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评论员 胡 蕊
自2020 年疫情发生以来,在海量的疫情信息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专家的判断,特别是各类自媒体往往乐衷于在标题中使用“专家说”这样的字眼博人眼球。最初,因为公众对疫情的认知较少,而专家的判断又总能及时为处于慌乱之中的人们解疑释惑,因此,在一段时期内,“专家说”赢得了公众的极大信任,作出这种言论的专家也被人们称为权威专家。
但随着新冠病毒不断变异,疫情的发展形势不断变化,专家们对于病毒的研究和疫情发展走势的判断也在不断完善调整。有时,个别专家的判断可能赶不上疫情形势的变化;有时,专家基于现有的认知也会对防治病毒作出不是那么正确的判断;有时,专家在某个具体场合针对某个具体事件而讲的话,却被断章取义,被夸大了适用范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些人不再相信“专家说”了,甚至无论专家说什么,都会遭到质疑或群嘲。
诚然,在普通人看来,从事多年科学研究的专家,具备专业而广博的知识、拥有丰富的信息来源,他们的观点和建议就应该是科学的。但是,我们崇尚科学、尊重专业,却也不要过度迷信专家、盲从权威。人非圣贤,专家也不是“万能”的,即使是最权威的专家,所作的判断也要受当时的条件限制,也不能保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说出的话都绝对正确,他们也有认知边界,他们对事物的研究也需要过程,也会有预判失误的时候。但只要他们是出于专业和良知,是在当时的条件下作出的真实和理性的判断,就应该赢得公众的信任和尊重,至少不该受到侮辱和谩骂。
新冠病毒如此复杂,在这场较量中要想赢得最后的胜利,就必须依靠科学,重视专家的意见建议。集聚各方面的专家参与到政府决策中来,听取不同的“专家观点”和“专家建议”,是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的需要,也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处理各种复杂问题与矛盾的需要。这就需要全社会有正确看待“专家说”的雅量,能够听取和吸纳不同专家的观点与建议,最终,使那些专业、理性、负责的“专家说”成为科学决策的依据,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
也要看到,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通讯社、手机就是传播平台”的当下,确有一些所谓“专家”,未经深入研究就随意发表观点,博取流量,而这也是被动接受海量信息的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挑战。面对各种媒介信息,我们要逐步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做成熟、冷静、独立、理性的判断,做全面、客观、科学、辩证的思考,及时关注官方和主流媒体信息,避免被表达各异的信息裹挟着走。
尊重但不盲从,应是对“专家说”最好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