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国云(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院区儿童康复科)
小儿抽动症是儿童疾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慢性疾病,患病率为4%左右,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四肢抽动、脸部肌肉抽动等,病情严重的患儿还可能伴有自言自语甚至语言障碍。在患病期间,部分患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肌肉痛感、皮肤瘙痒感以及难以控制的肢体缩紧感等,还会出现紧张、烦躁、恐惧等负性情绪,从而导致患儿出现心理疾病,影响其健康成长。儿童的身体状况应得到家长的密切关注,在发现上述症状时需尽快就医诊断,确诊为小儿抽动症后要立即采取治疗。
中医药物治疗小儿抽动症的效果较为良好,治疗手段多种多样,其中药物治疗是首要治疗手段,具体疗法如下:(1)静灵口服液。成分主要包括女贞子、五味子、知母、石菖蒲等,3~6 岁的患儿用药频率为2次/天,单次用药剂量维持在4~5 毫升。7~13 周岁的患儿用药频率为2 次/天,单次用药剂量为10 毫升。13 周岁以上的患儿用药频率为3 次/天,单次用药剂量为10 毫升。静灵口服液具有宁神益智的功效,是治疗小儿抽动症的有效中药之一。(2)多动宁胶囊。成分主要包括化橘红、茯苓、黄柏、远志等,3~5周岁的患儿用药频率为3 次/天,单次用药剂量为1粒(0.38 克)。6~8 周岁的患儿用药频率为3 次/天,单次用药剂量为2~3 粒。9~12 周岁的患儿用药频率为3 次/天,单次用药剂量为3~4 粒。13 周岁以上的患儿用药频率为3 次/天,单次用药剂量为4~5 粒。患儿服用多动宁胶囊一方面可降低自身社会阈值,从而控制其不正常肢体动作,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减少大脑皮层组织的血流量,增强患儿的注意力,消除自身易冲动因素。
西医药剂治疗较中医药物治疗相比效果略差、方式略少。但由于其治疗周期短的特点,大大提升了小儿抽动症的治疗效率。因此西医药剂治疗的应用场景极为广泛,是治疗小儿抽动症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多巴胺受体阻滞剂、一些抗精神失常类药剂等。此类药剂对小儿抽动症的改善极为迅速,但由于大部分药剂本身带有刺激性成分,患儿在治疗期间可能会出现嗜睡等不良现象,因此在使用西医药剂的过程中,诊治医生应密切观察患儿状态,及时调整药剂量与注射频率,以免较为强烈的副作用出现。
经过我国多年的临床经验拓展与总结,针对小儿抽动症的诊疗手段目前较为成熟。其中,中医内外治疗法的副作用小、方式多、稳定性强,但其治疗效率较西医药剂治疗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而西医药剂治疗同样存在一些例如副作用强、无法根治等缺陷。因此对小儿抽动症的治疗理念应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法。
对患儿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消除患儿自身紧张等负性情绪,同时也要注意患儿饮食的营养搭配,通过饮食以及运动等方式加强自身身体素质,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活泼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