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浩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传播效果更加显著。数字媒体艺术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信息技术提供了强大的信息传播载体,因此,数字媒体艺术具有更强的信息传播力。二是艺术特色更加鲜明。信息化时代,媒体之间的融合进程加速,不同媒体之间的融合促使不同的艺术进行交互,从而使得数字媒体艺术特色更加鲜明。三是艺术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1]。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艺术表现形式,艺术表现形式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促动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快速发展,也拓展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思路,需要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进一步丰富内涵,与民族优秀文化有机融合。
中国元素是指能够体现中华民族个性化、鲜明化特征的要素,包括形象要素、符号要素和文化要素等。中国元素要能够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特点,彰显民族丰富的精神内涵,得到最广大人民的认可,符合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文化艺术追求和审美观念。中国元素融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可促进现代科学技术、艺术和中国要素的深度交融,对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提升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融入中国元素,为现代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开辟了路径,使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的交融。多重元素的交融将极大地丰富了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丰富作品审美内涵。
二是提高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和传播力。中国元素的融入将从改变作品的内涵入手,赋予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更多的文化价值[2]。中国元素能够快速、有效地唤醒观众文化记忆,赋予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更强的表现力。数字媒体艺术由于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传播效应也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三是激发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灵感。中国元素具有极大的认同感,设计人员在运用中国元素进行设计时能够做到灵活自如,将设计理念和设计元素有机地融为一体。设计师设计思路更加清晰,设计的作品主题更加鲜明,能够自觉地将自己的情感和文化观念等融入作品,更容易激发设计者的设计灵感。
四是彰显中国文化魅力。数字化时代,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融入中国元素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传播优势,加速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设计师在设计中运用中国元素将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借助艺术的形式,促进世界文化交流。中国元素借助信息技术传播优势为世界人民所了解,并基于世界文化进行高度的文化交互。这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数字媒体艺术的文化厚度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攀升和中国文化的加速传播,中国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元素也常被国际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所使用。虽然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性,但国外设计师打破文化界限不断尝试融入中国元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让我们感受到国际艺术设计师开拓进取的精神。中国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师应学习国际艺术设计师的精神和毅力,主动承担中国文化传承和推广的使命。在国外艺术设计师的努力和不断实践过程中,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具有鲜明中国元素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
例如,好莱坞商业动画片《花木兰》,取材于中国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设计师在运用中国元素时注重深度设计,在动画片中引用历史典故,并对历史典故进行艺术化的加工,从而赋予艺术作品动人的艺术效果[3]。
动画片的开场就让观众感受到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水墨山水画逼真而生动。水墨山水画借助数字化的处理技术,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宣纸上,随着墨汁的晕染,一些富于中国特色的元素呈现在观众面前,水墨点染的山峦、松树和云朵等带给观众强烈的中国文化气息。“花木兰”这三个汉字完美展现了中国文化元素,文化气息浓厚。这个开场带入感很强,观众好像在听一位老人借助国画讲述故事。动画片不仅体现出强烈的中国风,而且让画风表现出多样化的艺术风格。然而,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性也表现得较为明显,并对设计师艺术作品设计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动画片的相关片段中让读者感受到日式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元素的表现力。
梳理国际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融入中国元素的成功和失败案例,对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融入中国元素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首先,中国元素的融入应建立在充分理解中国元素内涵的基础上,关注中国元素的细节表征,即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细微差异。这样才能借助中国元素提高数字媒体艺术作品魅力,更好地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其次,艺术设计师对艺术设计的执着追求和创新精神值得学习借鉴,只有保持执着的艺术创新力和探索才能不断创造艺术精品。再次,中国元素的融入应坚持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原则,中国元素的运用既要讲究内容,提高艺术作品的内涵,又应摆脱表面局限性,全面地展示中国风格,最大程度上消除文化差异性。最后,国外设计师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技巧运用的娴熟值得学习,只有热爱数字媒体艺术才能设计出高品质的作品,才能使中国元素的融入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4]。
新石器时代,华夏先民在制造陶器过程中已经学会运用艺术化的元素进行装饰。彩陶装饰图案是典型的中国元素,强调彩绘运用,注重色彩的搭配。在用色方面,彩绘泥塑常以红、绿、黄、蓝色做底色,再辅以黑、白色或金、银色。虽然用色并不复杂,但是色彩视觉对比强烈,冲击力极强,显示出极为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代表了我国早期艺术取得的显著成就。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可以融入彩陶纹样,借助数字化技术处理,让彩陶纹样从静态变为动态,以动画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视角效果创新,更好地发挥彩陶纹样的艺术价值。如半坡遗址出土彩陶的鱼形花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这种鱼纹由原来的写实的手法,逐渐演变为鱼体的分割和重新组合,变得抽象化、几何化、符号化,形成了横式的直边三角形和线纹组成的装饰图案的特点。
皮影戏是我国民间艺术瑰宝之一,历史悠久,适应性强,具有色彩艳丽、造型简等特征,是一项动态化的艺术,对电影艺术兴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皮影艺术的不同造型中,正色和间色分别代表尊贵和卑微,因此人物道具中的达官贵人多以白、黑、红、黄、绿等正色为主,而蓝色、褐色等间色多用于平民百姓造型。近年来,皮影戏陷入传承和发展危机,需要寻求新的传承路径。数字媒体艺术是有效的途径之一,设计师可以在数字媒体艺术中融入皮影戏,设计师可以借助数字化媒体技术赋予皮影戏现代动感特征,如作品《唱板婆戏友记》,作品设计将现代技术和皮影戏有机结合,较好地实现传统艺术传承,又借助数字化技术创新艺术形式,使之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皮影戏声音方面的古老特征也可以得到运用,借助数字化技术处理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将现代感和厚重的历史感有机结合。在文化艺术融会结合中,赋予作品以原始的自然美感。
佛教尽管是一种外来宗教,但与中国文化的融合极具深度,逐渐形成了一些特殊的色彩观念和习俗。佛教尤其崇拜黄色,视其为神圣之色,并以红色为贵,存在五色习俗。因此,在佛教文化中不可避免地融合了中国元素的影子。佛教文化一方面表现出极大的渗透力,一方面又让人们产生一种神秘感。数字媒体艺术可以融入佛教文化元素,展示佛教文化丰富的图案。借助数字技术手段,让色彩斑斓的图案得以呈现出来[5]。同时,引起观众对佛教图案暗示性思考,追寻图案背后的哲理意味。如歌曲MV的制作,画面设计可以将佛教建筑形式与莲花座进行艺术化组合,赋予现代文化艺术产品文化气息,引导观众探索佛教文化神秘感和审美感。
水墨画是中国元素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国古代文人和画家非常重视诗画兼修,从而形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超艺术境界。墨色分为六彩,即黑、白、干、湿、浓、淡。传统水墨画以墨为主,以色为辅,强调色墨相融。从元代开始,画家便使用赭石、丹青等水色手法渲染景物,比如清秀典雅的浅绛水墨,造就色彩斑斓的视觉效果。水墨元素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应用最早可以溯源到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动画作品中大量地采用水墨大师齐白石先生的原案,实现数字媒体艺术与中国元素的成功融合,水墨画从静态式的呈现转向动态化。这部作品不仅推动了中国元素和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也借助数字媒体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进入21世纪,数字媒体技术更加发达,给动态水墨风设计创造了条件,并生成大量的艺术作品。如中央电视台《全国电视烹饪大赛》节目的片头,采用水墨与真人动态合成技术,将中国元素与数字媒体艺术有机结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剪纸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艺术形式。在我国古代民俗节庆、收割粮食时,经常会采用剪纸作为故事叙述的方式。体现了劳动人民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装饰较为精美,是传统民俗文化的精髓和历代劳动者、艺术家智慧的结晶。剪纸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堪称民族艺术的瑰宝。将其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进行应用,能够加强动态效果。传统剪纸艺术对色彩的应用一般表现出强烈的对比色调,而对于同类色、类似色、邻近色则极少使用。其中,明度的强烈程度是体现色彩的重要途径。常用组合包括:黄-红-蓝、红-蓝-绿、蓝-黄-紫、黄-绿-紫-红、紫-绿-蓝-橙-黑等。当单一的色彩被黑线或白线隔开时,剪纸艺术效果更为鲜明突出。例如,将花草、人物、鸟兽通过剪纸形式进行展现,加强形式灵活性,体现出丰富的中国元素。将这种民间艺术转化为更具活力的视觉艺术,是对民间艺术传承和保护的最好手段之一,不仅弘扬了传统文化艺术,也丰富了现代数媒艺术设计中的元素内涵。
总之,数字媒体艺术是现代数字技术和人们艺术需求不断提升的产物。现代数字技术为提高艺术表现力提供了技术支持,中国元素的融入可实现数字技术和传统文化的深度交融。国外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案例表明中国元素对于数字媒体艺术具有极大的艺术提升价值,也有助于突出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品质,丰富艺术表现形式。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融入中国元素还有助于突出中国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特点,坚定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民族立场。中国文化于此间也借助数字媒体艺术扩大了传播的空间,在融入中实现时代创新,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坚定全民族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