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艇远航任务中舰员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免疫力提升方法探究

2023-03-22 15:17刘善君
政工学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舰员舰艇心理

刘善君

随着军事变革的持续推进和使命任务的不断拓展,海军各类舰艇工作及训练强度明显加大。对于执行远航任务的舰员来说,由于经常处于高压工作状态,如果疏导减压不及时,容易诱发心理问题,影响任务的完成,甚至削弱舰艇战斗力。为此,有效分析影响舰员心理稳定状态的因素,把握其变化规律,并有针对性地做好远航中的心理工作,已成为舰艇部队各级必须直面且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影响舰员心理稳定状态的因素分析

通过走访调研和文献分析发现,执行远航任务时影响舰员心理稳定状态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及社交关系。

(一)工作环境。在工作环境方面,值班制度、任务压力和安全风险等因素对舰员心理状态影响较大。一是值班制度。舰艇航行状态下,各部门值更人员每次值更4—6小时,中间休息间隔8—12小时,交替轮换作业。由于难以维持稳定的生物节律,容易导致舰员睡眠质量降低、情绪波动幅度增大。二是任务压力。在舰艇执行反恐防暴、巡航警戒、实装演练等任务过程中,任务政治性强、操作标准高、节奏转换快,这些都会给舰员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三是安全风险。对部分新入列或刚刚接改装的舰艇来说,由于装备的集控化和数字化程度提升,操纵难度也随之增加,容易引发技能恐慌;加之陌生海域水文环境复杂、船只通航密度大、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等客观因素,也会对舰员的心理造成不小的冲击。

(二)生活条件。在生活条件方面,机械环境、生活场所、饮食保障、医疗卫生等因素对舰员心理状态影响较大。一是机械环境。舰艇摇晃、震动、噪音、辐射、高温、舱内油漆异味等易对舰员的情绪造成影响。二是生活场所。舰员的住舱、餐厅、活动室等活动区域相对狭小,密闭舱内产生的空间压迫感不利于舰员的身心放松。三是饮食保障。长时间海上航行会造成冷冻食品营养流失,加之新鲜果蔬相对缺乏,易使舰员食欲下降。四是医疗卫生。随舰医疗卫勤物资配置通常只能满足舰员的一般医疗需求,易导致个别舰员由于担心身体疾患得不到有效治疗而出现焦虑心理。

(三)社交关系。在社交关系方面,长期执行远航任务的舰员不免会受到社交封闭、角色固化、婚恋问题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出现社交危机感。一是社交封闭。由于通信手段受限、兴趣爱好单一、演训任务繁重,少数舰员的社交意愿下降,手机娱乐行为增加,逐渐形成了社交闭锁现象。二是角色固化。舰员的职业生涯是技术与经验积累的过程,既需要适应等级明晰、纪律严明的职业环境,又需要在相对固定的岗位上坚守多年,易使个别舰员形成心理疲劳和职业倦怠,并在远航任务中出现角色切换障碍。三是婚姻家庭。由于舰员长期离家在外,客观上对夫妻关系维护、家庭事务处理、子女抚养教育等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也容易导致其心理波动异常。

二、对远航任务中舰员心理素质的要求

对于执行远航任务的舰员来说,只有具备与航行及作战任务相适应的心理素质,方能安全顺畅地履行个人岗位职责。这就要求舰员在任务全程有意识地觉察自身在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情感和意志水平等方面的状态表现,并能做好合理调节。

(一)对认知素质的要求。认知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方面。远航任务中,情况千变万化,随着实战化训练的推进,新课目增多,应急响应提速,训练难度加大,对舰员综合素质要求更高、标准更严。舰员应具备良好的认知心理素质,尤其是敏锐的观察力、精确的预测能力、持久的记忆力、集中的关注力,以确保思维灵活迅速,在关键时刻能做到科学决策。特别是在遇到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时,如夜间行驶在狭窄水道,或雾航、大风浪航行等,更需要舰员运用良好的知觉、注意、记忆等认知心理素质高效精准地采取行动。

(二)对情感素质的要求。情感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情感和情绪方面。由于远航任务的目标高、强度大、要求严,舰员经常处在心理应激状态,部分舰员容易出现焦虑、悲观、冷漠、郁郁寡欢等情感萎缩甚至消沉状况。因此,舰员应该具备优于常人的情绪情感品质和情绪控制能力,保持乐观、开朗、振奋的情绪情感状态,以适应特殊环境、提高工作效率、保障航行安全。同时,要能够正确认识自我与环境,有效体察情绪与情感的发生、发展过程,做到反应强度适当、波动适度,以保持良好和稳定的心境。

(三)对意志素质的要求。意志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独立性、果断性、坚定性和自制力等方面。独立性不同于武断,是在理智分析和听取他人意见的基础上作出独立判断并采取行动。对于处在指挥管理层级的舰员来说,这点尤为重要。果断性是意志机敏的表现。舰艇各部门指挥员和战斗员在面对复杂海况和突发意外情况时需要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大胆果敢地处理问题。舰员的坚定性表现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和毅力、勇于突破艰难险阻的顽强精神和在发生意外事故时的无畏精神等。此外,舰员还要学会有效觉察自身的非理性状态,克服内外诱因的困惑和干扰,培养良好的思维定力。

(四)对人格特质的要求。人格特质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等方面。气质和性格并无好坏之分,但对于岗位职能要求较为特殊的舰员来说,不同的人格特质对其工作和生活可能会带来不同的影响。从性格来看,外向型舰员表现出思维灵活、反应快、乐观自信、善于交往、情感丰富等特点,对远航任务的适应时间较短;内向型舰员表现出状态沉稳、规矩意识强、工作有条不紊等特点,也有利于在较长时间内可靠地组织装备操控。所以,舰员有必要了解自己的气质和性格类型,发展积极的品质,接纳消极的品质,力求达到符合工作情景和海上生活的最佳心理状态。

三、远航任务中舰员心理免疫力提升方式探究

舰艇远航任务周期较长,舰员所承受的心理负荷也会随着任务的推进而逐渐增大。舰员心理免疫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军心士气,关系舰艇安全稳定,关系战斗力巩固提高。

(一)通过推行融合式心理疗愈,增强离岸心理工作的渗透性。任何教育训练课目都包含着心理因素,将心理疗愈与其他活动进行有机地渗透与结合,使之形成一个整体,可有效提升舰员的心理适应力。

一是与思想教育相融合。思想教育本身就是心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方面,通过思想教育使舰员明确开展心理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其主动谋求改善心理状况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思想教育增强舰员的荣誉感、使命感和民族意识,培树良好的核心信念与价值观。比如,针对任务中有些舰员出现的认识偏颇、意志消沉、信念动摇等情况,应注重运用差异化教育手段,发掘问题背后的价值短板,使舰员自觉反思是否存在价值偏差、观念滞后、道德滑坡、趣味低级等问题,并在有效觉察的基础上作出自我调节。

二是与战备训练相融合。符合实战要求的战备训练是增强心理适应力的有利平台,其本身就包含着多种心理因素的参与。为了在战备训练中有效反映出心理要素,应注重选择贴近实战的训练环境条件,以提升舰员的心理抗压能力。比如,训练中选择舱室严重进水、机舱起大火、高压气瓶爆炸等难度较大的想定课题,提升舰员对任务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的心理预设等级,并在模拟处置过程中丰富有效应对的心理体验;再比如,在操演计划中设置有较强实力的假想敌,增强舰员的敌情观念和心理对抗意识。

三是与军事体育相融合。远航任务中,受限于空间局促、值班频繁、海况变化等客观条件,舰艇各级管理骨干容易放松对军事体育训练的要求。研究表明,形式多样的体能训练不仅能够强健体魄,也能提升睡眠质量,降低体内压力激素,有效解除应激反应。比如,通过开展动感单车、划船机、跳绳等有氧训练,积极调动参训舰员的心血管系统,为缓解不良情绪提供良好的生理条件;通过开展力量训练,改善舰员的体脂率,提升形体满意度并增强自信;还可以通过拉伸、瑜伽等运动,缓解机体的紧张感,使其快速平复异常心理波动。

(二)通过组织靶向式心理疏导,提升舰员心理抗体的防御力。针对远航任务特点,做好心理调节及疏导工作,能够有效增强舰员心理抗体的防御力,以形成抵御倾向性心理问题的第一道屏障。

一是建立心理预案。所谓心理预案,即引导舰员从近海活动中获得经验与认识,并根据远航任务的性质、周期、地域等要素,预设可能会出现的心理异常,并模拟推导问题解决方案。实践证明,仅仅用“头痛医头”的方式解决心理问题是不够的,应在任务前发动全员拟制心理预案,使舰员根据自身实际提前预判心理变化趋势。比如,在任务中,是选择让冲动、情绪或压力习惯性地控制自己,还是选择主动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在工作动力衰减时,是选择发挥个人潜能,拓展能力边界,还是选择让暂时的满足或狭隘的个人利益胜出;在内部关系紧张时,是选择参与、协调和互动式的集体活动,还是选择僵硬、淡漠的关系策略。

二是调整应对习惯。个体心理失调状态越严重,就越容易被网剧、玄幻小说、电子游戏等无效解压方式诱惑,养成不够善巧的应对习惯。它们看似“缓解”了眼前的心理失调问题,但从长期来看,却会加重舰员的心理非稳态负荷。正确的方法是引导舰员学会体察并承认当下的生理及心理状态,鼓励其选择适当的应对方式,从而缩小生理状况与心理反馈之间的差异。比如,当舰员处于烦躁、焦虑、愤怒等高唤醒状态时,建议其通过高强度间歇训练、跑步、跳舞等方式,消耗体内多余的能量和压力激素;当舰员处于麻木、羞愧或抑郁等低唤醒状态时,建议其通过散步、瑜伽或唱歌等方式,使应激反应达到适度水平。

三是丰富疏导形式。实践表明,心理疏导的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才更有可能达到“对症下药”的效果。比如,整理汇总强军网“心理服务”专栏的案例集,引导舰员学习心理咨询师推荐的解压技巧;丰富优秀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视频资料储备,并定期组织学习观看,增强舰员对负面情绪的自我消化能力;通过一对一心理恳聊、团体心理活动、部门心理会诊等形式,及时掌握舰员的心理健康动态,分析应对解决方案;组织编排与心理困惑相关的微相声、微小品、情景剧等文艺作品,使舰员在“身边事”中做到自我反思;建立声乐、绘画、写作、健身等兴趣小组,丰富训练间隙舰员业余生活。

(三)通过开展适应性心理训练,构建远航任务心理演练体系。舰艇执行远航任务时,舰员不仅要适应紧张、机械、单调的工作生活状态,同时在舰艇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还要保持自身的心理机能与应激事件基本相符,这些都是适应性心理训练的重点。

一是情境模拟训练。情境模拟训练就是利用模拟训练场地、装备或器材,有针对性地构建远航任务环境和条件,通过创设任务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使舰员体验并适应不同类别及强度的心理刺激,从而增强舰员的心理韧性。比如,通过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最大限度地营造舰体搁浅、穿浪航行、单桨航行等逼真景况,最大程度地还原远航任务体验;再比如,通过创设舰体剧烈震动、大角度横倾、机舱破损进水、毒气侵入,以及能源、粮水中断等危境、险境、绝境,使舰员体验强度逐渐增大的心理刺激,辅助舰员完善心理预案,并增强其心理调适能力。

二是心理行为训练。心理行为训练是一种灵活有效的心理干预模式,其以特定的心理特征为目标,借助多种行为刺激手段,对舰员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等心理素质施加正向影响。相比于情境模拟训练,心理行为训练的内容更加多样,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刺激强度相对温和,组织推广相对简单,有利于远航任务中心理训练的常态化开展。比如,通过开展“猜猜我是谁”“笑傲江湖”“雨点变奏曲”“丛林暗战”等项目训练,融洽舰员之间的内部关系,提升他们的集体归属感;再比如,通过开展“尴尬挑战”“八仙过海”“情感病毒”“把勇气植入心中”“当压力来临时”等项目训练,增强舰员的角色转换意识,辅助舰员消除不良心理定势。

三是专业强化训练。良好的职业素养是自信、勇敢、积极、果断地行动的基础,较高的专业训练水准本身就具备心理稳定功效。远航任务中,舰员大部分时间是在日常值更执勤中度过的,他们的职责意识、专业素养和行为习惯势必会直接且连续地影响自身心理状况。精通本职业务、远航经历丰富的舰员,心理波动幅度相对较小;相反,学识浅薄、技能欠缺的舰员时常会出现焦躁不安、手忙脚乱的状况。所以,应根据舰员的职务、职责、专业岗位和技能要求,增设航行线路介绍、事故案例讲解、设备可靠性分析、装备临抢修技能训练等课目,提升舰员应对突发复杂情况时的专业自信。

猜你喜欢
舰员舰艇心理
舰艇入列
海战中的蒙面杀手——隐形舰艇
自杀频发,200多舰员搬离美国航母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女舰员基本身体素质现状与适应性训练探讨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舰艇远航中开展音乐健身操训练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