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门市第十一中学 林秋燕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在这种新背景下,如何既响应国家的“双减”政策,又能将知识有效内化,践行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祖国接班人,是每个化学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那如何开发化学课程的育人价值呢?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推进项目式学习,恰恰能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而学到知识。
例如,我在上《燃烧与灭火》这一课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项目式学习案例:我先播放了一段某家庭住宅火灾视频,并让学生充当消防员,根据逃生者的语录和现场的蛛丝马迹进行火灾事故调查,并向社会进行宣传教育。“学生消防员”提出问题:住宅为何会着火?根据逃生者笔录,该住户女主人为了防疫,在家中喷洒了大量消毒酒精,而男主人不经意间点燃香烟从而引燃了空气中的酒精,立刻引燃了窗帘等物质引发的火灾。“消防员”从住宅为何会着火分析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酒精是可燃物,且大量喷洒于空气中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男主人点燃香烟,使得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于是引发了熊熊大伙。“消防员”勘察事故现场,关注到一个细节:门窗大开。这不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氧气么?于是,“消防员”分析如何避免火灾,得出灭火需要隔绝氧气,并为逃生者介绍了泼水、用灭火器等几种灭火方式,给该住户提出逃生建议,火场逃生方法。最后,“消防员”帮助该住户规划火灾逃生方案,并呼吁市民,平时就要做好规划,制定火灾逃生方案。通过这样的项目式学习,学生牢牢掌握了燃烧和灭火的条件,并践行到生活中,且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充分体现了化学课程的育人价值。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双减”政策下,教师更应该将实验融入到每一节课中,鼓励学生参与实验探究,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学习效果。
例如,在《燃烧和灭火》中,要引导学生如何在火场中逃生,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学生实验:让学生用一个大玻璃杯罩住高低燃烧的两根蜡烛,观察现象。学生实验发现,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这颠覆了很多学生的认知,大家很是惊讶。于是我给学生讲明了原因:蜡烛燃烧放热,生成的二氧化碳受热膨胀,密度变小,因此浮在玻璃杯上方。由此,我引申到在火灾现场,燃烧产生的气体及烟尘等有毒物质会积聚在火场上方,所以在火场中逃生时应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或匍匐逃生。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我在课堂上还让学生演练了一番,真正达到化学课堂理想的育人效果,带动学生全面发展。
除了以上这几个方面,“双减”倡导学生作业形式的转变。所以,在新时期背景下,教师可以适当布置一些实践类的作业。借助实践类作业达到最佳的课程教学效果,使得化学教学的开展更加具备魅力。
例如,在讲解“水的净化”相关知识点之后,学生已经明确了水的重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着把这个知识点投入到实践活动中。比如,可以让学生在家乡周边开展活动,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对水资源的情况进行摸底调查。选取样本,在教师指导下自制净水器,并结合书本知识对样本进行净化处理。在这一过程当中,可以对一些重要发现进行视频录制,实验记录,后续进行小组分享,让学生站在化学的角度说一说如何对水资源进行保护、净化和利用。在无形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懂得应该对环境进行保护。
总之,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可以从探寻化学历史、推进项目式学习、开展化学实验、拓展课外实践等几个方向,多角度带给学生更多的触动和感染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化学课程的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