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潇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对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出全面部署,并要求“着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升新时代党建质量”。巴南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全面履行“抓乡促村”职责,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确保以高质量党建赋能乡村振兴。
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必须始终突出村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持续抓牢基层基础,努力把每个村级党组织都建好建强。抓实组织体系提能。常态化加强村级班子运行情况回访研判,推进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健全“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联系户”的多级组织体系,确保上下贯通、执行有力。聚焦推进乡村振兴迟迟打不开局面、带领群众发展致富能力弱等问题,持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推动农村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积极探索推行“跨村联建”模式,推动村与村、村与企业、村与入驻单位开展党建联建,蹚出“党建领航、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的新路子。推动队伍建设提质。突出“选育管用”,持续加强村“两委”特别是带头人队伍建设,深化书记队伍提级管理,全面落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区委组织部备案管理和人选区级联审,完善“一肩挑”后村级班子运行机制和管理监督措施,推动“领头雁”发挥作用。促进村(社区)干部能力提升,整合组织、农业农村、民政、党校等力量,持续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扎实抓好村(社区)“两委”成员特别是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全覆盖培训,做到每年都由区级轮训一遍。突出以打造可看可学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带、示范点为引领,组织村干部观摩学习,开展“擂台比武”,强化“实战练兵”,形成见贤思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夯实基础保障提效。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积极推动政策、资金、项目、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让村级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抓工作落实和联系服务群众。严格对表“15分钟服务圈”要求,制订落实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优化提升三年计划,用好专项资金,补齐服务群众工作短板。大力推行“中心+站点”模式,实行村(社区)干部、办公地点、便民事项“三下沉”,让群众少跑腿、有事就地办。持续落实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稳定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健全村(社区)干部报酬待遇动态增长机制,充分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必须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充分激发人才活力、发挥人才作用。静水深流做好人才引育。坚持引育并重,注重拓宽渠道,通过从乡村致富能手中培育、从外出返乡能人中回引等举措,持续将农村优秀人才吸收到党组织之中,组织到乡村振兴一线。突出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一线流动,采取定期走访摸排、发布创业就业机会清单等方式,深入引导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退休人员等返乡就业创业、服务乡村发展。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计划,开展村(社区)干部学历提升行动,鼓励和支持在职村(社区)干部参加学历教育,推动45 岁以下村(社区)干部早日实现大专以上学历全覆盖。想方设法激励人才建功立业。坚持依托农村广阔舞台,深入实施《巴南区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方案》,落实各类人才服务乡村评价、激励机制,搭建乡村振兴人才展示平台,推动更多农村优秀人才“破土飘香”。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积极组织乡村科技人才申报市级重大人才工程和“重庆英才计划·乡村领军人才”等市级人才专项,在区“菁英计划”人才项目评选中加大扶持力度,不断推动农村优秀人才往“塔尖”靠拢。认真抓好人才政治引领工作,注重在编制岗位、人才招聘、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农村优秀人才更多支持,持续选树一批乡村人才先进典型,有效激励人才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着眼长远涵养源头活水。着眼把致富能手、优秀农民工、非党员村(社区)干部培养成党员“三个培养”,滚动实施农村发展党员两年规划,确保每个村(社区)每两年至少发展1名党员,每个乡镇(街道)每年新发展党员35 岁以下的不低于50%,涵养更多“源头活水”。坚持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常态摸排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人员、回乡大学毕业生等群体情况,按照每村(社区)不少于2名的标准择优物色合适人选,储备村级后备干部并建库动态管理,推动人才规模不断壮大。
有效的社会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必须始终把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完善村级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创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教育引导村(社区)干部自觉运用法治精神审视基层治理、运用法治思维谋划基层治理、运用法治方式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突出治理有效,深化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制度,落实党务、政务、财务、服务公开制度,促进村民自治有效开展。持续深化党支部联系点制度,推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逐级包村联户,加强联系走访服务群众,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深化农村党员积分管理。坚持分门别类、精准精细,针对农村党员队伍多样化、差异化的实际,持续探索农村党员分类积分管理,着力增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其更好地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化在乡村振兴一线建立党支部(党小组)、组建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先锋岗等做法,深入组织农村党员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志愿服务,就近联系服务5到10户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着力破解普通党员作用难发挥问题。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依托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农村党员冬训等载体,采取“百姓名嘴”宣讲、院坝会等形式,深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千家万户。持续强化村规民约作用,推进移风易俗,引导村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健全防范和整治“村霸”问题长效机制,加大抓党建促农村宗教治理工作力度,努力为乡村振兴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