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策略探析

2023-03-22 05:42李治玲
名师在线 2023年5期
关键词:传统语文文化

文/李治玲

引 言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集人文性、工具性、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为一体,是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工具。以语文课堂为主阵地,以课程资源为载体,将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还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及意义。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挖掘不到位

从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教师普遍对教材挖掘不到位,没有合理有效利用手中的教材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教师基本上都是依据课程标准及课程进度安排表进行教学,对语文教材内在的文化价值挖掘不到位,忽略了字词、古诗中所包含的文化精髓,没有把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学生只把学习当作一种任务,而不是当成一种乐趣去积极探索,导致文本内在的精神魅力没有体现出来,课堂教学的外延不够深入。

(二)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历史风雨的洗礼,仍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表现出了特有的文化魅力,是世界的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但从实际教学来看,语文课堂上教师对这些传统文化不够重视,学生无法从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中获取成长的能量,也间接导致一些学生价值观出现偏差,思想消极,对学习不够上心,不能以书中树立的学习典型为榜样,缺乏进取心和端正的学习态度[1]。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语文课堂又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承担这个教育使命。这不仅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还关系着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但规范着师生的一言一行,也是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标杆,对学校教育有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重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既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体现,也是对传统文化资源做的诠释,更是时代新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一)在生字教学中渗透

中国汉字是世界上唯一具有“音形义”结合体的文字,不但音韵和谐优美,而且字形结构端正、秀丽、工整,具有审美价值,是世界上有欣赏价值、经济价值、历史价值的文化瑰宝。中国汉字经历了从甲骨文到简体字的重大变革,不论哪种字体都有深厚的文化价值,深刻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2]。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借助生字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从字的历史演变、字形结构、字义变化等方面入手,使学生从心底里以写中国字为荣。教师在带领学生识字时,可以告诉学生写字就如同做人,一笔一画都代表着人的性格和品质,写好字既是学习做人,也是一种爱国的表现。课堂上,教师可以穿插一些有关名人与字的故事。例如,岳母为什么要在岳飞的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其真正的用意是什么?中国汉字为什么是四四方方的?为什么要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让学生通过汉字的学习,打好人生的底子。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中国书法名家在写字过程中的神态,认真体会汉字形体之美、意境之美、精神之美,激励学生从写字中学会为人处世,激发他们对汉字的喜爱之情,让他们把字写认真,写出精气神。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编写童谣、儿歌或童话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汉字的兴趣,让学生从低年级就打好基础,一笔一画地正确书写汉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字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让他们大大方方做人,勤勤恳恳做事。

(二)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几乎占了三分之一,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寄寓着一代代中国人对山河、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学生通过学习这些优秀的古诗词句,不但能提高语言赏析能力,还可以提高文学素养,成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

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例,这是一篇很好的亲情教育诗篇。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从问题入手,让学生借助诗句思考“忆”是什么意思:作者回忆的是谁?何时回忆的?回忆了哪些生活细节?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从这首诗中你学到了什么?通过教师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最终明白了要相互理解、包容、信任、鼓励,要学会与亲人分享快乐,要尊老爱幼,相亲相爱,这样一家人才会和和睦睦。在课堂上,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探讨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相处的细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生活中爱护自己的弟弟妹妹。同时对于诗中的“重阳节”,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其出处及意义,了解与重阳节有关的风俗,让学生借助古诗词的学习,激发对古代文化的学习兴趣[3]。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古诗词接龙大赛,如以“花草树木”为主题,让学生说出与这些词有关的古诗句,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等,激励他们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并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全面提高文化修养。

(三)在教材内容中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包含丰富的知识,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源。通过这些优秀的范本,学生不但可以学到文化知识,还能提高思想境界,并能以书中这些优秀的人物为榜样,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教师可借周总理爱读书的好习惯,告诉学生们不但要像周总理那样为国读书,还要有坚定的人生信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课本中找出周总理小时候热爱读书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让学生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周恩来。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收集与读书有关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还可以分享自己的读书故事,引导学生像周总理那样以读书为荣,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见识,拓宽自己的视野,从书籍中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4]。教师要借助语文教材资源的优势,引导学生学会从书中汲取成长力量,积极迎接自己的人生挑战。

(四)在情感教育中渗透

小学阶段,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一方面来自家庭的影响,另一方面来自教师的引导和言传身教。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机会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可以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典型人物为学习榜样,引导学生学习他们对祖国、对人民、对家乡无限的忠诚和热爱;让学生以书中的人物为楷模,树立自己成长的目标,从生活小事做起,用心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写好每一份作业;让学生形成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把书读好,把人做好,把学生当好,成为积极、阳光、上进、朝气蓬勃的好学生。

(五)借助传统文化节日渗透

中华传统文化节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根植于中华大地的文化瑰宝,传递着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在现阶段,它更是一种文化精神,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这方面的知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还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民族自信,增强爱国情感。

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几篇课文——《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都与传统文化有关。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这篇文章写到了春节的很多习俗,如穿新衣、贴对联窗花、挂灯笼、吃饺子、放鞭炮、发红包、守岁、拜年、祭祖等,这些传统风俗承载着中国人民最朴素的愿望,能让学生借助课文内容,挖掘深层次的知识[5]。年,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精神图腾,年以红色为底色,象征着红红火火、团团圆圆,是中国人民最美好的心声。教师可以以这篇课文为参照,让学生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风俗,让他们以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为荣。在课后实践作业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我国各个民族过年时的风俗,并为写作做好生活积累,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六)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1.营造浓郁的教学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沉浸在美好的氛围中,投入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学生带入教学场景,使学生不由自主地爱上语文课堂,与同学一起参与学习讨论。教师要善于用导入环节,把学生带进美妙的文字世界,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带动下,积极探讨文字中蕴含的美。在这样的氛围影响下,学生必然会受到感染和熏陶,思想境界也会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

2.设计创新型传统文化作业

教师通过优化语文作业,让传统文化不断渗透到语文作业中,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还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例如,教师可以在生字词教学中设计猜字谜游戏,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还可以采用手抄报的形式,让学生将绘画与文字结合起来,这既能培养学生的绘画布局能力,也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6]。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尝试让学生写对联,让学生通过了解对联的发展历史、价值、用途,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3.开展传统文化知识竞赛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开展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如诗词接龙、国学知识竞赛、汉字听写大赛、古诗词朗诵大赛等,能使学生通过深入学习和交流,逐步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内在价值,让学生自由穿梭在传统文化的殿堂中,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达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目的。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借助语文教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于课堂,通过不断优化课程资源,使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不断提升,让他们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语文教学的优势,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新时代文明建设的推动者。

猜你喜欢
传统语文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