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评论员 隋安辉
1月3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在会上指出,“‘乙类乙管’措施落地见效,目前全国整体疫情已进入低流行水平,各地疫情保持稳步下降态势。”这意味着,我国疫情防控工作正式进入新阶段。这得益于国家防控政策的及时优化调整,得益于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他们用无私付出为人民尽快回归正常生活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在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伊始,以钟南山、李兰娟院士为代表的专家却因为一些关于疫情的言论遭到了某些网友的质疑甚至责难,这些“不友好”的声音极大地伤害了“医者仁心”。
我们不应忘记,社会生活回归常态的背后是无数医务工作者坚守一线的付出。过去的三年,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用生命护佑使命。我们不会忘记,那一道道被口罩勒出的印痕,一双双熬红的眼睛,一次次拼尽全力的抢救……“你若生死相托,我必全力以赴”,这是医者仁心的承诺,更是“白衣战士”的誓言。在抗击疫情斗争中,广大医务工作者不惧危险、不怕困难,用血肉之躯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给病毒肆虐的漫漫黑夜带来了光明。
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对于我国疫情防控的贡献有目共睹,值得全体中国人民尊敬。优化调整防疫措施,这是国家根据病毒自身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因时因势作出的科学决策。病毒频繁变异,而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始终不变的,是不放弃每一名患者的坚决行动,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他们保持一颗赤诚的医者之心,以专业和良知作出当时当下正确的判断,我们绝不可奢求他们能“神机妙算”。
面对世纪疫情,医学专家不断在科研领域寻求突破,才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使我们对病毒的认识不断深化。但医学专家也是第一次面对新冠病毒,探索中也难免有一些不确定性,需要的是大众的理解和支持。如果没有钟南山院士和流行病专家埋头研究,我们现在对于新冠病毒的认识恐怕还是一头雾水。行医,是爱的艺术;敬医,同样是爱的艺术。这需要全社会每一个人给予他们应有的理解和尊重,汇聚点滴之力形成尊医重卫的浓厚氛围、良好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人心齐,泰山移。我们要呵护“医者仁心”,使为众人抱薪者,也感受薪柴之暖。
远望方觉风浪小,凌空乃知海波平。春节假期消费火热,折射出我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展现出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只要大家团结一致,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筑牢群防群控防线,我们就一定能战胜这场疫情,走向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