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组织部 张 璇 王 斌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 赵晓旋
2022年1月,陈希在《人民日报》发表的《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中指出:“在深化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队伍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就业方式、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80后、90后、00后青年党员不断增多,给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带来许多新的课题。”高校学生党员是党员队伍中的新生力量,是高校学生中的骨干和先进分子。当前,高校党组织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坚持慎重发展、均衡发展,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为党员队伍输送了新鲜血液。在坚持学生党员发展标准和严格发展程序的同时,通过党校对学生党员入党前后进行系统的教育培训工作,严格把好入门关。
由相关调查结果可见,当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系比较重视的,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培训活动,不断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与培养,但教育效果与教学目标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生党员教育培训采取的教育培训形式多样,除了传统的个人自学、专题讲座集体学习,也会采取撰写研究课题、主题实践活动、实践锻炼、信息化平台学习等方式,发挥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党组织在开展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时,更多地倾向于选择传统的培训方式,讲授式为主要的培训模式,培训地点也较为限制,多为高校校内进行。根据调查结果,学生党员更偏好体验式、“课堂+基地”实训模式、观摩式等教学模式,对于前往红色教育基地进行教育培训也有一定的期待。仅仅依靠传统的教育培训途径无法很好地满足学生党员对教育培训的差异化需求,对教育培训的效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当前,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内容比较丰富,通常包括形势政策教育、政治理论教育、党的宗旨教育、党章党规党纪教育等理论知识,在学生入党培养教育过程中,也会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有一定的要求,总体来说,培训效果较好。
但调查显示,学生党员对于实践教育的需求较高。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的实用倾向让他们更加注重实际,与单纯的理论学习相比较,学生党员更偏好基层挂职、实地调研等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当前的党员教育培训,也存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不够紧密的情况,学生党员学习的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指导社会实践,也就影响了学生党员对理论学习的积极性。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是一项基础性经常性的工作,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方面有其特定的管理制度,包括集中轮训制度、课堂管理制度、培训考核制度等,入党培养体系已初步形成。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党员普遍认为应完善党员教育培训激励、约束机制;学生党员的入党培养工作不仅是入党前的培养考察,入党后也需要接续进行教育培训,学习档案制度的建立和落实也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党员普遍对学习档案制度的需求度较高。因此,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及时对学生入党培养体系中的管理制度、工作机制等内容进行完善。
为推动新时期高校党校工作新的发展,保障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实效,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教育培训体系,针对对以上调研与分析,进行如下思考。
1.按需施教,在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上下功夫。《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指出:“坚持分类指导、按需施教,坚持联系实际、继承创新,坚持简便易行、务实管用。”合理的教学内容是保证教育培训效果的关键,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将党员教育培训的普遍性与不同党员需求的特殊性统一起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党员开展教育培训。根据调研显示,学生党员对形势政策教育、知识技能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需求度较高。因此,在进行系统理论教育培训的基础上,重点开展学生党员需求度较高的课程,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2.注重实效,处理好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的关系。根据调研结果,学生党员认为实践教育占比较少,要在更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功夫。实践教育与理论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应更加重视实践教育,通过社会实践、主题研讨、志愿服务等环节,将理论学习与党性锻炼、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学习成果,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于2021年设立“云山先锋班”,创新建立“50名党员+50名团员”学员组成模式,构建校院两级优秀学生联动培养机制,正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校内校外相结合线上线下双联动的方式,开展多样性、多层次的培养教育,突出学员主体地位,提升学员综合素质,发挥“凝聚一批,带动一批,影响一批”的正向作用。
3.统筹规划,注重集中培训和日常教育的系统培养。一方面,要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特点和发展需要,分层次、针对性地开展集中性培训,如举办党员教育骨干培训示范班;另一方面,要强化日常性教育,以“共产党员”“学习强国”等学习平台为载体,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自我学习等形式,开展学生党员日常教育,紧抓包括学生骨干在内的大学生入党前、入党时和入党后的全过程教育,培养“靠得住”的党员。
1.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育培训的手段载体。结合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特殊性,立足学生党员需求,通过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形式,能够更好地保障培训效果。一方面,线下开展的教育培训除了讲座报告,还可以通过现场采访、走访调研、参观考察等方式进行,将集中培训和实践锻炼有机结合。另一方面,线上培训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根据培训内容采取科学多元的教学模式,突破线上教学无法面对面教学的局限,让线上教育鲜活起来。此外,应充分利用“两微一端”,及时发布教育培训动态,拓宽培训宣传覆盖面,方便学生党员获取教育培训信息。
2.努力搭建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增强教育培训的实践特征。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党员们更期待体验式、“课堂+基地”实训模式、观摩式等教学模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在实践中也非常注重发挥教育基地作用,通过教育基地的示范、引导和自己的亲身参观,提升广大党员的宗旨意识、学习意识和奋斗意识。一方面依托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挂牌建立了一批如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中山纪念堂的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基地,使其成为广大党员干部重温革命传统、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阵地。另一方面将学校校扶贫工作点、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对口帮扶点建设成为干部思想锻炼、服务社会的教育基地,强化扶贫点的育人功能,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
1.定期开展需求调研,提升教育培训针对性。教育培训工作中,需求调研制度是必不可少的。通过问卷调查、走访调研等方式,准确分析各层次、各发展阶段学生党员的学习需求和参训意愿,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党员对教育培训内容、方式方法、效果等的反馈,并根据需求做出计划和调整,是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的前提与保障。
2.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增强教育培训专业性。培训师资是教育培训效果的重要保障,要确保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取得实效,就必须强化师资队伍。除了建立一支由优秀党校教师、党务工作者、基层党组织书记组成的校内师资队伍,也应根据学生需求,聘请相关专家学者、先进模范人物、实用技术人才、离退休干部,组建专家团队,为满足不同层次、需求、教学内容的教育培训提供人才保障,做到教育培训专业化、多元化。
3.持续优化管理机制,强化教育培训体系性。坚持集中轮训制度,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党员特点,精准实施教育培训;建立经费保障制度,切实保障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学习档案制度,提高教育培训针对性、全面性,对学生党员参加教育培训起到监督作用;严格考核评价制度,强化常规考核;完善教育效果评估制度,对培训方面进行双向评估、对教学效果进行追踪评估,进而完善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体系,努力实现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