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北地区红颊草莓大棚促成栽培技术

2023-03-22 07:26薛美琴
新农业 2023年1期
关键词:浙北炭疽病草莓

薛美琴

(浙江省长兴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总站,浙江 长兴 313100)

草莓是浙江省重要的特色优势农产品,草莓产业已成为浙江省高效特色优势产业之一,随着设施的发展,浙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设施草莓主产区。红颊草莓从日本引入,是以章姬和幸香草莓为亲本杂交育成的优质大果型草莓,果型大而美观、品质佳、抗逆性强、丰产较好。长兴县自2006年始从建德市引进红颊草莓进行大棚促成栽培以来,已有15年种植历史。目前全县已有种植草莓70公顷,平均产量达到27吨/公顷,产值达54万元/公顷,效益达22.5万元/公顷。由于该品种长势旺,产量高,品味佳,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随着大棚草莓栽培技术的不断成熟,莓农增效增收显著,长兴县种植规模逐年呈上升态势。通过多年来的品鉴和观察,现将其特征特性及大棚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特征特性

1.1 外形

株型较直立,根系生长能力强,长势旺;花茎粗壮,花序长,但花量少;果实呈圆锥形,个大,一般在25~30克,色泽鲜红艳丽,着色均匀,畸果形较少,丰产性好。果实硬度适中,耐贮运。

1.2 内质

味美鲜甜,肉质细腻,汁多可口,首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1%~13%,之后采摘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会逐渐下降。

1.3 病害

该品种抗炭疽病弱,特别是苗期处在夏季高温高湿的天气环境下,容易成片感染此病,此外因江南雨水充沛极易感染灰霉病。

2 栽培技术

2.1 健康苗培育

苗圃地选择标准:应选向阳但在浙北地区夏天15:00后能遮阴的场地,避免高温灼射容易引发炭疽病;忌上季种过瓜果蔬菜类的经济作物的田地;选择土地肥沃富含有机质pH4~6的土地;排灌水通畅。

苗圃土地土壤消毒:在母株苗定植前一个月左右深翻暴晒,途中可用元起土壤处理剂反复2次左右进行消毒处理。

培育苗定植:母株苗应选择健康、强壮、无病害的植株。在浙北地区苗定植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定植完毕,畦宽2~3米,植于畦中央一列,便于匍匐茎向两边生长,株距80~100厘米,定植前浇定根水,管理较好的苗圃地可育出有效苗54万株/公顷。

苗期病害管理:6月份开始在苗圃地搭黑色遮阳网,天晴做到白天盖晚上及时揭开,雨天应在遮阳网上盖层黑膜,以达到避雨效果,尽量避开高温高湿环境,发现杂草及时人工清除。6月底时每隔7~10天喷咪鲜胺类、百泰、多菌灵、凯润等农药交替进行喷雾防治,特别在夏季雨后应及时喷咪鲜胺农药,以便防止苗期炭疽病的大面积发生。至8月份喷药次数逐步下降,可在间隔15天左右进行喷药防治。

2.2 土壤处理

为防止连作障碍及盐害的伤害,种植草莓地需从上一茬蔬菜收完一星期后(最好选择上一茬是种植早稻为宜),自7月份开始用水灌满整田浸泡,待15天后放干曝晒,用元起土壤处理剂进行消毒处理,反复2~3次,可起到杀菌、洗盐及合理调节pH的效果,为高产及提高品质打下基础。

2.3 定植

定植前施入腐熟的有机肥料(猪粪、鸡粪、羊粪为主)27吨/公顷。在浙北地区一般在9月上中旬即可定植;种植前开沟起垄,8米宽的大棚筑8垄(大棚内两侧的两畦各植一排),垄高35厘米,垄宽65厘米,沟宽30厘米;栽植密度为9~12万株/公顷,行距30厘米,株距15~20厘米;定植时带土移栽,浅栽,弓背朝沟,便于果实沿畦边挂果;栽植完后用滴管带浇透水,以提高成活率。

2.4 覆膜

在覆膜前先人工清除杂草,待顶花蕾出现时即可覆盖地膜,盖地膜前在行间施缓释肥(N-P2O5-K2O=15-15-15)225~300公斤/公顷。浙北地区覆地膜时间一般在11月上旬前,待夜间温度降至10℃时盖大棚膜,降至5℃时盖内棚膜,在浙北地区盖大棚膜在11月中下旬,盖内棚膜大致在12月中下旬。另在大棚两侧内围膜处扎上防虫网,以防止在白天揭大棚膜时蜜蜂飞出去。

2.5 追肥

10月中下旬喷一次叶面肥,用高浓缩鱼蛋白1000~1500倍稀释液或绿芬威施多力500~1000倍稀释液喷施。结果后每月追肥一次,以选择挪威复合肥为佳,用滴管带施入,用量为150公斤/公顷左右,可避免盐害。

2.6 放蜂

因大棚内湿度大温度低只能靠蜜蜂进行授粉,当棚内顶花序开放时,每只棚放1箱蜜蜂,置于棚中央,并隔5天喂一次白糖水,至花期结束时取出蜜蜂箱。

2.7 日常管理

除草保湿:定植成活后,及时人工松土除草,禁用除草剂,以免草莓定植苗遭到伤害。干旱时应及时灌沟水,以避免根部缺水至死。

清理残枝老叶:在生长过程中,要及时摘除匍匐茎、老叶、黄叶、枯叶、病叶等,并移出大棚深埋处理,预防病虫害在棚内传播。

疏花疏果:及时开展疏花疏果,春节前采摘的每个花穗留2~3果为宜,每株留2~3个花穗,以轻疏为主。至三茬后因温度逐步上升促使植株生长较快,以重疏为主,以确保它的单果重及品质不下降。

调节温湿度:草莓高温高湿时易感染炭疽病,晴好天气可在中午揭开围膜,增强通风透光性,减少病害的发生。

病虫害防治:草莓病虫害主要有炭疽病、白粉病、灰霉病、地老虎、红蜘蛛、蝼蛄、蚜虫等。在定植至放置蜜蜂前,应根据气候及时喷药,做到预防为主。

防低温:在低温期间为有效防止棚内温度快速下降,在沟间及时铺上垄糠,同时也方便采摘。

2.8 适时采摘

红颊草莓成熟时果实深红,硬度较好。采摘时尽量选择在太阳出来之前进行,此时糖度较高,品味佳,随太阳出来后糖度随之下降,风味变差。为便于运输,不影响商品性,一般在12月至次年2月低温阶段成熟至8~9成可采摘;在3~5月相对高温阶段成熟至7~8成即可采摘。

3 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炭疽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

发病症状:叶片、匍匐茎上的病斑相对规则整齐,病斑呈纺锤形或椭圆形,直径3~7毫米,病斑后期中央褐色,边缘为红棕色。匍匐茎和叶柄的病斑有些扩展成环形状,其上部萎蔫枯死。根茎部感病将导致整株萎蔫。

发病规律:发病适温为28~32℃,属高温型病害,发病盛期主要集中在7~10月。

防治技术:炭疽病可用25%咪酰胺乳油1000倍液、60%百泰800倍液、凯润600~900克/公顷等进行喷雾防治,交替使用,每隔7~10天喷1次。待挂果后,病虫害防治最好采用烟熏剂,尽量减少次数,以确保草莓的食用安全。烟熏时或喷药时蜜蜂箱应移至大棚外安全地带。

3.2 灰霉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

发病症状:该病发生主要发生在叶柄、叶片、果实上,发病初期产生油渍浅褐色小斑点,后期表面密生灰色霉状物。

发病规律:气温在20℃左右的高湿环境下,容易感染此病。病原菌在受害组织内越冬,孢子通过空气传播、蔓延。冬春季节连续阴雨,灌水过多,地膜上积水,生长过旺等,都是引起灰霉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防治方法:及时摘除老叶、病叶、枯叶及病果,并带到大棚外面进行安全地销毁;经常性通风降湿;发生时可用露娜森375~450毫升/公顷进行喷雾,间隔7天,连续喷2次。可用一熏灵进行熏治,同时把蜜蜂箱移出棚内。

3.3 白粉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

发病症状:主要发生在果实、叶片上,初期症状叶面出现薄霜状白色粉状物,后期症状为叶片向上卷曲,呈汤匙状;果实感病后在果实表面呈现白色粉状物。

发病规律:气温在15~25℃及过高的湿度易感染此病。

防治方法:除摘除病叶病果及通风外,用杀菌谱非常广的琥珀酸抑制剂露娜森,可用225~450毫升/公顷进行喷雾,最多喷2次。

3.4 害虫

地下害虫主要是地老虎,栽植前深翻土壤暴晒,可用50%辛硫磷800倍液处理。另外蚜虫不能忽视,受害后的叶片卷缩、变形,使草莓生育受阻,在移栽后及覆盖地膜时用10%吡虫啉2000倍液进行喷治。

猜你喜欢
浙北炭疽病草莓
浙北地区鲜食春玉米生物降解地膜栽培技术
苦瓜长“雀斑” 警惕炭疽病
猪炭疽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浙北医学中心建筑照明
农民维权行动的逻辑进路与分析框架*——基于对浙北优新村“群体性上访”的调查
草莓
浙北蚕区2014年桑螟大暴发原因分析
辣椒炭疽病究竟该如何防治?
炭疽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