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AI交朋友》教学设计
——初识人工智能

2023-03-22 07:06许佳洁江苏省无锡通德桥实验小学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编程口罩人工智能

许佳洁 江苏省无锡通德桥实验小学

●创新整合点

①借助编程软件的机器学习扩展,使学生初步体验建立训练模型,让电脑进行学习的过程,进而感受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之一。

②借助编程软件的人工智能服务,在编写程序时使用语音交互模块,增强趣味性。

③学生在修复猜拳游戏程序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自主探索完成“识别口罩佩戴”程序的过程中提升能力,最后发散思维,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自主整合的。首先,选取了苏教版六年级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初步教学”单元中的《初识人工智能》一课的部分内容,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并通过体验身边的人工智能,初步感受和了解人工智能的实现原理。其次,选取了“石头、剪刀、布”猜拳游戏的编程实例,让学生在和计算机对战猜拳的过程中,再次体验人工智能识别技术,感知机器学习的完整过程,并完善训练模型,优化程序。最后,选取了生活中的场景运用—识别口罩佩戴情况,让学生编写简易的人工智能系统,模拟解决实际问题,并实现知识迁移,提高学生利用人工智能合理改造生活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感受人工智能的神奇,感受人工智能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快捷方便,并学会用计算思维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计算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已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能力,可以进行复杂的分析,所以,在自学教材辅助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思考探究、交流合作,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想象和创造。另外,四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人工智能应用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人工智能的概念和实现人工智能系统等还是不清楚,所以在多次体验后直观呈现人工智能概念,还要借助游戏案例帮助学生建立表象。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是刚开始接触慧编程软件,而且个体间编程基础不同,能力有差异,所以对于“识别口罩佩戴”的程序设计,实现基本功能即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初步了解人工智能的实现原理。②通过体验身边的人工智能产品,感受人工智能给人类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便利。③体验机器学习的完整过程,学会完善优化训练模型。④初步体验慧编程软件中的人工智能服务,能实现基本的人机交互。⑤学习使用慧编程软件编写程序,实现简易的人工智能系统。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借助视频和实物体验,感受人工智能。②通过对比和游戏体验,感知机器学习的完整过程。③借助自学教材,探索体验人工智能服务。④在交流合作中,设计实现简易人工智能系统,模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⑤在总结归纳后,发挥想象,运用所学进行更多项目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感悟人工智能对生活的影响,激发对人工智能的探究与学习兴趣。②通过实物和游戏的体验,初步培养计算思维,为后续的人工智能学习打基础。③通过对比和分析,提升观察和思考能力。④通过自主探究和交流合作,充分发挥想象,尝试利用人工智能合理改造生活。⑤鼓励积极动脑、动手,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环境与准备

已安装慧编程软件的笔记本电脑、自学教材。

●教学过程

1.走近智能语音助手,了解人工智能产品

教师出示小度、小爱同学和天猫精灵的产品图片,提问:“同学们,这些产品大家用过吗?”根据实际情况,追问学生的使用感受。

学生可能回答:它们很智能。

师:它们到底有多能干呢?看!(播放《小爱同学宣传片》)

总结:它们可以对话,可以操控智能家居设备,都是人工智能助手。

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体验手机的语音助手。

师:(出示智能灯、智能门锁、智能马桶、智能手环、扫地机器人图片)还有这些,也都是人工智能产品,人工智能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

让机器会思考、能感知、懂判断,模拟人的智能行为,“人工智能”就是这样一门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科学技术。接下来,我们进一步体验人工智能。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人工智能产品带来的快捷方便。通过图片、视频和手机实操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性地认识什么是人工智能。最后,文字出示人工智能概念,加深印象。

2.走近机器学习,完善训练模型,设计口罩程序

教师与学生玩猜拳游戏,提问:“你们有没有和机器玩过猜拳?”

教师演示在慧编程软件中打开“猜拳游戏”,请学生上台体验,发现计算机判断结果有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回答出错的原因。

学生可能的回答:出“剪刀”后,识别显示得不正确。

师:计算机能识别“石头”和“布”,但不能识别“剪刀”,所以我们要教计算机认识“剪刀”。

教师指导学生在“机器学习”中找到“训练模型”,并重置“剪刀”的样本。

师:你们觉得怎样可以提高识别的准确性?

学生可能的回答:使用不同人的手,换不同的角度学习样本。学完样本后,再玩猜拳游戏成功。

师:“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之一,它是从训练模型到检验再到应用的完整过程,计算机可以通过这样的学习,具备像人一样的智能,学得越多,识别能力越强。

目前,防疫仍不可松懈,科学配戴口罩很重要,但老师在校门口执勤的时候发现,还是有同学忘戴口罩或佩戴不正确。你能不能设计智能程序,识别大家的口罩佩戴情况后发出提醒呢?(引导学生发现“识别口罩佩戴情况”和“猜拳游戏”的类似之处)

学生可能的回答:“猜拳游戏”是识别“石头”“剪刀”“布”的手势,“识别口罩佩戴情况”就是识别“戴口罩”“没戴口罩”“口罩佩戴不规范”的样子。

师:通过“机器学习”完成样本学习,就可以让计算机识别出这三种情况,再通过编程实现智能提醒。

学生自学教材完成程序编写,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从熟悉的猜拳游戏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接着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此时进行知识讲解,学生高度关注,学得扎实。之后,引出口罩佩戴的实际问题,通过对比学习,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并应用,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四年级学生刚接触慧编程软件,所以借助自学教材,强调编程的重要性,降低编程难度,促进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在整个过程中,体验用计算思维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也为后续学习铺垫。

3.走近人工智能,创想未来世界

师:我们了解了人工智能的应用,修复了“猜拳游戏”,还编写了“识别口罩佩戴程序”,你们觉得,校园里有哪些地方或物品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便利呢?

学生可能的回答:智能黑板擦、教室环境的智能调节等。

师: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迅速,已经应用到各行各业,为生产生活带来了更多便捷。同学们大胆想象一下,未来的人工智能,会怎样服务于我们的世界呢?

设计意图:从课堂里向课堂外延伸,从校园里向校园外拓展,鼓励学生活学活用,畅想未来,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人工智能,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深入探究的积极性,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教学反思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2017年修订)》在新增的人工智能模块中明确指出:“通过此模块的学习,学生应初步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通过体验及剖析生活中常见的人工智能系统应用案例,感知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初步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工作原理与过程,尝试设计与实现简单的人工智能系统。”

由此,笔者自选整合了《和AI交朋友》的教学内容,使用慧编程软件,面向四年级学生开展教学尝试。教学目标立足于人工智能初步教学单元,以初步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了解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体验机器学习为重点,实现编写简易人工智能的程序,同时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畅想未来生活。

1.立足于生活,培养提升应用实践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首先借助生活中常见的人工智能助手引入新知,已有生活经验也使学生容易体会物品进化为人工智能产品的便利。通过观看“小爱同学”的宣传视频,让学生了解各类生活场景中人工智能软件系统的应用,并在调动起好奇心后,让学生亲自与“小爱同学”对话,验证所思所想,保有求知欲望。接着从人工智能软件系统引出实物产品,仍然立足于学生能接触到的生活物品,如智能灯、智能门锁、智能马桶、智能手环、扫地机器人等,更全面地让学生感知人工智能的应用,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持续激发他们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在教学的最后部分,带领学生回归真实情境,尝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校园内到校园外,从课堂走向生活,不断鼓励学生畅想和表达,实现知识的拓展、思考的延伸和能力的提高,并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探究的热情。

立足于生活的人工智能教学,借助现实生活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将知识技能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让学习从生活中来又拓展到生活中去,真正培养提升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提升教学效率。

2.立足于实例,培养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笔者在教学中的第二部分,首先出示实例,即与电脑比“猜拳”的程序,学生在实际体验后,自主发现问题—电脑认不出“剪刀”的手势,继而引出模型训练的知识点,再进行“机器学习”的教学。四年级学生刚接触慧编程软件,所以在教学时笔者细致讲解了操作步骤,降低学生软件使用方面的难度,重点放在通过实际案例的感知,了解机器是怎样学习的,以及如何提升模型训练的准确性。直观的案例激发了学生的行动力,并且更易于学生探究出问题所在。在学生完善基础的“猜拳游戏”后,笔者相机提出了新问题新任务—怎样设计实现“识别口罩佩戴”的应用?学生通过对比手势识别与口罩佩戴识别的异同点,轻松实现知识的迁移及应用。至此,再加入编程的教学,水到渠成,更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最后,学生在自学教材的辅助下,小组合作,成功实现人机交互。

立足于实例的人工智能教学,在玩中学,在对比中学,相关知识点更易于学生理解,学生也在实例的模仿中不断总结,实现突破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借助实例设置的每个问题和任务引导,都使学生的思维串成一条线,在解决完一个知识的同时引出下一个问题和任务,从感知发现问题到最后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意识,提升了创新思维能力。

3.立足于多元感知,培养提升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本课教学从观看视频、操作体验智能语音助手开始,就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随后,在完善游戏和编写程序的实践中,具体设定了多层次的任务,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适合的任务,并在过程中进行多层次的评价,最终实现多维度的教学目标。在阶段小结时,设计以文字形式出示“人工智能”的概念,建立表象,强化学生的基础认知。通过体验及剖析生活中常见的人工智能系统应用案例,感知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初步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工作原理与过程,尝试设计与实现简单的人工智能系统。最后,在畅想未来生活的环节,学生对“人工智能”的概念已有所了解,并准确掌握了“机器学习”中样本多样化的特点,感知了相关功能模块还能运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不仅实现了知识建构,形成了新的意识和技能,还渗透了计算思维,培养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了信息素养。

人类是多元感知而后决定行为的,立足于多元维度的人工智能教学促思促学,相关概念在同化与顺应的过程中逐步建构,学生的认知发展就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在教学时,引导学生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建构符合生活实际的问题解决模型,并落实于探究活动中,在教学情境中体会实践,促进计算思维的有效迁移。

本次教学尝试的整体完成效果较好,但笔者反思后认为,“识别口罩佩戴”程序完成后的教学小结,还可以与前面的内容呼应并拓展。例如,向学生介绍“小爱同学属于智能语音交互,利用的是语音识别、语义处理和语音合成三个技术环节,是对人类语言功能和听觉的延伸,而猜拳游戏和戴口罩利用的是图像识别技术,这是对人类视觉认知的延伸”。这样能促使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应用有进一步的感知和思考。

未来的人工智能将从多个层面渗透到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小学生学习人工智能,重点应该在“初感知”,弄清人工智能的发展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人类怎样与机器沟通对话等。教学时基于生活情境,渗透实例感知,由浅入深,在尝试、积累和创造的过程中,促进多元发展,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

人工智能的未来,充满可能。

猜你喜欢
编程口罩人工智能
编程,是一种态度
元征X-431实测:奔驰发动机编程
编程小能手
戴口罩的苦与乐
因为一个口罩,我决定离婚了
纺织机上诞生的编程
雾霾口罩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