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月霜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文秋芳教授带领的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团队经过十多年打磨,在理论和实践双向互动中,构建了“产出导向法”(POA: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理论体系,其目的是解决中国外语教学所面临的“学用分离”和“文道分离”两个突出问题。目前最新的POA理论体系3.0版本所基于的教学理念包括学习中心、学用一体、文化交流和关键能力;所基于的教学假设包括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学习和以评为学;所遵循的教学流程为教师主导以及师生共建支持下的驱动—促成—评价循环链。POA驱动环节是促使学生尝试完成产出活动,从而关注到自身的知识缺口,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欲;而在促成环节,教师要有目的地精选输入材料,设计一系列活动,为产出提供各种脚手架,包括内容脚手架、语言形式脚手架以及话语结构脚手架;最后评价环节倡导师生合作评价,实现评与学、评与教的完美结合。文章将集中探讨POA促成环节教学设计,为高校大学英语读写课程教学提供实践指导[1]。
文章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第三册Unit 5 When work is a pleasure(当工作成为乐趣)中的Text A Will you be a worker or a laborer?(你想成为工作者还是劳役者?)为例,基于产出导向法,集中探讨如何在促成环节逐步搭建脚手架,帮助学习者进行写作产出。该课文基于工作者和劳役者在工作态度、工作满意度以及利用闲暇时光方面对比了两者的不同,表现出了乐于工作以及享受工作对个人以及社会的重要意义。文章开篇便提到,一个人要想真正快乐,必须觉得自己既自由又重要。“自由”意味着发自内心的意愿,而不是受到社会逼迫从事某项工作。“重要”意味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被认为有价值,受到社会的认可和重视。Text A是典型的对比文,为此本单元的写作产出锁定为对比文。众所周知,写作是通过模仿习得的,为了与本单元的主题以及语篇类型拟合,产出的对比文题目拟定为“你想成为主动学习者还是被动学习者?”,之所以拟定为该题目,是因为在课文中,工作者和劳役者最大的区别是前者在工作中积极主动,而后者消极被动,两种人的工作幸福感水平高低不同。学习活动亦如此,主动学习者享受学习过程,积极进取。而被动学习者厌恶学习过程,消极怠慢。文章要深入对比主动学习者和被动学习者在哪些方面有所不同以及怎样不同,该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在驱动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就给定题目进行独立写作。师生共同探讨写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发现知识缺口主要集中于观点的形成、写作策略的采用以及对比语言的运用。下文将逐一探讨教师如何在上述三个方面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写作产出。
既然工作者与劳役者在幸福感方面存在差异,那么我们可以从幸福感的维度出发,讨论两种学习者的不同。Seligman是美国心理学家,作为积极心理学之父,他在《持续的幸福》一书中提出了PERMA理论或幸福模型,幸福是由五个相互交织的因素构成的,即积极的情绪(Positive Emotion)、投入(Engagement)、关系(Relationships)、意义(Meaning)以及成就(Accomplishment),五个支柱构成了幸福感[2]。情绪有高低之分,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投入涉及精力、尽心尽力以及专注等维度;关系包含社会纽带、社交网络、相互的人际支持以及对支持的满意度;意义被界定为方向感、目的感、价值感;成就关乎达成工作目标以及完成任务的效能。国外学者Butler&Kern(2016)撰写学术论文,指出幸福感是可以被测量的,为此设计了测量幸福感的调查问卷(包含23个项目问题),该问卷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和权威性[3]。
为了促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索式学习,可以鼓励他们形成学习小组,对Butler&Kern的调查问卷进行适当的改编,将生活中的幸福感范围缩小至学习活动中的幸福感,并可以适当增加开放式问题。例如可以将In general,how often do you feel anxious?改写成In general,how often do you feel anxious in learning?开放式问题可以包括:How do you generally feel while learning?(你学习的时候总体感受如何?)How do you describe yourself in terms of your absorption,effort and involvement in learning?(你怎么描述你在学习中的专注度、努力度和参与度)How do you describe your personal relationships?(你怎么描述你的人际关系?)Is learning meaningful in your eyes?Why or why not?(学习在你看来有意义吗?为什么?)What academic achievements have you made?(你取得了什么样的学术成就?)可以在问卷中让参与作答的人对自己是主动学习者还是被动学习者加以判别。
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基于具体的、客观的数据,启发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主动学习者以及被动学习者的差别加以对比,形成观点。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口头产出两种学习者的不同,并梳理总结他们具体在哪些方面或维度存在差异。写作的观点部分的支架便得以搭建,为学生对比文的写作提供了内容和切入点。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在对比文中对比什么,为什么对比,怎样对比?产出任务明确了对比两种类型的学习者。那么对比的目的为何呢?人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伴随目的性的。对比的目的有若干:例如通过信息的呈现,使读者对信息予以理解或评价;通过对比呈现事物的优越性,帮助读者做出正确选择;通过对比说服读者接受、认可作者的观点。要使得学生明确他们写这篇对比文的目的何在,并要在文章中清晰阐释。对比文的中心思想句需要涵盖以上信息,既要说明对比的对象、对比的主要方面,同时更要澄清对比的目的。而该对比写作任务的写作目的很明确,通过比较两种学习者的不同,呈现他们的幸福感水平不同,帮助读者做出选择:成为主动学习者还是被动学习者?课堂教师需鼓励学生独立完成该对比文的中心思想句的书写,并指出具体问题,不断修正。
写作策略,要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组篇方式的选择;第二是写作需要遵循的黄金法则。对比文写作的组篇方式主要有两种:整体对比(Block Contrast)和交替对比 (Alternating Contrast)[4]。两种方式各有利弊。整体比较就是先对其中一个对象进行分析阐释,再依次对另一个对象加以探讨,但要保证对比的方面要一致,次序且相同。交替就是基于对比的方面,分别讨论两个对象的差异。整体对比和交替对比的适用性不同:当对比的主要方面数量不多且复杂,同时作者需要深入讨论并希望揭示这些方面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或作者对整体感兴趣时较为适用。而交替对比适用于对比的方面数量颇多,因为对某一对象过多方面的集中论述会对读者造成很大的理解和记忆负担,同时该方法有助于保持读者对两个对象的持续关注,观点依次展开可以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基于上述知识输入,教师可以邀请学生思考并分析Text A的组篇方式,进而过渡到本单元写作产出任务组篇方式的选择:由于要开展五个维度的对比,因此交替对比更加适切。在驱动环节,通过分析学生产出,教师发现学生不能驾轻就熟地运用对比策略,因此要指导学生遵循对比的黄金准则:第一是避免显而易见的陈述,尽量避免常识性的知识,对比文要呈现给读者容易忽视甚至是不了解的差异。第二是要遵循所谓的“公平竞争”原则,不偏不倚地对比两类学习者。第三是使用具体的、相关的以及客观的数据和信息。基于前期的问卷调查数据,学生们已经收集了客观的数据等待分析。
大学英语课程,着力点还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语言交际能力。语言教学不容忽视,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作为一线教师,笔者发现大学生的语法使用不精准、词汇使用不适切,语言基础实际很薄弱,需要亟待改善和提升。从词汇知识层面来看,学生不仅仅应该掌握词汇的发音特征、书写特征、语义特征(如概念意义、内涵意义、搭配意义、社会意义等),更要关注词汇的语用特征。从语篇层面来看,学生要具有体裁知识。Swales(1990)将体裁界定为能够被特定话语社区所承认和认可的具有特定交际目的的特定类型的交际事件[5]。体裁就是有步骤、有目的的活动类型。胡壮麟指出,体裁是人类社会活动模式和目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语言图式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文章体裁(如说明文或议论文)的特征,以及具体的说明方法或者文章发展策略(如举例子、作比较、下定义),帮助学生树立语篇概念。教学中应鼓励发现式学习、探索式学习。针对课文段落,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讨论其中个别段落作者使用了哪些对比过渡词,并使用了哪些表示差异化的具体短语和表达。表征对比关系的连接词较为丰富,教师的工作不是简单的列举,要详细说明它们具体的使用差别,当然可以借助在线开放的美英等国家的当代英语语料库,掌握本族语者对具体词汇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语境。例如单词unlike是介词,不可以接小句;而while或者whereas是连词,可以接小句,可以出现在句首或者句中。在英语中,如何表达两者之间所具有的差别呢?基于合作学习,学生发现在课文第五段,作者运用了比较级的形式(如happier,less stressed,more satisfied等)表达工作者和劳役者的不同,教师应该就此进行语言使用的扩展讲解,说明比较级可以表达对比,如果继续表达差异化的程度,可以使用一些修饰性词汇或短语,如much,so much,way,far修饰比较级,表示差别较大,但注意way的使用偏口语化。而a bit,a little,a touch修饰比较级,表示差别较小。另一种途径是使用程度副词修饰different表示强度差异,如completely,strikingly,distinctly表示差别较大;slightly,subtly表示差别较小。当然一些习语也是可以介绍给学生使用的,例如表示两者差距非常大,可以使用:world's apart,poles apart,like chalk and cheese,a far cry,in a different league等,但是注意这些习惯性表达的具体使用场合和对象,chalk and cheese只能运用描写人。
教学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写作观点支架、写作方法支架以及写作语言支架后,学生便能够胸有成竹地完成写作任务。但为了保证写作质量,教师应该供作文评价量表,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生生评价以及师生评价。评价量表要紧紧围绕课堂写作支架的搭建以及具体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运用展开,可以基于以下维度展开:是否具有清晰的中心思想句;是否运用了交替对比方法;是否呈现给读者不了解或者被忽视的差异信息;是否平等对待对比对象;是否以具体的、相关的、客观的数据支撑对比文;是否准确恰当地使用了对比文常用的连接词以及表明差异化的词汇、短语和句式。基于评价量表反馈意见,要求学生不断打磨、修改和完善。
外语教师要充分发挥支架教学的优势,在促成部分,积极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写作任务顺利产出。同时语言教学要与思政教学积极融合,要避免文道分离。在外语教学中体现价值观的引导,引导学生反思并探索:如何在学习中获得更大的幸福感,幸福感如何促成终身学习,如何成为终身学习者,青年人奋斗的意义何在?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具有爱国精神、奋斗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