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及优化措施

2023-03-22 15:44南宁容志华
现代企业 2023年2期
关键词:林业经济发展

□ 南宁 容志华

林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不容忽视。我国林业目前发展方式仍有一些问题,林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建立科学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型,对林业资源进行分类,使其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计划经济的原因,我国林业资源长期消耗巨大,不仅导致生态状况日趋恶化,自然灾害频发,还带来了难以估计的损失,这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相违背。同时,由于各类型经济发展方式的利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我们必须要有相应的认识,正确地确定适合的发展方式,从而对我国林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一、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内容

1.经济发展模式内涵。所有的要素都是相关的,它们互相关联,因此构成了一个相对复杂的、具有调控功能的经济体系。也就是说,影响的因素很多,包括政治和文化,这些因素不是孤立的,两者之间是可以互相贯通的。同时我国地域辽阔,各区域的经济和文化都根据其地区的特色有所不同,影响的因素也各不相同。因此,在选择经济发展方式时,要结合各区域的具体国情,合理选择最优的发展方式,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内涵。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比较大的系统,它涉及到的经济类型有很多,而林业是其中一个例子。特别是从地区发展特征和发展趋势出发,提出了森林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并与社会现实情况、林业发展情况等多种因素相结合,形成有利于林业经济发展的模型。从现实出发,正确、高效的发展道路对林业发展的方向和速度都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因此,在确定我国林业资源开发模式时,应充分考虑国家政策、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二、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类型划分

1.按照林业经济的资源分类。比较林业资源的分配,可以把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分为两类:计划经济型和市场经济型。从林业规划的发展模式来看,国家的引导和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林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所有的林业产品都有一个清晰的价格,由于国家的强力介入,导致整个林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并不强,林业的发展也相对滞后。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更加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这是一种由市场经济制度所产生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能够通过弱化政府对林业的干涉,刺激企业的竞争,促进林业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使整个产业具有旺盛的生机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2.按照林业经济的经营权属性。

按照经营权属性的不同,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可以分为独立型和参与型两种,其中,独立型林业是由林业部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由地方政府统一管理,有关部门负责林业的培育种植、木材的加工、销售。而在参与式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中,则重点突出了社会各利益主体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让社会团体和个体都可拥有林地林木的所有权,并使林业部门的职能也朝着监督者、调节者和仲裁者的方向转变,不断加强对林业的监管,调整和完善现行林业发展工作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在发生经济纠纷时,尽量保护好各方面的正当利益,推动我国林业事业的发展。

3.按照林业经济的功能定位。按照林业的经济职能,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和谐”理论、“永续利用”、“分工化”。“和谐”发展的模型,充分认可了国家对森林资源的扶持,重视森林产权的维护与多元化经营的并存;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型强调了森林资源的整体整合,强调生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和谐发展;林产品的分工制发展是对林木进行分级管理,包括人工林、天然林、公益林、商品林等。

4.按照林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在我国林业发展过程中,渐进型和跨越型的发展模式也较为普遍,渐进型林业经济发展模式,顾名思义,就是要以一种缓慢而平稳的步伐发展,避免速度太快且草率,如发展过快,结果就适得其反,通常这样的发展模式有很大的局限性,容易把重点局限在一个方面,而忽略其它方面,特别是在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现如今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目前已形成了以林业跨越式发展为主要模式的发展路径。实现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均衡,大大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林业技术、管理体系的不断更新,加速了大力发展林业工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

5.根据林业经济的开放表现。林业经济发展受诸多因素制约,导致我国林业经济开放水平差异较大,形成了封闭与开放两种类型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封闭式林业经济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地区间的经济壁垒,使得林业资源只能在一个地区内进行循环利用,这不仅会制约外来资源的进入,也会阻碍其向外流动。而开放林业的发展模式正好与此正好相反,它是通过加强地区间的经贸合作,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生产管理理念和技术,拓宽融资渠道,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为林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撑和保障。从这两种情况来看,开放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更加适合我国的经济发展。

6.根据林业经济的绿色发展水平。根据林业经济发展的绿色程度,可以把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分为:深绿色经济模式、浅绿色林业经济模式、非绿色林业经济模式。深绿色发展模式注重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深入分析和处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环境问题,以保证对环境的损害降到最低限度。浅绿发展模式,但同时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却没有足够的重视,采取的对策也不是很好,经常是在出现问题之后,再去解决,自然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而非绿色发展模式,完全忽略了生态效益,以经济效益为第一要务,这种粗放、野蛮的发展模式,如果不能充分考虑到经济的协调发展,将会给人类的生活环境带来极大地破坏,因此,我们应该放弃这种发展模式。

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扬州仍在坚守着,一天过去,伤亡过半,两天过去,妇女也走上战场。而有的人家知道抵抗无益,却又不愿投降,害怕女性被玷污,甚至出现了举家女性投井这种惨烈的事。四处是鲜血、尸体,但是扬州城内却没有出现抢掠,秩序井然有条。我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也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三、林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

1.林业经济政策逐步完整。笔者认为,我国林业的发展应采取“以市场为导向”的科学发展道路,而“引导”是决定林业发展科学性和持续性的关键。“林业经济”是党和政府制定的有关林业产业的方针,是调节我国林业生产经营中的各项经济关系和经营行为的基本原则。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林业工业发展的政策和标准。2016年5月,《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发布,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导向、发展格局、战略任务及主要建设项目,为林业产业的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指导。《关于全面推进林业法治建设的实施意见》是国家林业局2016年11月发布的。从法律的角度,系统地规范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将林业的发展纳入了法制的轨道。2016年12月,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联合印发了《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对林业发展基金的使用和经营进行了规范,使我国林业体制改革发展的经费运用效率明显提高。在国家一级实施的以上政策之外,各地根据当地的具体国情,制定了一套政策,旨在激励林业企业的经营积极性,为实现林业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持续、健全的林业经济制度,为稳定我国的林业经营和持续稳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治条件,促进了我国的林业经营活动的科学有序发展。

2.林业产业发展结构持续优化。

近几年,受国家有关部门的引导,以及对林产品的需求,促进了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在过去三年中,三个行业的产值稳定地增加,而第一、第二产业在产值中的比例在不断降低,而在第三产业中的比例却在不断地增加。

在我国的发展中,不仅突出了第三产业发展成果,还体现在第一产业中林业领域的深度整合。各地在国家有关方针的指引下,既重视以国有林场为主的人工林的发展,同时,还在积极地进行经济林产品结构和品种结构的优化,大力发展木本粮油、林业草原旅游、林业康养、经济林果、林下经济等,继续推进林业深加工、生物制药、生物能源等方面的发展。在我国,林业工业发展的内在组织和组织间形成了深入的整合。

3.大力发展森林经济的工业化。

发展工业不仅是发展森林经济的一种科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节约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按照我国的林业产业现状。在2017年,国家林业局确定了一大批国家级森林产业示范园区、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和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并建立了森林产业标准化国家创新联盟,为我国森林经济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持久的动力。

四、新形势下林业经济发展创新的必然性

1.林业经济发展转型的内在要求。习近平在十九大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经济已经从高增长的发展向高水平发展转变,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林业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也面临发展与转型的重要课题。当前,我国的林业产业发展格局不断得到改善,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按地区比较,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森林总产值为33114亿元、19606亿元、19488亿元,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森林总产值分别达到8.84%和12.04%,远高于东部地区,但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森林生产总值仍有较大的差异。依据国家林业发展的方针政策,部分林区实行了天然林的商业砍伐,以及林业产业的转制,导致了林业产量的连续下降,而广东省的林业产值却仍达到了8千亿,这表明,整个区域的林业经济发展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由于我国的林业产业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此,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发展动向,制定相应的改革对策,以促进我国的森林发展。

2.提高林业经济发展质量的客观条件。林产品是促进和支持区域发展的主要力量,同时也是促进当地就业的主要途径。但是,在过去两年中,我国东、中和西部地区的森林工业总量都有所增加,其中以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最好,但是在东北地区,森林总产值则呈现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有关的政策变动对不同地区的冲击。东北地区的林业资源一直是由林业经济支持的,但随着我国的改革,其经济发展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要想达到高水平的发展,必须尽快适应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把重点放在生产高品质的林业产品及林下经济产品上。

3.注入新鲜动力的必然要求。在转型时期,我国的林业产业发展更多地走上了产业整合的道路,也就是在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结合中,取得新的发展。实践表明,在以林业旅游、康养、经济林果和林下经济等以林业产业的结合为依托,对促进我国林业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正向的效果。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发展观念和方式的革新为指导,以林业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依据,深入发掘林业产业的潜力与深度。而在林业发展过程中,采用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创新想结合,实行精细化管理,提质增效降本,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是各个区域重点研究课题。

五、优化林业经济发展创新的对策

1.强化对林业经济发展创新重要性的认知。要明白要在各地方各层面协调创新意识。政府要以其为主导作用,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加强对林业经济发展深度与广度的宣传,增强各地林业部门和林业相关企业主体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创新意识,与国家的林业经济发展定位相吻合,消除林业经济发展中的思想阻力。其次,强调“十四五”新时期,我国林业产业的改革和发展的紧迫性。面临着我国农业社会转型发展的特殊性,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实现持续增长的效益是我国林业发展必须重视和考虑的问题。很明显,仅靠传统的大规模砍伐林业资源来获得经济发展的价值,很难保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各个林业经济参与主体特别是林业企业经营者必须深刻认识到林业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观念上增强危机意识,防止资源的浪费。比如,在考虑如何有效地使用已有的林业资源的同时,要考虑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已有的林业资源,从而实现更多、更有价值的挖掘。

2.健全林业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制度。首先,应加大对林业产业发展的法律支持。有关部门要深刻地对现行法规性内容实施进行全面的梳理,及时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法规来明确各主体在林业经济发展活动中的权利义务,要防止在林业发展中存在功能上的交叉和死角。各地要在相关法律、法规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制订科学、合理的发展林业产业,促进各种市场、社会组织参与,提高森林经济的整体实力。其次,进一步完善我国林业资源开发的相关制度。林业经济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观念,涉及的范围很广,而在林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只要有一个创新的环节,就会对整个林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冲击。所以,在实施改革的时候,必须从单一的经营环境出发,从全局的角度去考虑和谋划林业的发展,保证改革的思路和方式能够渗入到整个林业的发展之中。再其次,对林业经营的政策进行改革。比如,有关部门可以利用“一带一路”和“互联网+”的实施等政策,将更多的林业企业和企业投入到林业产业、集群发展中来,从而更好地促进林业发展的作用。

3.加强林产经营管理水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森林产业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粗放发展模式,发展中高端的林业产业。提高林业的发展水平。为满足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需要,必须在经营管理层面上进行必要的改革。首先,要做好林业产业的规划工作。各地要根据“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根据区域林业资源的分布状况,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细化林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每个林区、每个林地的发展规划,防止因短期利益驱动而导致的林业经济发展急功近利现象的出现。同时,要利用有关的优惠政策,把社会的力量聚集在一起,通过献计献策、头脑风暴等手段,不断丰富和健全国家林业经济发展战略,确保林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其次,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一是要保证林业生产的稳定。为了实现林业资源的长期稳定供应,各地要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加大对林产品的经营力度,使其合理开发、使用和规划相结合,避免林业资源被侵占。二是要拓宽综合利用范围。在发展混合林的基础上,应拓宽利用面积,增加优良林地的利用。同时,要强化监测和检查森林资源的利用状况,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的状况,保证森林经济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林业经济发展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land produces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