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晓晨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林业和草原局,青海 海东 810600)
青海省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地理条件多样,以干旱、半干旱地区为主,有着降水少、风沙多等问题的同时也存在着水土流失等不利于种植植被的地理现象,在青海省开展造林育林工作也就相对困难。因此,在青海省开展造林育林工作,首先需要对当地地理特征作出深入调研,了解当地的具体气候土壤条件,进而根据当地环境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树苗,从而对符合需求的造林、育林技术方法进行选用,以保障当地树苗的实际成活率可以达到业内标准。
青海省土地面积大,土地资源丰富。当地可用于造林育林的土地面积约占整个青海省面积的80%。同时,青海省的土地生态类型丰富多样,不仅有草原、灌木等,也有荒坡、草坡等,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树苗予以培植。
但是,青海省虽然土地面积广阔,真正适宜植树造林的土地并不多。综合当地降雨量、干旱等问题,青海省需要着重考虑水土留存的问题,以帮助植被种植的存活率提升,从而助力当地林业水平的不断提升。
青海省气候优势主要在于其日照充足的特征。当地全年的日照时长可达到2500小时,足以保证植被的基本日照需要,这也就意味着不能选用需要避免暴晒的植被。
青海省同样存在气候条件上的劣势。首先,青海省昼夜温差较大,许多植被无法适应较大的温差,需要选择能忍受更大温度区间的植被,同时也可能出现当地林木种类和资源趋于同化的问题。其次,青海省的降雨量不足,雨季过度集中,雨水无法均匀分布在不同的月份。青海处于高原地区,春季作为植被生长的黄金时期却降雨量稀少,而从春夏交接到夏秋交接的时节其降雨量直接高达全年降雨量的90%。此外,青海省同样存在水土流失问题,土地蓄水能力弱,在较长时间的光照下水分容易蒸发,春季冬季旱情较严重,所以需要选择抗旱能力强的植被。
鉴于青海地区的土地条件和气候条件,在青海进行造林时应当优先选用抗逆能力强的植被,需要其对环境有更高的适应能力。因此在造林育林前期应当对各类植被的生活习性、抗逆性进行调研,在前期为保证植被存活率做好铺垫,以提升造林育林的效率。
根据植物的抗逆规律,结合青海地区土地辽阔、降雨稀少、日照充足、雨水分布不均、水土流失问题等特点,优先选用能抗干旱的植被,如侧柏、沙棘、山杨等品种;其次,应当考虑青海地区的土地盐碱条件,根据不同的盐碱程度选用耐盐碱的植被,如侧柏、旱柳、沙枣等植被。这些植被能够适应西北地区的气候、土地条件,存活率更高,降低造林育林成本。
土壤是植被生长的基础,在造林技术上,首先需要考虑对土壤进行翻整,以优化土地整体质量。对于整地技术的选用,需要考虑土地的面积、实际条件等因素。为避免土地翻整后并不符合植物的生长需要,可以首先划拨实验田,对实验田进行小规模翻整,并设立对照组进行实验。在确定实验田的土地条件能更符合植被生长后,再扩大规模进行大范围的土地翻整。青海省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区域,土地条件的细微改良均有可能帮助植被更好地生长。通过造林整地技术,可以更好地解决土地的水土流失问题,给予植被更优良的生存条件。
通过整地技术,对土地条件进行整改后,可以进一步采取加强植被抗旱能力技术。首先,相关人员需要确保植被的根系符合相关标准,进而保证植被能够在青海地区有限的降雨量下获得充足的水分,因此,可采取在根系部位抹生根粉等方式帮助其吸收水分。除了依赖自然降雨外,木苗生长前期也需要人工浇水帮助打好基础,待根系生长强壮后再减少人工浇水频率和浇水量。浇水频率也应当科学合理,不能使得木苗过度依赖人工浇水而丧失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全封闭造林技术主要针对的是已经种植了一段时间,有了一定的抗逆性,枝干相对成熟强壮,且整体生长势态良好的木苗。为保证木苗存活的成果,需要待木苗种植一段时间后,对木苗根部抹上生根粉保护剂,从而保证生长发育期的木苗能够有效存活,进而提升其存活率。
容器育苗是指的在种植前期,由于木苗在幼苗阶段的抗逆性较差,较难抵抗风沙、干旱,所以先将其放在培养器皿中进行种植。待木苗成活且有一定的抗逆性后,再移栽到造林区域。容器育苗的优势在于可保证木苗初期的存活率,避免木苗在生长的脆弱期遇到恶劣环境而无法成活。同时,在培养器皿中的木苗往往生长迅速,有着较高的造林育林效率,相对适合干旱地区。但是,容器育苗技术也有其缺陷,容器育苗需要专业人员定期进行看护,并且需要相应的实验、器皿条件,其成本较之直接在造林区域种植的成本更高,在成本有限的情况下,无法大规模推广。
组织培养育苗技术和容器育苗技术有些许类似,都是先在人工环境中进行培育,相应培育过程在实验器皿和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待发育成熟后再进行嫁接或移栽。不过,组织培养育苗是在已存活的木苗身上提取成熟强壮的枝干到培养皿中,在器皿中模拟造林区域的土壤条件,进而人工培植出抗逆性更加优良的木苗。这是由于已存活的木苗的强壮枝干上富有利于植被生长的有机成分,有更高的活性和抗强的抗逆性。同时,在对木苗进行培育时,需要实验人员实时检测木苗的生长状况,实时对其培养器皿中的环境进行调整和优化。木苗组织培育的优势在于可以提升培育的效率,同时也不会破坏已经成活的木苗,通过筛选优质木苗帮助后续造林育林木苗的量产。但是,木苗组织培育技术的劣势与容器育苗技术类似,其需要有相应的实验室环境,对造林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高,成本相对高昂,同时也需要实时检测和全方位观察、看护,需要的人力成本高,因此并不适合在青海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推广。
在青海地区,由于土地处于干旱半干旱状态,可以采取大棚育苗技术。育苗所用的大棚分为不同种类,能够调节成植被适宜的生存环境。大棚育苗技术需要使用具有不透气、防水特质的材料,但同时也需要有较强的透光性,从而保证木苗的光照需求。大棚可以帮助木苗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同时,由于大棚具有不透气的特征,也可以缓解当地水土流失问题。白天日照时,植被进行光合作用,其水分会凝结在大棚内壁上,当植被需要水分时,这些凝结在大棚上的水分可提供给植被,使得木苗水分获取得到保障。这也有利于缓解当地造林育林的水资源缺乏问题。相较于容器育苗技术和木苗组织培养技术,大棚育苗技术的成本更低,不需要实验室条件,并且其最大优势便是缓解当地水资源匮乏和水土流失问题,极其适宜干旱地区使用。因此,大棚育苗技术更能够在当地进行大规模的广泛推广,适用于生长迅速、周期短的植被。
综上所述,青海省地理环境复杂,土地和气候条件对于造林育林来说相对薄弱,因此相关从业人员需要在前期做好调研,因地制宜地选择树苗,采取合适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造林技术和育林方法。在培育树苗的过程中,应当严密关注树苗的生长现状,进而实时根据树苗的生长情况调整造林育苗技术。如此,才能做好青海省的造林育林工作,助力当地防风抗沙,为西北地区添一抹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