的实践中融入社会,体验奉献、服务、帮助他人的成就感,从而助推学生身体力行的践行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凸显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育人导向。
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时,学校和教师应该立足爱国主义教育目标,加强开展爱国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将爱国的思想热忱寓于多彩活动中,增强学生爱国爱党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爱国情怀,促进学生树立强国之志,达到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目的。
在开展爱国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时,学校和教师应该从“寻、读、写、唱、讲、行”六条途径切入,设计多种形式的爱国综合实践。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爱国主题观影活动,各班主任负责遴选和播放优质爱国影片,带领学生观看影片,接受爱国精神的洗礼。学生观影完毕后,班主任再鼓励学生交流观影感想,比如让学生复述影片中的英雄事迹,谈谈爱国英雄的哪些革命精神值得学习,或者是把影片中革命先烈的艰苦生存环境与当下的幸福生活对比,使学生懂得和平安定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铭记英雄事迹、努力学习本领,自觉肩负起爱国强国的重任。再如,学校还可以举办弘扬红色文化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唱红歌文艺活动、革命故事会、红色诗歌朗诵,等等。教师组织学生根据活动主题,收集相关的红色文化素材,开展红歌演唱排练、讲故事、朗诵练习等,营造浓郁的红色校园文化氛围,从而赓续红色血脉,实现爱国情怀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厚植[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载体,在传统文化中,不仅蕴含礼仪规范和道德思想,也潜藏着中华文明的魅力和光华。学校和教师必须把握好传统文化这一教育抓手,重点开展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唤起学生对传统经典文化的温情和敬意,从而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助力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在开展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时,学校和教师应该从国学经典诵读、传统节日习俗、非遗文化、传统礼仪规范等方面入手,多途径涵育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感。如在传统节日端午节来临之际,学校可以举办“粽情飞扬”“品悟端午文化”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在活动中设计旱龙舟、缝香囊、编彩绳、绘端午、包粽子、忆屈原等文化体验环节。拿旱龙舟环节来说,学校可以为学生准备充气龙舟,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骑在充气龙舟上,开展趣味十足的旱龙舟比赛,加强学生对端午节日氛围和习俗的感受与理解;在绘端午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绘画材料和微课资料,鼓励学生发散创意思维和想象力,运用绘画技巧,把端午节包粽子、绣香囊、制花束、编彩绳等情景搬上画布,然后把学生的绘画作品连接在一起、徐徐展开,由每幅画的创作者娓娓讲述作品反映的端午景象和习俗;在忆屈原环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收集、诵读屈原的文学作品,利用微课件向学生介绍屈原的生平经历,以及端午节和屈原的关系,引导学生围绕屈原的生平典故开展交流讨论,体会屈原忠君爱国、追求真理和对现实大胆批判的精神品质,从而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增长学生的本领,达到预期的德育教育目的[2]。
集体主义精神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维度之一,集体主义是一种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和人民群众利益的思想理论。现阶段学生的成长环境日渐优渥,价值观念上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取向,影响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有效形成。为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时,学校和教师应当针对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重视开展团队竞赛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团队竞赛中引导学生朝着共同的目标,齐心协作、拼搏进取,从而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集体主义精神。
在开展团队竞赛综合实践活动时,学校和教师应该在活动中渗透集体利益为先、规则意识、公平竞争、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坚韧进取等德育元素,竞赛形式主要包括体育、文化、科学、艺术、创造等竞赛类型。如在开展体育团队竞赛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在赛前应该向学生讲明竞赛规则,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哪些不规范的比赛行为会被扣分,使学生时刻约束自身行为、维护团队荣誉;在体育竞赛的训练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同伴群组为单位合作练习,合理配置体能素质较强和较弱的学生,发动体能优秀的学生帮扶同伴,增强全队的体育技能。如果是对抗类体育技能,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合作商议技战术方案,提高团队成员的默契程度和应战能力;在体育竞赛活动开展过程中,若出现竞赛比分落后、有成员状态不佳甚至想放弃等情况,教师可以倡导各团队成员互相加油鼓劲,帮助伙伴调整情绪和状态,教师再渗透胜不骄、败不馁的教育,激励学生坚持完成赛程,从而切实强化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凝聚力。
作为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一分子,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等,都是新时代学生必备的德育素养。学生只有深入社会生活,通过实际行动去帮助和服务他人,才能获得个人价值感和奉献的喜悦。为此,学校和教师应该加强开展社区服务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勤于奉献、勇担建设发展社会的重任。
在开展社区服务综合实践活动时,学校和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区域内的社区服务资源,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运用劳动和智慧,帮助社区解决实际问题。如社区内老旧小区场地有限,存在停车难、乱停车等现象,社区中心急需一份智慧停车改造方案,那么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场地,让学生通过观察、探讨,亲身感受社区居民的生活痛点,引导学生结合老旧小区实际,广泛查阅相关资料,综合运用已经掌握的学科知识,合作动手制作地上、地下停车库模型,为社区中心提供智慧车库改造参考,这样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都能获得发展,同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3]。
我国的国策是依法治国,法治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关键内容,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都处于形成阶段,学校和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时,应该善于利用综合实践平台,创新普法的内容和形式,开展有趣有味的法治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接受充裕的法治文化熏陶,从而涵育学生法治素养。
在开展法治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时,学校方面应该全力建设完善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如国安教育馆、法治教育多媒体室、模拟法庭场馆,等等,发挥这些实践基地的教育功能,设计丰富的普法综合实践活动。如在法治教育多媒体室内,教师可以遴选关于安全、禁毒、国防、防范学生欺凌、网络诈骗、人身侵害以及人口拐卖等法治案例资源,为学生播放案例,带领学生对法治案例内容展开分析和讨论,同时向学生传授遭受违法侵害时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常见的违反现象,强化学生知法、守法、懂法、用法的能力品质。再如,在模拟法庭场馆中,教师可以基于法治案例,带领学生开展诉讼参与人角色扮演的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分小组,按照法治案例内容分别扮演审判长、审判员、公诉人、人民陪审员、法警、被告人、辩护人等角色,模拟真实的法庭审理案件情景。在活动进行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正确运用法律专业术语,识记案例中包含的法律知识。实践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写一篇模拟法庭参与感想,这样学生就能零距离感受法庭和法律的威严,对预防青少年犯罪和提高学生法治素养很有帮助[4]。
感恩品质在德育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家庭教育是培育学生感恩、孝亲等品质的主阵地。为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学校和教师应该延展家校共育思维,注重开展家庭亲子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增进亲子之间情感的交流和彼此了解,使学生体会父母的辛苦和亲情之爱,从而塑造学生感恩品质与和谐的心理发展环境。
在开展家庭亲子综合实践活动时,学校和教师应该坚持亲子共同参与原则,培植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情感和情趣。如学校可以在植物园开展亲子种植实践活动,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植物种子、花木苗、种植工具等,鼓励家长带着孩子查阅种植技术知识,亲子通力合作进行挖坑、扶苗、培土、浇水和施肥等劳动。植物栽种完毕后,教师把预先准备好的名牌发给学生,挂在栽种植物旁边的标识杆上,教师为学生、家长和栽好的植物拍照留念。在亲子种植的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辛苦的种植劳动过程,把学生比作植物种子或幼苗,让学生体悟父母在自己成长历程中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从而提高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和孝亲思想[5]。
综上所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但有助于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而且能创新综合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还能培养学生对德育思想的实践能力。学校和教师应该加强开展爱国主题、传统文化教育、团队竞赛、社区服务、法治教育、家庭亲子等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国思想,坚定学生文化自信,提高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能力,涵育学生法治素养,塑造学生的感恩和孝亲品质,从而全面实现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教育的深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