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少玲
(1.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图书馆 广东东莞 523820)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成为时代命题。2020 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要求公共文化部门加快构建红色阅读空间,依托红色阅读空间开展红色阅读服务,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推广氛围[1]。 2021 年11 月8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强调:“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文化、汲取奋进力量。”[2]在学界,“中国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弘扬建党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全国红色文化学术交流会等研讨会议相继召开。在这一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顺应发展形势、回应时代召唤,积极承担起了红色文献资源的征集整理、服务推广职责,并基于丰富的红色文献资源进行开发探索,取得了积极效果。梳理实践进展,剖析典型案例,解构发展途径,对助力公共图书馆交出时代答卷具有重要价值。
(1)收集及整理红色文献资源。21 世纪初,一些公共图书馆已经开始着眼于红色文献的社会征集、整理和保护[3],红色文献资源的收集、分类和整理成为馆藏有红色文献资源公共图书馆的日常工作[4]。从2021 年开始,河北省图书馆、海南省图书馆、贵州省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等省级公共图书馆加大了红色文献资源资料的征集力度,面向全社会征集与地区革命历史有关的红色文献资源[5]。与此同时,图书馆学界开始从学术视角探索红色文献联合目录、红色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红色文献资源联盟、红色资源共建共享、红色文献资源的征集甄别和修复等科学问题。
(2)构建红色服务空间。在专业意识驱动下,公共图书馆界已经建成一批特色红色空间。 如辽宁省图书馆的“东北抗联史料馆”、贵州省图书馆的“长征文献主题馆”、黑龙江省图书馆的“红色文献馆”、江西省图书馆的“红色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的“红色阅读空间”、太原市图书馆的“马克思书房”、临沂市图书馆的“沂蒙红色文献资料馆”、桂林图书馆的“桂林抗战文献中心”、舟山市图书馆的“红色阅读空间”、深圳市宝安图书馆的“红色文化空间”、石家庄市图书馆的红色书房、安徽宣城市图书馆的“红色文化阅读体验空间”、安徽省枞阳县图书馆的“黄镇纪念馆、枞阳名人馆”、杭州市余杭区图书馆的“红色主题区”、东莞市大岭山图书馆的“大岭山之歌红色文化展示中心”等。
(3)拍摄红色专题片。红色文献资源建设的一种实践方式是拍摄红色专题片。如重庆图书馆制作的《红色历史动漫专题片》《重庆抗战史迹》系列专题片、湖北省图书馆的《红色历史动漫专题片》、江西省图书馆的《江西革命旧址系列专题片》、山东省图书馆的40 集革命纪录片《山东革命往事》等。
(4)建设数据库或平台。公共图书馆红色文献资源建设的一大趋势是自建专题数据库或开放平台。如国家图书馆的“对日战犯审判专题文献数据库”、江西省图书馆的“江西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史料专题数据库”、重庆图书馆的“中国抗战大后方3D 数字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的“东北抗日联军专题口述史专题数据库”、山东省图书馆的“山东红色之旅数据库”、天津市图书馆的“天津抗战纪事”、贵州省图书馆的“长征红色记忆”、陕西省图书馆的“陕甘宁边区红色记忆”、安徽省图书馆的“抗战老兵口述历史数据库”、黑龙江省图书馆的“馆藏抗日战争文献图片库”、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广东辛亥革命图片库”、四川省图书馆的“长征四川记忆数据库”、湖北省图书馆的“红色历史文化数据库”、吉林省图书馆的“红色历史文化专题数据库”、山西省图书馆的“山西红色历史文化”、上海图书馆的“上海图书馆馆藏革命历史文献数据库”、南京图书馆的“江苏红色之旅”、江西省图书馆的“革命文献馆藏书目数据库”、湖南省图书馆的“湖南记忆多媒体资源库”、嘉兴市图书馆的“南湖文献数据库”、赣州市图书馆的“长征文献数据库”、临沂市图书馆的“沂蒙红色文献数据库”、庆阳市图书馆的“南梁红色革命专题库”、桂林图书馆的“桂林抗战文化专题资源库”、仪陇县图书馆的“朱德革命生涯文献数据库”、杭州市余杭区图书馆的“余杭红色记忆专题资源库”、东莞市大岭山图书馆的“东江纵队文献数据库”等。
建成的开放平台有2016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图书馆、国家档案局牵头共建的“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6];2019 年,上海图书馆开始建设面向知识服务的“革命(红色)文献服务平台”,实现了跨平台统一检索和面向数字人文的知识服务和数据服务[7]。
(1)举办红色讲座。公共图书馆的红色文献服务最常见方式是举办讲座。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将军军旅红色专题讲座、陕西省图书馆的“陕西党史大事件”系列讲座、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党史百年广西故事”系列讲座、上海图书馆的“追寻中共隐蔽战线的初心”专题讲座、首都图书馆的“永恒的赞歌——百年百部红旗谱中的共产党人”系列讲座等。
(2)举办红色文献展览。公共图书馆红色文献资源服务的另一种常见方式是举办红色文献展览。典型如安徽省图书馆的“安徽省公共图书馆联盟馆藏珍贵红色文献展”、辽宁省图书馆的“馆藏红色文献图文展”、南京图书馆的“红色的足迹——南京图书馆藏珍贵革命文献展”、山西省图书馆的“烽火三晋红色文华——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文献展”等。伴随着红色文献资源展览而发展起来的红色文献创新性开发展览,成为了红色文献资源服务的一大亮点。典型如吉林省图书馆“百年剪影 红色印记”剪纸展、浙江省图书馆的红色漫画大赛展、上海图书馆“以笔作刀枪——上海抗日漫画宣传队暨抗战漫画主题文献展”等。
(3)开展红色阅读推广活动。目前,公共图书馆红色文献资源服务最热门的方式是面向弱势群体、特殊群体的红色阅读推广活动。典型如山西省图书馆为儿童读者推送的红色历史动漫、青海省图书馆与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联合开展的儿童红色研学之旅、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与黑龙江省图书馆为视障人群举办的红色读书分享会、互助阅读活动与朗诵比赛等活动、西藏自治区图书馆在监狱开展的流动红色图书党史教育活动。在丰富红色阅读推广活动的同时,与社会力量合作开展逐步成为图书馆界行业共识。如马鞍山图书馆联盟联合社会各界开展的覆盖全域的“校地‘四史’”红色文献资源阅读推广活动。 基层图书馆也有不少亮点,如余杭图书馆的“红色故事进学校”“美丽洲故事会”活动、武安图书馆的“建党一百年 再起新征程”全国云灯谜大赛等。
(4)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在公共图书馆的红色文献资源服务中,红色研学活动格外亮眼。如湖南图书馆的读步课堂在2021 年主办了红色研学之旅系列活动,设计了8 条红色研学路线[8];广西贵港市图书馆开展了“探访红色革命根据地,再走红色之旅”研学游活动[9];天津图书馆创新图书馆文化服务方式,探索文旅融合新模式,以“阅读+实践”的形式带领小读者走进多家红色文化展馆开展读书活动,联合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天津觉悟社纪念馆、天津市体育博物馆共同开展“阅享红色经典重温光辉党史”主题游学活动[10];青海省图书馆与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联合开展的儿童红色研学之旅[11];湖南图书馆的“读步课堂”红色研学之旅系列活动[11];安徽省枞阳县图书馆借助“馆中馆”(“黄镇纪念馆”),与旅行社、左光斗纪念馆、义津方园展开合作,充分挖掘枞阳地方党史元素[12]。
公共图书馆红色文献建设与服务取得了以下成绩:一是公共图书馆红色文献的资源建设成为行业自觉行动,已逐渐建成了一批面向红色文献资源的服务空间、特色数据库和专题片;二是红色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形式多样化,对红色文献资源的内容挖掘案例逐渐增多,阅读推广活动丰富多彩,红色研学活动精彩纷呈;三是红色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开发成为趋势,数字挖掘、可视化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等在红色文献开发方面得以应用,初步实现了对文献主题的知识聚合和文献之间的关联,传统文献服务转型为知识服务探索,取得了一定突破。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资源建设的行业指南和操作规范缺位,特色专题文献数量不多,专题馆建设数量偏少,开发性不足;二是红色文献内涵的深度挖掘不够,如阅读推广的持续性、深入性、融合性不足;三是自建红色文献数据库数量不多,多为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技术建设平台,且内容单一、开放性不够、用户访问率不高,没有组织成为有序的知识资源并提供便捷高效的知识服务。
山东省图书馆藏有山东革命根据地红色报刊140 余种,其中红色期刊110 余种、红色报纸30 余种。2019 年以来,山东省图书馆启动了《民国时期山东革命根据地红色期刊汇编》《民国时期山东革命根据地红色报纸汇编》保护项目,编辑出版了《山东抗战文化丛书》(4 册),对馆藏红色报纸和期刊内涵作了深度挖掘。
一是与“学习强国”平台合办专栏。2020 年,山东省图书馆与“学习强国”山东学习平台联合推出《红色报刊悦读》专栏“传承红色基因——鲁图珍藏”,对馆藏山东地区红色报刊进行百期连载。每期推介的文章详细考证了红色报刊的创刊年、出版机构、刊期、开本、印刷形式、发行期数、发行量和停刊、复刊、终刊等情况。推介的文章穿插故事、漫画、诗歌等,力求生动,并配以发刊词、编后等以全方位介绍红色报刊。此后,又在“学习强国”平台开辟了“烽火印记——报刊中的革命文艺作品选载系列”专题,将馆藏红色报刊中的革命故事、文艺通讯、前线报道等发掘整理出来分享给广大读者。二是联合录制红色报刊推介视频。依托馆藏图书、报刊、照片等红色文献资源,结合省内珍贵革命文物,策划拍摄了40 集红色纪录片《山东革命往事》,通过实物和文献相互印证的方式,还原了峥嵘的革命岁月。该纪录片于2021 年9月在新华网、大众网、海报新闻客户端、齐鲁网、山东省图书馆官网等众多网络媒体平台发布[13]。
基于上述做法,山东省图书馆的红色文献资源开发工作总结为:第一,图书馆红色文献资源的收藏、整理目的是让文献得以利用。 红色文献资源是鲜活而生动的历史见证,承载着革命前辈的远大理想、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 要通过挖掘红色文献资源记载的历史事件,揭示文献内涵,让公众了解艰苦的红色岁月,深化红色印记,增强文化认同。 第二,专业理念、专业方法是图书馆红色文献开发的利器。山东省图书馆在“学习强国”山东平台《红色报刊悦读》专栏的稿件撰写,以及拍摄纪录片《山东革命往事》,均是用专业方法对红色文献全面整理、深度挖掘和系统梳理的结果,运用专业理念和专业方法,成就了山东省图书馆红色文献资源的服务创新。
2018 年是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山西省太原市图书馆建设了“马克思书房”。 书房设置有展览、阅读、宣传教育、交流研讨等四大功能区,被评为“2019年度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优秀项目”。
“马克思书房”向山西省内青少年读者、各级党政组织和政治理论爱好者推出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主要有:实施诵读马克思经典的“小小马克思”培养计划;策划和组织由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导团队授课、面向太原市中小学生的“少年公开课”;举办结合时政热点、为青少年普及党史知识的“少年党史故事汇”;开设为各级党政组织授课的“党史公开课”;定期举办马克思主义研讨交流、团体参观等活动,开展“走出马克思书房”党史主题宣讲活动; 推出由馆员对马克思经典著作进行导读分享的线上有声“秒懂经典”栏目;开展针对少儿的“红色小喇叭”、针对青少年的“少年朗读者”和针对成人的“微党课”系列活动[14]。
公共图书馆是人类传递知识、传承文明的专业机构,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本意和初衷,是让读者获取知识、传承文明。太原市图书馆“马克思书房”的所有阅读推广项目,其共同点是挖掘文献内涵,使读者既能获取相关知识又能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爱国情怀。
厦门翔安区图书馆策划出版的红色连环画,是图书馆红色文献文艺创作的典范,该案例在“第二届全国公共图书馆创新创意案例征集推广活动”中获奖,《论“翔安红色记忆”系列连环画的诞生和作用》一文入选福建省社科联2018 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其具体做法主要包括:
一是理清当地革命文化遗存。厦门翔安区图书馆派员驻村走访老人,将口述故事记录下来,聘请文史专家梳理战争年代的遗址、人物、重要事件等重要信息,理清翔安革命文献信息及革命斗争史。 随后结合在党史研究室和档案部门查阅到的资料对收集的材料进行核实、加工、编撰成完整的红色故事。 二是编辑出版《翔安红色记忆》系列连环画。 图书馆牵头成立了《翔安红色记忆》编委会,编委会成员踏遍翔安革命遗址,走访先辈亲属,拜访专家学者、乡贤耆老,力求生动刻画故事情节。 画稿经厦门党史专家审核定稿、出版印刷。三是系列连环画推广。 图书馆与区委宣传部、文明办、文旅局、教育局、关工委联合举办《翔安红色记忆》系列连环画首发仪式,为全区中小学、职校每个班级配发连环画,开展班级共读,举办征文、讲故事、演讲比赛,编创朗诵、答嘴鼓等活动。与党建部门合作,开展推介《翔安红色记忆》系列连环画、听红色故事报告、举办党员教育日活动。 将连环画分发到各村居图书室、社区书院、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驻翔部队等,开展红色故事宣讲团进校园、社区、机关、军营等巡讲活动[15]。
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红色文献资源建设和服务,关键是态度、理念和认识的结合与创新。态度、理念、认识成就了翔安区红色文献资源的专业化建设和服务。
东莞大岭山图书馆地处东江纵队抗日根据地,经过近20 年的积累,形成了东江纵队特色文献,建成了东江纵队文献数据库和“大岭山之歌红色文化展示中心”,该中心入选2022 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服务创新优秀案例。
“大岭山之歌红色文化展示中心”占地230 平方米,设有“数字文化长廊”“《大岭山之歌》词谱墙”“数据库检索平台”“东纵主题文献区”“民众抗战形象浮雕墙”“革命旧址体验区”“老战士重返大岭山”等功能区。通过技术赋能,文化长廊的数字大屏运用数字人文技术动态呈现数据库文献、图片、音视、视频资源,讲述东江纵队和根据地的故事。如瀑布流展现东江纵队老战士的肖像和革命简历,幻灯片不断轮播东江纵队发展有关的地图和形势图,浮雕墙展现了根据地老百姓支持抗战的事迹。“大家团结报”、中山书院、太公岭党支部等三个革命旧址的场景再现,述说着大岭山根据地的蹉跎岁月。互动区为读者聆听“大岭山之歌”、观看东江纵队纪录片、欣赏东江纵队红色文艺作品提供了数字化基础设施设备,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软硬件支持,为该馆红色文献资源开发及阅读推广创造了条件[16]。
红色文献资源开发既需要空间的依托和陈列,也需要数字化赋能,基于红色文献资源的数字化赋能空间开展的丰富多彩阅读推广服务活动,才能更吸引读者的参与。 数智时代的图书馆红色空间不能只有文献陈列,还要科学规划空间开发与建设,以数字化技术实现红色空间的功能和服务增值,提升空间的读者体验。
我国具有丰富红色文献资源馆藏的公共图书馆数量不少,然而遗憾的是形成本地域特色红色文献资源体系的少之又少。究其原因,除经费紧张、专业人员短缺等因素外,红色文献资源的建设意识不强是主要原因。厦门翔安区图书馆在没有馆藏红色文献资源,却走出了一条红色文献建设和服务的创新之路。可见,图书馆只要认识到位、理念正确,红色文献资源的建设和服务就能做出一番成就。同时,由于红色文献资源类型复杂多样、内容涉及面广,在开发中需要提前做好面向红色文献资源的建设重点、建设目标、建设标准、技术平台、共建共享等统筹规划。东莞大岭山图书馆从2010 年开始,聘请专家对东江纵队红色文献资源开发计划进行多次论证,最终将东江纵队红色文献搜集列为图书馆地方文献采访计划,制定了东江纵队文献发展规划,保证了东江纵队特藏文献资源的体系化建设。
公共图书馆的红色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既要坚持公益服务的发展方向,也要突出本地域特色,形成地域红色特藏文献。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图书馆经过多年积累,建成了“余杭红色记忆”专题资源库,所包括的1 个地方文献数据库、7 个特色专题数据库(革命回忆、红色人物、红色事件、红色故居、红色照片、红色文献、红色传承)形成了余杭红色文献资源体系;临沂市图书馆在本世纪初通过筛选馆藏、资源共享、定向搜寻、旧刊新用、遴选信息、专项购买、数字加工等途径,收集了辛亥革命至1949 年之间的5000 余册文献资料、1300 余幅珍贵图片等沂蒙红色文献,建成了沂蒙红色文献资料馆,形成了体系化沂蒙专题文献。临沂市和余杭区的实践说明,红色文献资源专题化体系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及早规划、确定主题、理清思路、长期积累。只有锲而不舍和持之以恒,才能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文献资源体系。
(1)挖掘红色文献内涵。相对于展览、征文、书目推荐等简单服务方式,深挖红色文献资源内涵,用生动的影音史料及文艺作品进行阅读推广等服务则更容易被读者所接受。厦门市翔安图书馆的《翔安红色记忆》系列连环画、浙江省图书馆的红色漫画大赛展、上海图书馆的“以笔作刀枪——上海抗日漫画宣传队暨抗战漫画主题文献展”就是范例。 用图书馆学的专业方法对红色文献全面整理、深度挖掘和系统梳理,如湖北省图书馆的《红色历史动漫专题片》、江西省图书馆的《江西革命旧址系列专题片》、山东图书馆的《山东革命往事》文献宣传片等呈现形式,则更吸引大众的目光、冲击人们的心灵。
(2)建设红色服务空间。加强技术赋能,实现红色空间服务增值,拓宽红色空间服务跨界合作,是公共图书馆创新红色文献资源服务的一大策略。如南京图书馆依托红色阅读空间举办文化走读、研学旅行等文旅融合活动,聘请红色文化研究专家开展红色阅读研讨活动[17];宣城市图书馆红色文化阅读体验空间开辟了红色文创设计专区,用户可利用空间内的3D 打印、全息投影、智慧屏等技术设备制作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的红色文创产品[18];深圳市宝安区图书馆在其红色文化空间设置了参考咨询专区,并配备了智能问答机器人与FAQ 问答系统,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红色文化咨询服务[19]。
(3)拓宽社会合作领域。社会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公共图书馆红色文献资源开发的质量和活力。如太原市图书馆马克思主义书房的书刊资源,得到了山西人民出版社、山西省外国专家局、太原市委党校、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财经大学图书馆、太原市新华书店的支持,成为社会力量合作共建红色文献资源的典范;马鞍山市公共图书馆联盟所属的“红色文献资源建设与阅读推广协调委员会”,通过高校学术“讲坛”吸引了市政府地方志办、党史办等部门的支持,用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吸引了革命战争纪念馆、博物馆、群艺馆等部门参与其中,并将地区内数万名高校学子拢于麾下,打造了覆盖全域的红色文献资源建设与阅读推广体系,推出了“校地‘四史’”等红色文献资源阅读推广品牌[10]。
(4)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公共图书馆的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是多种多样的。如江西省图书馆深化红色研学内涵,在牛行车站红色研学活动中,带领小读者参观牛行车站和南昌起义展示馆,讲解南浔铁路的历史背景以及南昌起义中牛行车站战斗的过程,同时辅以户外游戏和绘本阅读,让读者们体会到了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力量[20];河北省图书馆开展的“寻访红色足迹”少儿暑期红色研学活动,内容包括数字旅游体验、红色景点讲解、红色记忆馆参观、红色绘本阅读等,实现了文旅融合的目标[21]。
运用现代技术数字技术是实现红色文献开发创新的时代之选择。图书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语义关联、知识图谱、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馆藏红色文献资源的数字化、有序化整理组织,以及可视化、关联化、知识化乃至趣味化阅读呈现。如吐鲁番市图书馆红色阅读站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与大数据技术,创建了可使用户产生沉浸式体验的红色阅读场景,支持用户视听化感悟红色精神,利用数字交互技术活化红色资源,让用户切实感受红色文化生命力[22];广州图书馆新时代红色学习空间配备4D 影音系统,为用户营造了可见、可感、可触摸的红色文化教育环境,并通过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互动方式引导用户自主提升红色文化素养[23];河南省图书馆红色阅读空间借助OCR、机器学习等技术,将特藏红色文献转换为数字化动态文本,并对经过初步加工的红色文献数据进行智能编校,确保红色数字资源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24];吉林省图书馆红色阅读空间利用Eprint 技术平台打造支持语义关联检索的机构知识库,系统收录了1921年-1949 年出版发行的革命文献资料,用户能够可视化查询有较强语义关系的数字资源,还可用数字人文技术分析数据间的关联关系[25];重庆图书馆的“中国抗战大后方3D 数字图书馆”利用3D 虚拟现实技术向读者展示珍贵文献资料[26];上海图书馆红色文献平台建设采用基于知识本体的方法、复用BIB-FRAME2.0 词表实现书目数据和人、地、时、事、物的知识组织,将类型多样的红色文献资源和语义知识图谱融合,可根据资源类型的增加和数据的丰富进行动态扩充,支持机构间红色文献的共建共享。特别是采用GIS 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支持红色文献资源的交互式利用和红色文化的知识服务,将PC端和移动端服务结合,可以为研究者提供专业的知识服务和文化服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