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佩佩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龙门林场,甘肃 天水 741020)
现代化林业生产是指以森林栽培学、森林管理学、植物保护学等学科为基础,运用生物化技术(生物基因育种技术、生物农药技术)、现代化设备(病虫害智能监测设备、无人机等)以及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简称:AI)、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指导林木的科学育种、栽培以及抚育。
林业保护是指以维系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为基础,以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为指导,指导森林资源的合理间伐与栽培,从而实现森林资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平衡稳定。
现代化林业生产与林业保护之间相辅相成,林业生产的现代化技术是实现林业保护的基础,而林业保护对于现代化林业生产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现代林业生产与林业保护的目标一致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生态效益方面,均可以构建稳定森林生态系统,从而充分发挥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续存水分等功效;二是社会效益方面,都具有降低噪音污染、提高人们健康指标与幸福指数等功能;三是经济效益方面,在推动林业及相关产业的稳定发展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近年来,随着造纸、轮胎、坚果副食品、家具、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其对于林木产品的需求量大幅度上升,传统的林业生产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各行各业对于林木产品的需求。进行林木的现代化生产和林业的保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保证林木产品的有效供给。一是依据实际生产需求,进行特殊林木的栽培(如生长周期短、纤维含量高、树木质地不硬的造纸树栽培),为各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林木;二是在稳定森林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林木的合理间伐与修剪培育高端林木(杉木大径材、秦岭冷杉等),同时可以通过林木的混栽,实现对阳光、土地等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单位面积林木的产值。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对于森林资源过度开垦、废水废气随意排放、环境污染与破坏严重等问题,导致酸雨、沙尘暴、泥石流、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进行林木的现代化生产与加强林业保护,可以从以下方面改善生态平衡。一是依据实际需求,合理规划建林位置、建立规模,进行特殊生态防护林建设(比如农田防护林、城市绿化林等),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二是通过对林木进行科学灌溉、精准施肥以及病虫害科学防控等精细化管理,为加速林木成才、缩短成林时间。
大量实践证明,科学的造林方案是保证现代化林业生产与林业保护各项措施有效落实的关键。应依据本地区的气候特征(年降雨量、光照强度、日照时长、温度、湿度、PM2.5等)以及所建造生态林的基本功能,合理选择林木品种、栽培密度、建林位置以及建林规模。借助“产、学、研”的优势,聘请专家教授对该地的建林方案进行定期的建设性指导,以保证各项措施的科学性、合理性。
土壤土质具有固定林木根系,供应苗木生长所需水分以及营养物质等多重功效,是提升林木品质、促进林木生长的关键。第一,在林木种植前一年的秋天,进行杂草清除,并利用大型旋耕机对土壤进行深度翻耕,一来提升土壤的松软程度、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释放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二来借助机械损伤、霜冻、紫外线以及喷施消毒液的方式,进行土壤中有害生物(病原微生物,靶标害虫卵、蛹、幼虫,仓鼠等)的杀灭。第二,在林木定植以前,利用土壤速测仪以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氮仪、pH计等实验室设备进行土壤基本结构、土壤墒情(酸碱度、pH、温湿度)以及土壤中有效营养成分含量的精准测量,并依据林木幼苗生长所需,进行有机质、腐熟豆粕、粉碎农作物秸秆、蜡质芽孢杆菌等合理补充,从而创造利于林木根系发育的土壤环境。
优质林木幼苗对于林木的基本属性(茎粗、纤维素含量、坚韧度等)具有决定性作用,是决定林木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林木种苗的选择和运输工作:第一,尽量到当地苗圃或者气候条件相似的苗圃进行苗木幼苗的购买,可有效避免苗木因“水土不服”而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有效降低运输成本;第二,要选择树龄合适(一般2~3年的林木幼苗)、茎秆笔直、根系发达、树皮完好、未被病原微生物侵染的林木幼苗进行购买,与此同时,要做好林木运输过程中的保护工作,避免根系、树冠、枝条遭到破坏。
依据林木生长需求进行科学灌溉与施肥,是保证其茁壮生长,改善林木品质,缩短成林周期的关键。首先,对于移栽不久的林木幼苗要定期进行松土,并在入冬前以及春季林木枝条萌发前,进行氮、磷、钾复合肥的合理使用,从而保证其安全越冬以及春季的茁壮生长。其次,在林木施肥过程中,尽量多施缓释、控释等现代化高端肥料,同时注意磷酸二氢钾以及微量元素(铁、镁、锌)等叶面肥的喷施,从而保证所供应营养物质的全面性、持久性。再次,可以依据生态林的地理位置、林木的栽培密度、栽培种类,建立以滴灌、微喷、水肥一体机为基础的现代化灌溉体系,满足林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对于水分的需求。最后,如果林木栽培地的降雨不均匀,可以在地势相对较高的地方尽力蓄水库,雨季储水、旱季灌溉。
伴随着林木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森林病虫害的种类以及危害程度呈现上升趋势。因此,为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应从多方面着手,进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首先,借助GIS技术、病虫害智能监测设备、小气候实时监测设备、土壤墒情监测设备,对该林业生态系统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实时预测。其次,对于危害性极强本地区检疫性病虫(松毛虫、松墨天牛、美国白蛾、舞毒蛾等),应借助昆虫性信息素预警技术进行实时的监测,一旦发现,立即上报有关部门,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再次,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制定以林业技术(人工捕捉靶标害虫、清理病枝病叶等)、物理技术(悬挂黑光灯、糖醋液诱捕蛴螬、小地老虎、舞毒蛾等鳞翅目、鞘翅目害虫)、生物技术(喷施枯草芽孢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苦参碱、氨基寡糖素等生物农药,以及释放异色瓢虫、草蛉、捕食螨等天敌对多种病虫害进行防治)、化学技术(通过喷施对靶标害虫杀伤力强、对有益生物相对安全、在环境中易于降级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病虫害的防治)为基础的病虫害科学防治方案,从而将有害生物对林木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降到最低。
技术人员是推动林业生产与林业保护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因此,应通过加强高端人才招聘,对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与考核等措施,组建一支适宜本地区林业发展的现代化团队。
加强环保宣传推广,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对于加强林业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以《森林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相关法律、法规为细则,制定本地区林木保护细则,并通过加大司法宣传以及执法力度等措施,逐渐杜绝林木肆意砍伐行为。通过抖音、虎牙、微信公众等新媒体进行“林木保护”的科普宣传,提高人们保护林木的主观意识,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进程。
综上,森林作为“地球之肺”,具有其他资源无法取代的作用,因此,各地的林业部门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构建适宜本地区发展的林业现代化培育方案,加速兴建林业工程以及森林保护措施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