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下的英译研究
——以《养花》张培基译本为例

2023-03-22 17:05:08
现代英语 2023年1期
关键词:养花定语形容词

钱 鹏

(兰州交通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一、引言

《养花》一文是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老舍先生于1956年创作的散文,文章通过写养花的过程,感受了养花之乐趣,表达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文由事到理,层层递进,布局精巧,使全篇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随着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为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文学文本的翻译研究也逐渐增多,其中散文翻译也不断发展。经过研究发现,目前利用翻译转换理论为指导对散文翻译研究的学者不多。鉴于此,文章尝试运用该理论,对张培基英译本散文《养花》[1]中转换现象进行研究,浅析该理论在散文翻译中的适用性和指导性。

二、翻译转换理论

卡特福德是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1965年发表了代表作《翻译的语言学理论》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2]。翻译的定义也在该书中得到阐释,他指出,翻译是“用一种等值语言文本材料,来替换另一种语言的文本材料”,并指出在此替换过程中“对等”是关键。由于不同语言系统的不相容性,在实现文本对等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偏离原文的现象。翻译转换指的是,源语到译语过程中偏离形式的对等[3]。区分了文本等值和形式对应之后,他认为既然这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翻译的转变必然是不可避免的。进而,他提出了两种转换,层次转换(level shift)和范畴转换(category shift),其中范畴转换包括结构、类别、单位和系统内部转换。

三、翻译转换理论文本应用

(一)层次转换

层次转换指的是,一种语言层次上的原语单位,具有处于不同语言层次上的译语翻译等值成分[4]。卡特福德将语言层次划分为四种,包含语法、词汇、音位、字形。就音位和字形层次而言,此两者之间无法取得翻译,或者两者中任何一种与之的翻译不具可能。鉴于此,唯一可能在翻译过程中发生的就是,从语法—词汇,反之亦然。该转换在翻译中较为普遍,如时和体之间的转换与单数和复数之间的转换。

1.时和体的转换

由于英汉语言的差异,在英语中,时和体是通过英语语法规则来确定的,比如时态是按照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的语法规则进行相应的变化;体态分为进行体和完成体,它们也是通过相应的语法规则变化进行。然而,汉语中的时和体是通过时间或者表示时间的隐含词所体现出来,如“了”“正在”“将”等词。因此,汉译英时,应将汉语中的此类表示时间的词,译为英语时通过语法表示出来的词。

例1:

花儿分根了,一棵分为数棵,就赠给……。

When the cereuses have branched out ,we will pick...

在例1中,原文的“了”表示当花儿已经分根了的时候,表示这一事实已经发生。因此,在翻译时,译者将其处理为英语的现在完成时“have branched out”。而相应的,句中的“就”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意思,其表示的是在花儿分根后,然后将它们送给朋友们,这个词“就”暗含着将来发生的意思,因此译者将其处理为将来时“will”,这样的处理体现了汉语词汇到英语时和体的转换。

2.单复数转换

英语语法是显性,具备有外在的形式,如单复数;而汉语语法是隐性,即不具备外在的形式样态。英语可以通过改变词的形态来表示复数概念,而汉语中没有复数的表现形态。汉语中的词如“们”以及一些表示复数意义的词,如“一批”“一群”“许多”等,常对应英语语法中的名词复数概念。因此,汉译英时,需将汉语的词汇转换成英语名词复数,以此来再现原文本中汉语隐含的复数概念,以符合英语语言的特点和表达习惯。

例2:

我不知道花草们受我的照顾,……。

I don't know if the flowers under...

例2中的“们”指的是我养的所有花儿的种类和花,因此译者将其译为“flowers”,再现了原文复数的概念,这实现了汉语词汇—英语语法的转换。

(二)范畴转换

范畴转换指的是翻译过程中形式对应的脱离[5]。范畴转换包含四种形式,文章将对这四种形式做简要讨论,并给以例句进行说明。

1.结构转换

结构转换指的是,翻译过程中句子结构发生变化,但变化仍然在同一语法层次。在翻译过程中,研究发现,结构转换是最为常见的转换之一,适用于任何级阶。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内在差异使翻译中的句子结构发生了变化。结构转换有多种形式,本节将主要讨论从否定结构到肯定结构的转换,以及从前置定语到后置定语的转换。

(1)否定结构转换为肯定结构

在几乎所有的语言中都有肯定和否定的表达方式。汉语中的否定概念常用否定词,如“无”“不”“没”以及“未”等来表达,而在英语中的否定词像“not”“no”“never”等,以及像“in-”“im-”“un-”“dis-”“-less”这样的词缀表示。然而,在英语中,许多句子在肯定和否定表达上都有其特殊性,即这种表达是隐性而非显性,或者换句话说,肯定表达往往意味着否定,反之亦然。因此,在汉英翻译实践中,需要进行肯定句和否定句之间的适当转换,以符合目的语读者的思维和表达习惯。

例3:

在……,……,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

In...,it is far beyond my capacity to...

在例3中,原文包含否定词“没有”,如果按照原文进行不加区别的翻译,很有可能将其处理为“don't have the capacity to do”,但是这样的翻译不太符合英语少用动词的表达习惯,因此,将“没有”处理为“far beyond”,这样进行了否定和肯定句之间的适当转换,这样的转换会使翻译与目的语读者的思维和表达习惯一致,并达到作者预期的表达效果。

(2)前置定语转换为后置定语

定语一般有两种,根据其位置所在,用在所修饰词之前的称前置定语,用在所修饰词之后的称后置定语。由于英汉语言的差异,英语常用后置定语,而汉语多用前置定语。鉴于此,汉译英时,需要将汉语前置定语转换为英语后置定语,以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例4:

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Therefore,I...flowers and plants that are hardy and enjoy a high survival rate.

在例4中,原文“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修饰“花草”,如果按照汉语原句进行翻译,那么英语句子的修饰语就会变得冗长,而且句子头重脚轻。为了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译者将其处理为后置定语,这样一方面形容词所修饰的主语突出,一目了然,便于读者阅读,减轻了阅读负担;另一方面,将前置定语转换为后置定语,使句子前后平衡,且符合英语多后置定语的特点。

2.类别转换

在翻译过程中,译文单位与原语单位处于不同类别等值成分。在翻译过程中,类别转换广泛应用,通过类别转换,可以灵活地根据句子结构和上下文进行处理译文,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汉英翻译中经常会出现从动词到名词、动词到介词、形容词到名词的转换,本节主要讨论的是动词到名词、形容词到名词的转换。

(1)动词转换为名词

由于英汉语言的差异,英语属于静态,常使用名词、形容词和介词等;与此相反,汉语是动态的,动词、副词常常使用。名词,特别是动作名词和其他抽象名词,在英语中广泛应用,而动词或多动词形式则在汉语中更常用。因此,在汉英翻译中,汉语动词转换为英语名词是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5:

我不知道花草们……,感谢我不感谢;我可得感谢它们。

I don't know if the flowers...are grateful...However,I wish...my thanks to them...

在例5中,原文“我可得感谢它们”中的“感谢”由原文的动词转换为了名词形式,这样体现了英语多用名词的特点;与此同时,在翻译时,将“感谢我不感谢”中的“感谢”处理为了形容词,这样的处理符合英语多用形容词的语言特点,正是这种转换使双语表达更为自然。

(2)形容词转换为名词

汉语中有的名词可以处理为形容词,例如“富人”在英语中可以用the+形容词表示等,此外还可以根据句子上下文情况,适当地进行汉语形容词转换为英语名词。因此,在汉英翻译中,如果忽视这些差异,采用严格的逐字翻译,而未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转换词类,翻译的流畅性和连贯性将难以保证。

例6:

送牛奶的同志,……!这……感到骄傲。

It filled...with pride...

在例6中,原文“骄傲”由原来的动词转换为了名词形式,这样的翻译具有以下优势。首先,就词法层面而言,译文将形容词译为名词,灵活进行了词类转化,符合英语多用名词的特点;就句法层面而言,汉语是主题突出,而英语是主语突出,于是将句子以“it”开头,这样符合了英语语言的表达习惯;就篇章层面而言,如果按照原文进行翻译,句子则会变得略微冗长,如果进行词性转换,这样不仅使译文简洁,且语意更加连贯。因此,将译文处理为“It filled...”,这符合英语语言的特点和目的语读者的思维和习惯。

3.单位转换

单位转换指的是,原语中某级上单位翻译等值成分,为译语不同等级上单位形式对应的脱离。汉语语法层次主要由语素、词、短语、句子和句群组成;根据系统功能语法,英语语法层次被划分为五个语言单位,包括语素、词、短语、从句和句子。因此,在汉英翻译过程中,很难达到源语言和目的语的相同等级。在必要时,译者需要灵活地采用不同等级之间的单位转换方法,选择合适的翻译单位,以使翻译更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最大限度地为目的语读者服务,从而摆脱原语言结构的限制。单位转换一般由单词到短语、短语到分句、从句到句子的转换,但本节将更多地关注从词语到短语和短语到句子的转换。

(1)词语转换为短语

由于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语言单位也不同。正是这种差异,那么单位转换就不可或缺,并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地选择合适的语言单位进行翻译,以使译文更符合目的语的表达思维和方式。

例7:

几百盆花,……,……,热汗直流。

By the time when we...,...and wet with perspiration.

在例7中,原句“热汗直流”是词语,但是译者并未处理为相应的语言单位,而是将它转换为形容词短语,由形容词加上介词和名词构成,表示因为热汗直流而全身汗水。这样的翻译要比按照原文翻译为词语好得多,可以说,这样的翻译更能体现全家人为了将花儿搬到屋内而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之感,给读者一种跃然纸上之景。

(2)短语转换为句子

汉语中的短语具有丰富的意义和内涵。在汉英翻译过程中,一些汉语短语的意义实际上超出了英语短语语义层面范围,译者需要灵活进行语言单位的转换,选择合适的译语单位进行处理。因此,在汉英翻译过程中,为了达到句子的完整意义,有时有必要将这些短语转换成英语句子,使译文通顺流畅。

例8:

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哪,……,……,十分紧张。

In case of...,...,...Everybody will then feel keyed up.

在例8中,原句“十分紧张”是短语,但是如果按照原句结构进行翻译,很可能会造成句子结构冗长。更重要的是,原文想表达的是,全家人在抢救花草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十分紧张,唯恐来不及把所有的花都搬到安全之处。因此,译文摆脱了源语中的固定语言模式,将短语转换成一个句子,而不是基于原文的语言单位来翻译。这样的转换可以说是再现了原语思想,实现了原文的语义完整和句子结构清晰的再现。

4.系统内部转换

系统内部转换指原语某个体系在译语中对应不同的翻译等值成分。也就是说,原语和译语具有形式结构大致对应,翻译过程中需要在译语体系选择非对应的术语。

四、结语

文章运用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为指导,对张译本《养花》中的相关转换进行浅析探究。文章从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探究翻译转换理论对散文翻译的适用性,尽管卡氏翻译转换理论有不足之处,但其相对简单明了,用于在句子及以下层面的详尽分析,可操作性强,且国内已有学者研究该理论并用来分析具体的语料[6],其意义不可低估。在文章中,层次转换包含时和体之间的转换以及单数和复数之间的转换;范畴转换包含否定结构转换为肯定结构、前置定语转换为后置定语、动词转换为名词、形容词转换为名词以及词语转换为短语和短语转换为句子,这两方面的转换可以帮助译者解决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挑战。笔者选取该理论进行散文翻译研究,尝试为相关文本的翻译提供借鉴参考,并希望以此推动中华优秀作品传播,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猜你喜欢
养花定语形容词
认识形容词
被名字耽误的定语从句
我爱养花
快乐语文(2019年15期)2019-08-27 01:14:20
养花
乐在百日养花中
幸福(2017年18期)2018-01-03 06:34:59
养花
学生天地(2017年24期)2017-11-07 01:47:43
形容词找家
儿童绘本(2017年6期)2017-04-21 23:20:41
that和which在定语从句中的异同
英语定语从句跟踪练习
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