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花都区第一中学 温吉珍
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看,高考试题以各种情境作为依托,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如何提高学生应对新高考命题的情境化趋势,提高学生的试题应对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在此背景下,我们的课堂应以真实情境教学为途径,以综合思维能力培养为目的,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本文以《地质灾害》为例,剖析如何整合真实情境,形成问题链条,培养学生不同水平的综合思维能力。
情境的科学整合、问题链有效设置,对开展情境教学有着重要作用。而情境,作为教学切入点,能够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辩证分析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形成综合思维能力。学生认知思维的过程如下:在真实情境下,学生感知地理环境的特征;根据问题链条,激发学生思考,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下进行归纳、演绎、推理,最终解决地理问题。从学生认知思维过程可看出,关键因素是情境和问题链条,这是教学的重要载体。在素材的整合中,真实的情境以视频、图片、文字、区域图、图表等形式呈现,以问题链将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串联起来,形成统一的案例情境,以此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本节课《地质灾害》的课标为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对课标解读为:“运用资料”,利用具体的资料(汶川地震真实素材),“常见自然灾害”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确定重点讲解两种自然灾害(地震、泥石流);学生能根据素材分析灾害的成因,从而锻炼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这部分要求学生能够认识避灾措施,形成地理实践力。
本节以真实的地理情境作为素材。四川汶川地震是建国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引发了无数的次生灾害,运用真实情境,学生更能深刻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以及树立防灾减灾意识的重要性。素材构成形式应尽量多样化,包括视频、地理事物分布图、文字材料、图片、表格,利于锻炼学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文字材料整合采用多维度组合,包括时间、空间、自然要素、地方多维度方式。
综合思维指人们在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过程中全面、系统、动态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它包括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推理与预测等多种思维形式,是高考考查的重要能力。教学中通过问题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不同的设问方式,锻炼不同的思维能力。
首先案例要具有真实性,这样更能走入学生内心,激发认同感。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更有利于加深对区域的认知。其次情境的选取整合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其情境素材的选取应依托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思想进行,做到重难点突出。
每个地理事物的发展,都会遵循时间变化、空间变化。教师要根据地理事物的时空演变进行情境的组合。情境素材的组合符合事物发展顺序,课堂教学才能层层递进,一脉相承。文字情境阐述要有逻辑性,一般包括时间、空间、地理事物发展情节。
任何案例的学习,都是通过活动探究得出知识体系、知识框架;将知识融合到情境中,通过问题,把知识提取出来。这个过程是获取过程,不是老师灌输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深刻透彻。其次能从情境材料中挖掘问题,形成问题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