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无人机航拍的媒体应用价值

2023-03-21 20:57杨斯达
中国科技纵横 2023年22期
关键词:航拍

杨斯达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运用无人机的飞行拍摄技术。无人机拍摄技术可以为传媒提供更全面、生动的视角,更好地满足大众需要。不仅能为传统媒体注入新的活力,也能为新兴媒体的发展创造机遇。将无人机用于媒体拍摄,可以提高媒体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对媒体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无人机航拍的概念

无人机航拍是无人驾驶飞行器进行航拍和摄影的技术。无人机可以通过自身的飞行性能携带摄像机装置,在空中俯视、跟踪某一目标,实现多个角度观测目标。无人机可以进行空中摄影或按照预先设定的路径自动驾驶并完成空中摄影。无人机不仅可以提供更全面、真实和直观的观察视角,还可以拓展人们的视觉想象力,为拍照和摄影带来新的可能性[1]。

2 无人机航拍的优势

2.1 低能耗、高产出,成本优势明显

在无人机价格降低前,国内媒体拍摄航拍画面时,通常使用有人驾驶的飞行器,一般为直升机或飞艇。例如,南京台2003 年拍摄的城市宣传片《金陵畅想》,使用租赁的直升机进行拍摄,虽然载人飞行器拍摄的画面质量较好,但成本昂贵,审批手续繁琐。与载人飞行器相比,一架普通的消费级无人机只需3000 元,而最新款高档无人机也仅需2 万元,价格比一台专业摄影机低得多,租赁费用更低,成本优势明显,性价比高[2]。

2.2 视野广,实用性突出

如今的消费级无人机大多是小巧轻便、功能齐全的,非常易于携带和使用,可以满足快速切换场景的需要。虽然无人机体积较小,但它们在空中表现卓越,在飞行控制者的操控下,可以得到广阔的视野和优质的画面效果。在大型、三维和其他特定环境下,它们也可以发挥出良好的影像效果[3]。

2.3 高智能、超灵活,创作空间丰富

航空摄影图像的质量与技术和无人机的飞行特性密切相关。无人机能给操控者带来良好的操控感、灵活性和创造力。目前,国内消费型航空摄影设备的光学系统、数字采集系统和图传系统均有较好的性能,且具有较高的智能化和操控性。图像传输的高分辨率、云台的超稳定、导航的灵敏以及更长的持续寿命,使整个拍摄过程更加从容、准确、稳定和安全。操控者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技巧,使拍摄作品更加生动、透彻,增加拍摄作品的纵深感[4]。

3 无人机航拍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媒体应用价值

3.1 全知视角,纵览新闻现场

“全知视角”也被称为“鸟瞰视角”,它可以使被报道的目标获得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目前新闻报道中,有80%的画面都是无人机拍摄的。无人机可以在50 多米高空飞行,全方位鸟瞰新闻现场,克服常规横向或纵向拍摄的不足。

2019 年3 月2 日到2019 年3 月15 日,央视《新闻联播》每天以1 分钟航拍报道作为结尾,这1 分钟来自央视航拍节目《美丽中国》的精彩片段。该节目80%的画面都是以空中视角进行拍摄的,展现了众多美丽风景,令人叹为观止。在播出的1 分钟画面中,超过80%的画面都采用了大规模的无人机现场拍摄,以全方位、立体化的视角展现了中国各省的历史人文景观、自然地理风貌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5]。

3.2 一镜到底,还原新闻事实

将无人机应用于一镜到底等长镜头拍摄,是一种最真实反映新闻现场实际情况的拍摄方法。这种拍摄方法不会经过刻意编辑,避免了主观性,使报道呈现最原始和完整的状态,最大程度还原了事件的原貌。随着技术的进步,“一镜到底”不再是单一的拍摄手法,而是要善于结合多种拍摄方式[6]。

如今,使用无人机的长镜头拍摄已经得到了大众媒体的认可,并在一些新闻跟拍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一镜到底的拍摄方式可以还原新闻真实情况,使无人机的拍摄效果更具个性化。例如,在新闻纪录片《航拍中国》第二季中,使用了2 分钟的一镜到底展示了“川菜”“川剧”的生产过程、呈现方式以及观众互动反响等过程。通过无人机跟拍服务员,一镜到底拍摄了“一盘菜”的路径,无人机航拍不仅展现了现场热闹场景,还从不同角度拍摄出了非常具有生活气息的画面。

3.3 反应迅速,增强新闻时效性

媒体经常强调,“及时为消息的命脉”,而无人驾驶飞行器比以往的高楼、旋翼机等工具更具时间优势。无人机重量轻便,易于携带,能够在紧急事件中大大缩短记者们的准备时间,为他们提供更快速而精准的报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无人机的表现具有三个特点。第一,敏锐捕捉时事。在地震、洪水、火灾等灾害发生时,无人驾驶飞机能够快速到达灾区,占据最大优势。第二,机动灵活。无人机能够灵活追踪新闻对象。第三,定位精确。无人机可以在高空盘旋,记录新闻现场细节,并准确记录新闻对象的变化[7]。

在灾难新闻中,利用无人机的优点和特性,可以在极端工作条件下高效地获取新闻素材,最大程度实时呈现新闻对象变化过程。例如,2018 年8 月20 日,四川地区发生了一次特大暴雨,导致严重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由于新闻媒体无法及时到达现场,四川电视台立即派出一架无人侦察机,现场拍摄和实况报道阿坝、雅安和乐山等9 个城市的受灾情况,并协助搜救人员快速定位和疏散了7.3万名受灾群众,在紧急新闻事件出现时,无人机的时效性优势得以彰显。

3.4 操作简单,节约拍摄成本

无人机可以全天候、不间断地进行拍摄,从而大大减少记者们的拍照费用。传统的航空摄影通常采用旋翼式或固定翼式飞行器收集俯拍角度的图像。这需要各大媒体机构购买或租赁一架飞行器,雇用一名拥有驾驶执照的驾驶员,不仅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和时间,还会消耗大量精力。相比之下,无人机的成本和使用要求更低。例如,新华社首次推出“新闻无人机”,摒弃了传统费时、费力的落后方式,在新闻直播、新闻摄影、新闻记录等方面推出了“飞行模式”[8]。

4 无人机航拍在媒体应用中的融合发展和实践路径

4.1 无人机+5G+新闻直播

利用无人机技术和5G 技术,进行现场直播,彻底颠覆了以往的多个并行视角的报道方式,给观众带来更优质的视觉体验。在应急灾害、大型主题报道和专项生产中,充分利用5G 高带宽、低时延的特性,与传统电视新闻进行更深度的结合,达到最优质的新闻传播效果。在突发灾难中使用“无人机+5G+直播”的方式,可以保障记者的安全,及时传达现场消息,增强了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在大规模的专题直播中,航空镜头和无人机镜头的优点得到了充分发挥,提高了新闻的质量和观感,特别是在重大事件的现场转播中,加强了庄重感和真实感[9]。

4.2 无人机+大数据+全媒体

大数据技术已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一项关键技术,将大数据技术与无人机进行有效融合,可以提高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全面性。数据采集、分析与展示是大数据技术的三大关键。无人机在数据收集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将大数据技术与全媒体运作相融合,可以给传统的新闻报道带来全新的思考方式和视角。大数据的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使新闻的选题、采编、报道、后期反馈等一系列的流程变得更有效率和更具科学性。比如,海南电视台推出的《畅行365》,这是一个“无人驾驶+大数据”的节目,利用无人驾驶飞机拍摄,并在各条道路上进行巡检,收集到海量的交通信息。通过记者出镜的方式,对“无人机+大数据”进行展现,为观众提供更为精准的出行路线指导,从而节省市民的交通时间成本,打通城市交通大动脉[10]。

4.3 “无人机+AR+VR”,打造“沉浸式”新闻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电视新闻的交互式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电视屏幕。如今,出现了跨界产品“无人机+AR”“无人机+VR”等,这些新技术和新产品能够使用户在观看电视新闻时拥有不一样的体验感。通过“无人机+AR+VR”三方融合,无人机航拍实景的基础上,形成了360°VR 全景视频,并融合AR 技术,提供了更加多元的信息展现形式。这不仅使观众体验到了与众不同的电视新闻,还丰富了新闻报道在传播中的展现形式。在2019 年的两会报道中,央视、新华社、人民网以及各省级媒体都使用了“无人机+VR+AR”的技术进行报道。例如,央视网的《全景沉浸看报告》,对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解读。在这篇报道中,采用了“VR+AR”技术,全景展示了两会的第一现场,用户可以以第一视角感受现场氛围,促进了交互式体验,加强了新闻沉浸感,提升了新闻的价值。

5 结语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摄影技术的不断改善,无人机在新闻媒体应用和报道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新闻媒体以优秀的内容和现代的技术为基础,创新地将它们进行了整合和连接,实现了电视新闻信息可视化呈现,突破了常规拍摄流程的各种限制,可以在短时间内传播消息,实现新闻的价值最大化。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持续发展,新闻传播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新闻的内容被重新构建,并不断产生新的视觉和听觉体验,有效促进了媒体的整合、创新和变革。

猜你喜欢
航拍
淮委组织完成黄河故道航拍调研并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复苏
一种无人机航拍目标的长期跟踪算法
航拍下的苗圃与农场
航拍巴彦呼硕
无人机航拍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航拍,苍穹下的醉美视角
基于航拍无人机的设计与调试
难忘的航拍
AirCraft航拍辅助软件
聚焦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