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良
2028年,又一轮农村土地承包权结束,将会迎来新一轮土地的使命翻转。
纵观农村农民土地的存在现象,透过本质,等级分化演变严重,贫富差距十分明显。
历史是经验的沉淀,是效能的教科书,更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镜鉴。
上层建筑是在特定历史条下形成的,时代变迁,方式也在变。长期的累积,在土地承包中出现诸多矛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978年,安徽省小岗村18位村民按下红手印,联名要求分田到户,轰动全国,成为包产到户的首创者。而今浙江省的18位农村干部联名发出倡议,要求强化集体经营,实现共同富裕,两者的方式截然不同,应该说特定的时期有特定的要求,两者谁也没有错。
三十多年前,土地贫脊,干农活集体出工大呼隆,种地大多数是人力操作。由于是采用大呼隆的经营方式,混工,怠工现象不足为奇。导致农民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做官的家人,干轻松农活,挣高工分。勤劳实干的农民干脏活、累活、重活,工分挣的却低,这就是人的等级差别,形成多数人心里有怨气。就当时而言,实行包干到户,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粮食产量倍增,是效能机制的转化。
随着计生条例的实施,人口极大缩水。一家一个孩子,谁也不甘心让小孩面朝黄土背朝天,当地球“修理工”,农家人纷纷进城,为小孩能到城里生活、读书等提供条件。这样一来,自然种田人少了,土地出现荒芜的现象比比皆是。种种迹象进程表明,土地改革又出现新的剧本,允许土地大面积流转,形成家庭农场和集体农场,产生了一个新的飞跃。科学种田,机械化作业,奠定了农业的根本出路。
长期的产能积累,意识形态的转化,主、客集中体现,多元化的层出,人的思维再次高度集中,土地的从属,大环境的趋势影响,集体化所有利大于弊。
窥一斑而见全貌,我们本地,土地是按人口而划分的,部分集体预留土地交钱发包到个人。毕竟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唯有真正视田如宝的人,靠种为生的人,才愛惜土地。即使每亩收入500元,上缴400,还攒100元,苦点累点花点力气,有点剩余能量,总比没有的强。各行各业都有文化成分,土地文化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农民在土地上更新种植品种,改进农业技术,增加创收模式,奠定了土地文化翻新篇。
在新概念,新趋势下,土地流转又产生了极大的不均现象。掌握预留土地多少的村组干部,悉知流转后土地产生的收入效益比例,从速出钱购买部分集体预留的土地面积,一年付出十年纯收入。现在流转金每亩一千多元,同样3口之家,人均2亩为标准,老实农民每年也就6000多元。而预先知晓内幕的人,也是3口之家,人均5亩,他的收入每年15000元,这是什么概念,贫富差别又产生新一轮的极限。
换个话题,比如地方建设,厂企征用土地,铁路、高速专用,谁家的土地多,包括预先交钱购买的人家,那补偿比例又是一个突出矛盾。人均主义,共享意识出现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疾妒、矛盾性问题屡屡发生,给和谐二字加上了桎梏。
三十多年前的土地大包干,现在的土地流转。通过漫长的循环,实践出真知,唯有土地归集体所有,一切收入归集体支配。消除差别,保障供给,才能确保农民安居乐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富国强。
专家刘守英解读二十大精神《建设农业强国的土地基础》中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关键是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健全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以农地制度改革、宅基地制度和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以及建立城乡统一土地权利体系构筑农业产业革命、乡村系统重构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
农村土地的权属集体化,有效均衡靠种地收入的农民经济上的价位差。科学管理,科学种田,唯有集体化才能更新现代农业的高速发展,缩小农户与农户之间的贫富差。
权属集体化,对二轮土地承包后出生的人口,没有一分土地,将会迎来均等化。有效的促进二胎化的生育,将是一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