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宏
(石家庄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河北石家庄 050035)
第一,科技资源孵化是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科技资源孵化有利于河北省构筑一个持续性和竞争性的创新环境,有利于加强科研机构与产学研的深度融合,通过促进河北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河北企业的区域创新创业生态,提升其创新能力,助推区域创新驱动发展。
第二,科技资源孵化是实现河北省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省科技厅正努力构筑一个完善的产业链,以支持河北省的科技型企业的集群和发展。同时,积极投资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并将其作为河北省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1]。为了促进河北省的经济增长,省政府正努力完善“双创”环境,并不断改善孵化机制,使其具备更多的功能和潜力。
第三,科技资源孵化是全面实现创新创业升级的重要抓手。通过创建特色载体、改善企业的创新创业环境、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这一环境的持续改善,这将成为河北省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近几年,省市各级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供给,促进创新创业政策在孵化器落地。各地市将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纳入地方规划,对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进行精准施策,出台了促进孵化载体专业化发展、规范运营、资金支持、人才招引等政策措施。如唐山市、衡水市、雄安新区等分别新出台了孵化器认定和众创空间备案管理办法;邯郸市等出台了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年度绩效评价办法;沧州市、承德市、石家庄鹿泉区等出台了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保定市出台了支持企业科技创新8 条措施等。2021 年,各市共出台涉及科技创业孵化相关的政策文件20 多个,形成了省、市、县支持孵化器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
2021 年度全省孵化器火炬统计显示,全省入统孵化载体共966 家,其中孵化器298 家、众创空间668 家,孵化载体使用总面积711.67 万m2。载体管理服务从业人员1.04 万人,创业导师队伍1.36 万人。全年各类载体开展创新创业和创业教育培训活动2.12 万场次。在孵企业和常驻团队数量2.6 万个,孵化器累计毕业企业6093 个,众创空间当年服务的初创企业和创业团队2.2 万个。
从区域分布来看,石家庄正在积极推进创新驱动,以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作为着力点,已经拥有11 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保定市正在积极构筑京雄保协同创新的新型高地,以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拥有180 家以上的孵化器,使其成为河北省最具影响力的创新型孵化基地。雄安新区首批认可5 家孵化器,加快中国科学院雄安创新研究院的发展。张家口市利用冬奥会的机遇,构筑起2 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冰雪产业园区。邯郸市则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大学与企业合作、创新型企业创立、园区引导发展,累计创办118 家市级及以上的孵化中心。邢台市则制订“立起来的小开发区”,2021 年40 家众创空间将被纳入市级着力发展项目。
近几年,河北省民间孵化载体的市场化经营正在逐渐提高,尽管孵化载体的数量正在逐渐增加,但是依旧面临着财务困难、经济模式单一以及管理机制欠佳的问题,以提供物理空间为主,对于在孵企业亟需的创业辅导、融资服务、组织管理、公共技术服务等方面还不完善,导致孵化效果不够理想[2]。另外,孵化器运营者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孵化服务和基础业务支持能力不足,缺乏高质量的增值服务,能持续盈利的孵化器很少。由于内部供给系统薄弱,难以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潜力较小,使孵化企业在成长与发展之间出现了脱节,并且后期的发展也受到限制。同时,相关的政策制定者依旧掌控着资源的分配权,而市场尚未发挥先天的主导地位,妨碍了科技企业孵化载体的发展,尤其是民营性质的孵化载体。
当前,社会经济环境错综复杂,载体的运营管理者、创业者以及相关的服务者的素质存在着明显的缺失,其学历、工作经验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且工作人员流动性比较高,迫切需要建立一支具有深厚知识积累、良好沟通能力、较强团结协作精神的创业者团队,以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为推进当前的经济环境做出积极的贡献。而初创企业通常只拥有专业技术,在管理方面还有所欠缺,缺少专业管理人才,需提高载体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以促进企业的发展[3]。
一部分孵化器在创建之初缺乏明确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导致其孵化的企业产业集聚度低,竞争力不足。载体发展初期主要以综合型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主,尽管初期汇集了大量初创企业,但由于缺乏对入孵项目的研究和评估,使入驻企业增多,优质项目稀缺,创业环境恶劣。另外,商业模式升级进程推进缓慢,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领域相关的科研机构等企事业单位协作程度较浅,难以满足在孵企业对产业生态、科技支撑等方面的增值服务需求,且孵化载体存在缺少专业岗位的孵化人员、孵化人员流动性大等问题[4],河北省的许多孵化载体正在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其中35%的孵化器拥有专业的岗位,但由于缺乏充足的培训指导,专业人才的大量流失,使孵化器的发展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
创投资金是初创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保障企业资金充足的同时,为企业带来了更多发展机会。长期以来,孵化载体资金均直接或间接来自政府政策支持,部分较成熟孵化载体自身设有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创投基金(资金),但载体自设的引导资金略显乏力,存在一定的不足,缺乏外部社会资金对载体内企业的刺激与推动[5]。河北省的科研机构缺乏足够的资金和专家推动新兴科技,导致河北省重点和热门领域的科研机构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此外,由于缺乏产业链和产业生态的支持,河北省的科研机构难以在“大孵化器品牌和体系”中脱颖而出。
为了更好地促进科技发展,政府部门需采取一定措施,比如调整财政投入、有偿投资等,降低企业对政府部门投资的依赖性。此外,政府部门必须引导社会参与科技发展,并不断探索科技发展的新模式。在孵化器的日常经营和管理过程中,需以企业和市场的模式经营,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确保孵化器的持续健康发展。通过“资金池”增加参与度,扩大孵化器的融资来源,增强其抗风险能力。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新兴的研发机构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的关注,并得到资金、技术、人才、管理、服务等支持,在不同的领域探索,以建立更好的商业模式。通过信息共享、特色活动打造和专项政策支持等,协调促进一批硬科技企业优先到产业匹配度较高的园区落地发展,打造“共享、共融、共赢”的创新创业生态,满足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
首先,通过实施灵活的招聘策略提升河北省的人才储备。利用“政府-高校-企业”的招聘优惠措施,通过组织各种招聘活动、提供招聘平台、鼓励高校和企业参与招聘,扩大招聘规模,引进转化跨学科交叉人才、科技创投人才、知名职业经理人等。为了更好地吸纳和留住优秀人才,可实施灵活的招聘政策,并加强对外部专家的招聘和培养。组织一支在线的专家团队,利用互联网技术支持和促进人才的流动,以增强科技企业的竞争优势。
其次,为企业和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才的需求,可打造“一键筛选”“一网通办”等人才数据平台,以及更多的激励措施,以期达到更高的服务水准,更好地促进人才的发展[6]。
最后,为了更好地满足孵化器的发展需求,坚持以“专业的人做好专业的事”为原则,加强对孵化器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培训,提升孵化器从业人员的专业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
作为一种新兴的孵化机制,专业型孵化器不仅具备传统的孵化服务,还注重产业导向,不仅关注企业的需求,还致力于为企业和个人带来最佳的投资回报。基于当前的资源和环境,需建设一个专业的孵化平台,旨在帮助当地的企业提升竞争力,并促进当地产业的整体增长。通过对当前市场趋势进行分析,为企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更好地推动经济增长,从初期的孵化基础开始,根据当地的产业特点,确保企业的发展目标。为更好地支持这一过程,应借助当地的优势教育资源,如中小企业、大学和研究部门,进行专业的支持,并为公司创造研发、检测和生产实践提供平台。
另外,瞄准重点领域,努力集中突破,引导双创孵化载体聚焦河北柔性电子、生命健康、生物制药、集成电路、低碳节能等未来产业细分领域,贴近产业链创新需求,以服务对象、孵化条件和服务内容的高度专业化为目标,配置和集成各类创新要素,推动孵化载体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既要聚焦前沿尖端技术和产业,又要高度重视现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交叉融合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力度,培育硬科技领军企业。
首先,积极探索“政府+头部企业+大学(研究院)”协作创新的可能性,大力引导龙头企业发布针对当地市场的特色产品的需求排行,并且积极引导拥有先进研究能力的大学、科研机构和创新型的研究小组参与其中,以促使技术的跨界融合,激发更多创新型项目的诞生。“链主型”和“部门+高校+链主型企业+人才”应共同努力、精诚合作、融通创新,“链主”企业通过其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和协同创新组织动力,构建产业链生态圈,与大学(研究院)共同打造具有高度发展潜力的技术创新中心,进一步激发创新资源聚集,坚持高质量发展,迸发区域创新创业活力,提升产业孵化能力。
其次,为了促进孵化器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一定措施,对孵化器加强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并为其招募到符合要求的专业运营人员。根据不同的目的,如培养企业家、搭建孵化平台、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改善企业的服务水准,实施相应的激励和处罚措施[7]。
最后,利用“飞地孵化”和“空中走廊”的模式,充分利用海外的优势,对标国际,拓展全球创新合作网络,构建符合国际规则和中国特色的跨境孵化协同服务体系,实现“走出去”“引进来”双向融通,营造国际一流创新生态,打响全球品牌。也可以建立公共实验室,并向所有的创新者开放所有的信息和资源,包括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等。除此之外,积极引进国家级检验中心或与其合作,并构筑一个专门的技术成果转移平台,以满足当前的经济需求,并且可以帮助当前的创新型企业实现跨界融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培育新动能,从而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孵化载体的数量急剧上升,吸引了更多的创业者,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因此,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更加明确,企业应加强孵化载体的市场化运作、引育专业化管理团队、引导孵化载体专业化发展、构建多类型孵化体系,多措并举,打造具有品牌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专业型孵化器,推动当地经济实现高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