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彦 周北海
自然语言中有关时间的表达丰富多样。以英语为例,在语法上不仅有时态(tense),如现在、过去、将来等,还有时体(aspect),如一般、进行、完成、完成进行。而且,通过时态和时体两个维度,还产生了更多的时态和时体组合(见表1)。1时态、时体表达与语言密切相关,不同的语言(如英语、中文等)有各自不尽相同的时体时态表达。本文主要考虑英语的时态、时体的解释。
上世纪60 年代,随着模态逻辑的发展,英国逻辑学家普莱尔(A.N.Prior)创建了时态逻辑(tense logic,[10])。作为一种广义模态逻辑,时态逻辑将F,P,G,H作为时态算子,由时间非空点集T和一个偏序关系<组成时态框架,对时态维给出了严格的刻画。([4])时态逻辑已经成为逻辑学的重要分支,但是作为对英语十六种时体时态句的刻画来说,时态逻辑只能处理表1 中浅色部分2仅凭时体算子的组合,可以远远超出表1 的4 种情况,如PFPP,FFPFPF,…(其中P 表示过去,F 表示将来),不过这些不是自然语言实际使用的组合。表1 只是列出了英语中常见的16 中情况,相应的句子以下称为“时体时态句”。,时体维度的刻画一直是空白(表1 的深色部分)。
关于时体研究有更早的历史。为了能够描述动词的时态,1947 年赖兴巴赫(H.Reichenbach)提出了三位置结构(three place structure)。其中的三位置分别指的是:说话时间点(speech time point),事件时间点(event time point)和参照时间点(reference time point)。赖兴巴赫采用这三个时间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来表示时态。([11])1994 年,克莱因(W.Klein)整理出了三位置结构的解释对照表:
也正是因为此,人们称三位置结构为RK 理论。([5])RK 理论认为,时态所蕴含的语义正是由说话时间(ST)和事件时间(ET)之间的关系决定的(过去时=事件时间在说话时间之前;现在时=事件时间就是说话时间),时体所蕴含的语义则是参照时间和事件时间之间的关系决定的(完成体=参照时间包含事件时间;未完成体=事件时间包含参照时间)。RK 理论的继承者们在其后续发展过程中逐步给出了语法和语义表示([7]),并针对表2 中的时体时态句给出了形式语义解释([3])。从表2 来看,与时态逻辑语义相比,RK 理论不仅可以处理一般体下的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还可以处理完成体下的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通过与表1 对比可以发现,RK 理论并没有覆盖全部情况,还有空缺,如没有给出进行体、完成体等情况的解释。
表2
1960 年代,在赖兴巴赫的基础上,戴维森(D.Davidson)创立了事件语义学(Event Semantics)。事件语义学以一阶逻辑为基础,以行为动词为谓词,将事件中的要素,如行为主体、受事、包括事件本身等,均作为动词的论元,由此达到对事件的刻画。([2])事件语义学是语义学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分支,有大量的研究和后续发展,如亚原子语义学([9])等。事件语义学所选择的形式化方法并未保留句子的时体时态特征3例如,设事件e 是Jones buttered the toast。在事件语义学的处理下,可以得到:BUTTER(j,the toast,e)。过去时ed 没能体现在其中。,因此也没能给出时体时态相关的形式表达。词汇语义学在事件的分类方面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基于动词的时间特性,词汇语义学将动词分为四类:状态动词,活动动词,达成动词和完成动词。4状态动词(state verb),活动动词(activity verb),达成动词(achievement verb)和完成动词(accomplishment verb),这些又可以称为动相(phase)。([12,13])在此基础上,句子被分为事件句、状态句和过程句。和事件语义学类似,词汇语义学并没有给出时体时态句相关的形式刻画。虽然事件语义学、词汇语义学及其后续研究没有直接处理时体时态句,但是其对事件概念的界定等相关研究对于时体时态句的语义分析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978 年,为了刻画进行体表达式的形式语义,班尼特(M.Bennett)和帕蒂(B.H.Partee)提出了区间语义学,并以此对时体时态现象给出了相关解释。([1])时间意义下的区间在直观上是一个时间段。按时刻集的观点看,一个区间可以理解为一个由时刻构成的集合。相对于时态逻辑时刻集加序关系的语义,区间语义学引入了时刻集子集的概念。这使得区间语义学比时态逻辑语义学有了更强的解释能力,特别是能够处理语言中一些时体现象。例如进行体相关的时体时态句。但是,区间语义学也没有覆盖表1 的全部情况,完成体和完成进行体等其他时体表达的语义解释仍然没能给出。
以上理论是目前解释时体时态现象的几种主要理论。各种理论都能处理部分时体时态现象,但是因为各自理论的特点,也都存在无法处理和解释的现象。因此,如何对英语常见的时体时态句(表1)给出统一解释,仍然是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英语的时体时态现象与句子类型有密切关系,有些现象只会出现在某种类型的句子里,因此需要对句子分类讨论。先看下面的例子:
1.John walks to school every day.
2.The earth moves around the sun.
3.John will go abroad for his holiday.
4.John will walk to school every day.
5.John died.
6.John smoked many cigarettes a day.
7.John is walking to school.
8.John is sleeping.
9.John has spent all of his money.
10.They have increased the price by 50%.
11.John was sleeping when Sam came in.
12.John is going to sleep as soon as the moon rises.
13.John was singing while Mary was dancing.
14.John left after Mary left.
15.Mary was reading when John left.
16.I have been reading for an hour.
17.John had been looking for it for days before he found it.
18.(John says)Bob will go home.
(Sam says)John said that Bob would go home.
19.Mary thought Sam would have been doing his homework when Bob came back.
从语形看,例1-10 最为简单,只是个单一句子,没有其他成分,以下称为简单句;其他句子都带有从句或介词短语等辅助成分,可以称为复合句。在复合句中还可以再分为不同的类型。例11-15 所带的辅助成分起到主句时体时态表达参照点的作用,以下简称为参照句。5英语中的参照通常是时间介词短语或连词所引导的时间状语,表达一个单独的事件/状态。例16-17 在辅助成分的作用下,表达的是事件的长度,以下称为事件长度句。6英语中有些完成进行体的时体时态句需要指出事件持续的长度,选择采用包含事件长度名词的介词短语来实现。例18-19 是间接引语句,与例11-15 和16-17 不同,其从句是说话人用自己的语言转述别人的话或者观点。
句子类型和时体时态现象之间并不是任意搭配的。例如,过去时一般都会带有过去事件的参照语,完成进行体多出现在带有事件长度参照的句子中,一般过去时则不会出现在带有事件长度参照的句子中。按照句子类型来划分,简单句可以出现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参照句可以出现过去进行时、过去完成时、将来进行时、将来完成时,事件长度句可以出现现在完成进行时、过去完成进行时和将来完成进行时,间接引语句可以出现一般过去将来时、过去将来进行时、过去将来完成时和过去将来完成进行时。
事件状态语义学的目标是针对上述十六种英语时体时态句给出统一的形式语义解释,因此其语义框架的设计会对十六种英语时体时态句的语义特征进行综合考虑。限于篇幅,本文只处理简单句,将主要针对简单句涉及的五种时体时态句给出形式语言L0和事件-状态模型。参照句、事件长度句和间接引语句的形式语义将在事件-状态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扩张L0加以解决。7对此目前已有初步的工作,详情请参见[14]。
时态逻辑语义学、RK 理论、区间语义学以及后续发展出的语义学([8])虽然在关于时体时态现象的理解和具体解释上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默认或预设存在超越万事万物的独立的抽象的时间框架。所有事件都发生在这个时间框架中。这个时间框架也就成了解释时体时态现象的基本装置。这一点在时态逻辑语义学中表现得最为典型。
一个时态逻辑的语义框架是一个二元组〈T,<〉,其中T是一个时刻集,<是T上的偏序关系。时态逻辑的语义理论需要假定〈T,<〉的存在,所有情况、事件都出现或发生在这个框架中。
赖兴巴赫的三位置结构语义学给出了三个时间点,说话时间,参照时间,事件时间。相比较而言,时态逻辑语义学只有一个时间点,即事件时间,每一时刻都是一个事件时间。在这个意义上,时态逻辑语义学是赖兴巴赫的三位置结构语义学的特例,后者更具一般性,因此也有更强的解释力,可以处理完成时。但是,赖兴巴赫语义学也同样需要假设绝对时间框架的存在。这三个时间点都是预设时间框架存在的情况下的时间点。
抽象来看,上述观点都是牛顿物理学绝对时空观的体现。绝对时空观假定世界中的万事万物都存在于一个抽象的时空框架中,就时间维度看,事物在其中发生、变化和消亡。然而,自然语言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自然产生和发展演化的。在早期,人们是否会有这种绝对时空观,并在这样的时空观下形成有关时间的语言表达?这一点需要考证。
物理学的发展带来了绝对时空观,但是自然语言的产生要远远早于物理学。在此我们提出另一种假设。在没有物理学带来的绝对时空观的情况下,人们在自然语言的使用中就有了时间相关的表达方式,通常是根据某个事件或某事物的状态来表达所要述说的是时间或状态,由此产生了语言中的时体时态现象。这类表述自然、常见。其共同特点是,用某个事件或某个事件的某个状态作为另一事件的时间参照。
在这种理解下,我们的观点是,不预设时间框架,只考虑事件或状态之间的序关系,由此解释自然语言(英语)中的时体时态现象。该观点只需要预设世界中存在各种事件和事件状态,而不需要预设存在一个绝对时空框架,由此也可以称为相对时间观。
2.2.1 事件、状态与事实
适合英语时体时态句解释的语义模型应包含如下三类对象:事件、状态、以及时间无关事实(用于一般现在时)。事件、状态和时间无关事实以下都称为情况。
这里所说的“事件”泛指任何发生的事情,不仅包括已发生的事情,也包括未来发生的事情。事件一般具有过程性,表现为“开始—进行—结束”。([6])拥有完整的“开始—进行—结束”过程的事件是普通事件。也有一些事件刚一开始就结束,没有进行的过程,这样的事件是瞬间事件。例如,事件的开始和结束也被看做是某种事件,如果某一事件的开始和结束为同一事件,那么这样的事件就是瞬时事件。由此可知,事件的开始和结束也是瞬时事件。
“状态”指的是事物所处的状况,如张三是个学生,这是张三的状态;也包括事件所处的状况,例如,张三正在看书,是某次张三看书这个事件处于正在进行的状况。和事件类似,状态也有开始和结束。不同之处在于状态没有过程。根据人们对状态的认知和理解,状态从开始到结束都保持了同样的性状,而不像事件的过程那样没有相同的片刻。换句话说,状态开始和结束的中间部分被认为是“均质”的,所以说,状态一般被认为没有“过程”。
事件与状态密切相关。事件通常会导致事物状态的改变。事件因为有过程性,在不同的进度上,有不同的状态。一个事件的开始、进行以及结束,都可以看作该事件在不同进度上的状态。或者说,一个事件可以处于开始状态,也可以处于进行或结束状态。所以,事件本身也有状态,如事件处在正在进行的状态,或者已经完成的状态,等等。
有些事实与时间无关,这样的事实可以称为时间无关事实,或简称事实。表示这些事实的句子通常表现为一般现在时。目前来看,时间无关事实分为两类:(1)数学世界中的事实(如“2+24”);(2)关于抽象概念的一些事实(如“鸟会飞”)。事实的真值不依赖于时间,所以才称之为时间无关事实(简称事实)。与事件和状态相比,时间无关事实的特点是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事实句的真值也不会随时间而改变。
2.2.2 原型、原句与实句
考虑John 睡觉。John 一生睡了很多次觉,是一个事件类。英语中没有表达这样的事件类的句子,以下记为“JOHN SLEEP”,并称为原型。原型本身没有时体、时态表现,可以视为事件类的名称,类似于通名。如果从原型出发,要表达某次睡觉,可以采取对原型加标方法,如:
从而达到指涉某个事件。“(john sleep)n”这样的句子以下称为原句。但是现实中人们并不是这样表达事件的,而是采取了用其他事件或状态作为参照点来确定指的是哪次睡觉,如:
11.John was sleeping when Sam came in.(用Sam came in 作为参照点)
12.John is going to sleep as soon as the moon rises.(用the moon rises 作为参照点)
8.John is sleeping.(用现在作为参照点)8事件-状态语义学把“现在”看做是一个特别的状态。
这种相对参照点的表示方式才是实际使用的句子。在这个意义上,以下将这样的句子称为实句。因为有了一定的参照点,原句也有了相应的时体时态的变形。从原型到实句,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英语句子时体时态的表现本质上是为了明确这个句子指涉的那个事件。
2.2.3 站点、说点、参照点、被说事件/状态
事件-状态语义学认为,影响自然语言时体时态现象有四个要素:站点、说点、参照点、被说事件/状态。对于同一个被说事件或状态,由于所站的位置不同、或所带的参照点不同,最终形成的句子的时体时态也会有所不同。也就是说,说话者是站在某个位置,并且参照某个事件或状态(可以省略),最终形成或理解关于被说事件或状态的句子。
被说事件/状态即语句想要表达的核心内容。时体时态现象所表达的核心内容全都是事件/状态,因此称之为被说事件/状态。
参照点即句子自带的表达参照的部分所对应的事件/状态(如例11、例12),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自带参照部分。
在相对时间框架下,参照点是重要的要素。以上例子提到的参照点都是被说事件之外的事件或状态作为参照点。在自然语言表达中,说话者的说话或句子生成本身也是个事件,并且也作为某种意义的参照点参与到了句子的形成之中。为此需要考虑两种特别的参照点,即说点和站点。
说点指的是说话者所处的位置,如处于现在说过去的事情,或处于过去的某位置说将来的事情。说点与赖兴巴赫的“说话时间”(speech time)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在相对时间框架下,事件和状态才是初始的预设,因此这里说点指的是说话事件(speech event),而不是时间。
说点和站点在模型中对应的语义是近似的,说点是除站点之外句子中包含的定位主事件的表述事件。站点即表述句子时所处的位置,可以由事件或状态来定位。不同之处在于站点不在句子中出现,说点却是体现在句子中的。大多数情况下句子的站点都是由“表述/说”这个事件所定位的。但在复杂的时体时态句中,站点和说点是不同的。在表达间接引语的时体时态句中,站点和说点就是不同的事件/状态,并且说点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来看下面的例子,
18A (John says:) Bob will go home.
18B (Sam says:) John said that Bob would go home.
考虑18A。“Bob will go home”总是某个说话者说出的句子,不妨设是John 所说。这个句子有自己的说点。对18A 来说,其说点就是现在。句子18A 也可以被他人所说,不妨设被Sam 所说,这时需要将说话者也表述出来,由此得到18B。同样地,句子18B 有自己的说点,不同的是,句子18B 中还包括了句子18A 的说点。18A 的说点不是18B 的说点,而是被18B 所说出的18A 的说话者所处的相对位置。这样的位置这里称为站点。
简单地说,站点就是被另一语句说出的说点。站点是为了考虑间接引语句类型的时体时态句的参照点。说点和站点表明,说话事件本身也是时体时态句的参照点,影响句子的形成。这种句子和句子表述的“自我纠缠性”带来了时体时态句解释的复杂性。二者不同的是,站点不见得是所有句子都有的参照点,而说点是所有时体时态句都有的参照点。
在客观世界的事件-状态结构中,站在某点x,参照某事件或状态,表达某个事件或状态,形成事件或状态句,或者看一个事件句(状态句)是否成立,这是一个普通的时体时态句所应该有的完整的形式语义表示模式。
站点、说点、参照点和被说事件/状态这四个要素的背后分别是:(说话主体)所站位置、(转述主体)所处位置、语言和客观世界的事件-状态结构。这四个方面共同决定了语句最终呈现的时体时态句。例如:
19.Mary thought Sam would have been doing his homework when Bob came back.
例19 所表达的语义是,以现在为站点,通过以Mary 某次思考为说点,使得“Mary thought Sam would have been doing his homework when Bob came back”这个句子表示了Mary 转述的以Bob 回家为参照点的Sam 将要处于写作业的状态,其中Sam 将要处于写作业的状态是被说事件/状态。
总的来说,我们认为,世界中事件、状态相对的先后顺序关系,被说事件、参照事件,句子表述的说点以及相关的站点,这些要素共同决定了时体时态句的形成,反过来看,也构成了用于解释这类句子的语义学的基本要素。
表1 给出了十六种常见的英语时体时态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还受到句子组合方面的影响,有些出现在简单句中,有些出现在带时间状语从句的句子中,还有些只出现在带间接引语的句子中。简单句是众多时体时态句类型中最为基本的类型,所涉及的时体时态有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为了刻画这些时体时态现象,我们提出了事件-状态语义学。限于篇幅,这里仅给出关于时体时态简单句的形式语义。
由于所要表达的命题种类有所不同,形式语言L0中所需要的命题变元种类也有所不同。L0有四类可数变元,分别称为普通事件原句变元、瞬间事件原句变元、状态句变元和命题句变元。9必要时,可以增加一类变元来统一表示事件原句和状态句,这类变元采用语法符号u,v 来记录。
这四类变元的相应的语法符号如下:
• 普通事件原句变元:ξ1,ξ2,ξ3,...
• 瞬间事件原句变元:ζ1,ζ2,ζ3,...
• 状态句变元:s,t,...
• 命题句变元:p,q,r,...
3.1.1 L0-初始符号
1.ξ1,ξ2,ξ3,...(普通事件句变元)
2.ζ1,ζ2,ζ3,...(瞬间事件句变元)
3.s1,s2,s3,...(状态句变元)
4.p1,p2,p3,...(时间无关事实句变元)
5.N(状态句常项)
6.¬,→(经典逻辑联结词:否定,蕴涵)
7.Ing,Hv,ft,pt (时体算子:进行,完成,将来体,过去体)
8.F,P(时态算子:将来,过去)
9.(,) (技术符号,左右括号)
3.1.2 命题常项
语言L0中需要一个命题常项符号N来对应前文所提到的特殊的瞬时事件——“当下”,N特指“现在/当下”这个事件/状态,也就是“表述句子”这一事件。由于所有的句子都是被陈述而来,即被“表述”,因此所有的句子都和“表述”这一事件密切相关。特别是时体时态句,每一个具体的时态/时体类型的选择都是由相关事件/状态和“表述”这一事件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3.1.3 L0-公式
一般而言,在英语中,除去瞬时事件外,单纯的普通事件是无法摆脱时体时态而直接被表述的。10特殊的情况下,可以用语句单独表达单纯事件。如:一边说话同时一边做某个瞬时事件。Now I put the sugar in the cup.正如前文所说,事件句最终表达的仍是某种状态。因此普通的单独事件原句变元ξ在事件-状态语义学中不是合适的表达,需要和具体的时态/时体等语法现象结合。表达瞬时事件的事件原句则采用符号ζ表示,某些情况下,瞬时事件原句变元ζ在事件-状态语义学中是合适的表达。
事件公式:α::ξ |ζ |Ingε|Hvε|ftε|ptε,其中ε表示ζ或ξ;
状态公式:φ::N |s|Fs|Ps|Fα|Pα11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F 和P 算子与经典时态逻辑中的F 和P 算子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此处的F 和P 算子是不允许重叠使用的,因此也就不会出现类似经典时态逻辑中的FPPFp 等公式。
事实公式:A::p|φ|¬A|A →A
公式例:¬φ,φ →ψ,N,...
有了形式语言L0,就可以用形式的办法来表示简单句的各种类型。
Ing、Hv、ft、pt 在这里被称做时体算子。时体算子从事件集映射到状态集。其中Ingξ表示事件ξ的进行体,Hvξ表示事件ξ的完成体。ftε表示事件ε的将来体,ptε表示事件ε的过去体。需要注意的是将来体/过去体和将来时/过去时在适用范围上有所不同。英语中并没有F、P三次以上重叠出现的例句。而将来体、过去体的设计正是为了更直观地给出过去将来时态句的语义解释。这样设计也更符合英语时体时态句的实际使用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状态公式中的α即为上文中给出的事件公式。“¬A”以及“A →A”不能改为“¬φ”和“φ →ψ”,因为A有时候是时间无关事实句变元p,而p并不是事件公式或状态公式。
定义1.X是L0-公式,当且仅当,X是事件公式、状态公式或事实公式。
3.2.1 事件/状态之间的序关系
相对时间观不预设存在绝对的时间框架,主张时间来源于事件或状态之间的序关系,因此这个序关系的理解尤为关键。对此我们可以从自然语言的句子中得到一些直观语义。
13.John was singing(a)while Mary was dancing(b).
14.John left(a)after Mary left(b).
15.Mary was reading(a)when John left(b).
其中的a和b表示相应句子对应的事件。
在例13 中,事件a和事件b同步开始和结束,这可以理解为二者同时开始和结束;例14 中,b先于a;在例15 中,事件a和b的关系是:在a进行的过程中发生了b。不同的事件或状态之间还可以有其他种类的序关系。
从这些例子看,我们可以得到两点启示:(1)事件或状态之间有先后关系,虽然不是所有的事件或状态之间都有先后关系。(2)更精确地考虑事件/状态之间序的关系,可以通过事件或状态的开始和结束来确定。
根据(1),事件的先后关系应该是某种偏序关系。以下用表示两个事件之间的先后关系。根据(2),可以引入对事件开始和结束的表示。设a是任意的事件或状态。以下用B(a)和E(a)分别表示a的开始和结束。
在这个表示下,对任意的事件a来说,因为事件的开始B(a)和结束E(a)也是事件,而且事件的开始总先于结束,于是总有B(a)(a)。但是瞬间事件是例外。所谓瞬间时间,在这个记法下,即满足B(a)E(a)的事件。为了涵盖这种种情况,应该是某种具有自反性的偏序关系。
状态因为也有开始与结束,所以与事件类似,关于事件的记法及其之间的关系对于状态也适用。特别地,事件和状态之间也存在如上理解的序关系。于是,在序关系的问题上,以下不再分别谈论事件与状态之间的序关系,简单地表述为“事件/状态之间的序关系”。
事件/状态之间有各种不同的序关系,抽象地看,其中最重要或最基本的就是先后关系。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关系是同时。在抛弃了牛顿绝对时空观后,相对论物理学提供一个基于光速的相对时间框架。这里不深入讨论相对论时间观,还是从自然语言出发,考虑基于自然语言表达理解下的同时概念。因为此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给出自然语言时体时态现象的形式刻画。基于上面给出的先后关系,以下给出一种关于事件/状态同时关系的理解:
对于任意的两个事件或状态a1和a2,如果B(a1)(a2) 并且B(a2)(a1),那么a1和a2同时开始。如果还有E(a1)(a2)并且E(a2)(a1),那么a1和a2同时结束。如果a1和a2既同时开始,也同时结束,那么a1和a2就是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
与瞬间事件B(a)E(a)不同,如果a1和a2是两个不同的事件,也有可能出现B(a1)B(a2)、E(a1)E(a2)等情况。这意味着,等同的事件是同时的,但同时的事件不一定是等同的。为给出这种同时关系,这意味着还需要某种弱于等同的等价关系。这样的等价关系记为≡,可以由得到:a1≡a2当且仅当,a12且a21。或者反过来看,这也为是一种什么偏序关系提供了更多的直观背景。
3.2.2 形式语义
事件-状态模型中有一个重要的个体状态“!”,代表“现在/当下”。也就是说,在事件-状态模型里,“现在/当下”被定义为一种特殊的状态。自然语言中的每个句子都和这个特殊状态有着密切关系。“!”即“现在”,在语言L0中是N。“现在/当下”是个状态。“表述/说”(utter)是非常重要的事件,因为每句话都可以看作被“表述/说”而得。所有的句子都和“表述/说”这一特殊事件有着某种关系。一旦这个句子被说出口,那么被说的事件/状态/事实也就和“表述/说”这个事件之间产生了关系。因此可以说在事件-状态语义学看来所有的句子都表达了某种状态,事件句最终被表达出的语义仍然是表达了某种状态。
定义2.F〈A,!是一个L0-框架,又称为事件-状态框架,当且仅当,F满足以下条件:
•A;其中E称为事件域,S称为状态域;
• !∈S;
•B和E是E ∪S到E ∪S上满足以下条件的映射:对任意的a ∈E ∪S,BB(a)B(a),EB(a)B(a),BE(a)E(a),EE(a)E(a);
•是满足以下条件的二元关系:
(1) 对任意的a ∈E ∪S,B(a)(a);
(2) 令H{B(a)| a ∈E ∪S}∪{E(a)| a ∈E ∪S}。是H上满足以下条件的二元关系:
* 对任意的h1,h2,h3∈H,h11;
* 如果h12且h23,则h13。
•C是从E到S的映射,满足B(a)(C(a))且E(a)(C(a))。C(a)表示事件a的完成。在事件-状态语义学里,一个事件完成后还留有影响的情形被定义为一个状态,对应于马克莫斯(M.Moens)所说的后果状态。([8])抽象地看,C是一个函数,从E到S的映射,满足a⋒C(a)。12之所以会选择这样一种关系来表示事件及其影响之间的联系是出于语义直观的考虑。如果一个事件有影响,那么一定不外乎下列两种情况:一是该事件一结束马上就有影响出现并持续;二是该事件还在进行中尚未结束的状态下就已经开始出现影响。前者例如“金正男被谋杀”,该事件一结束(也就是金正男被谋杀的活动结束)马上就有影响出现,并持续到现在;后者例如“党中央持续开展反腐斗争”,从该事件一开始就已经伴随着震慑腐败者的影响出现,不用等到反腐斗争结束。无论上述两种情况中的哪一种,都可以采用文中所给公式来概括事件及其影响之间的关系。C称为影响函数。影响函数是事件-状态语义学和区间语义学核心的差别之一。
现在完成时主要有两种含义:完成用法,即表示过去发生并已经完成的动作对现在造成影响或后果;未完成用法,即表示过去开始并一直持续到现在并且有可能还会持续的动作或状态,未完成用法只适用于延续性动词,不可用于终止性动词。
从现在完成时的语义特点来看,现在完成时和现在进行时有着很多相似之处。现在进行时想要表达的是某个具体事件(并且是非瞬间事件)的进行状态,而现在完成时想要表达的则是某个具体事件(瞬间事件或者普通事件均可)的完成状态。直观理解,现在完成时表示的是某个具体事件已经开始,且已经结束,但是该事件的影响还在的这样一种状态。影响函数正是用来表示这一状态。正是因为有了影响函数的存在,现在完成时和现在进行时这两种时体时态的语义才能在事件-状态语义学中得到区分。
定义3.设a ∈E ∪S是任意的事件或状态。如果B(a)E(a),则称a是瞬间事件。令E*{a ∈E |B(a)E(a)},称为瞬间事件域。
定义4.对任意的a1,a2∈A,
a1≡a2,当且仅当,a12且a21
a1≺a2,当且仅当,a12且并非a1≡a2
定义5.设F〈A,!是任意的L0-框架,a1,a2是A中的任意元素。
以下关系称为F上的事件-状态之间的序关系。13右边括弧中的说明表示的是相应关系的直观意义。
a1|a2,当且仅当,E(a1)(a2)且并非E(a1)≡B(a2)(a1先于a2且不相连)
a1-a2,当且仅当,E(a1)≡B(a2) (a1先于a2且a1与a2尾首相连)
a1⋐a2,当且仅当,B(a2)(a1)且E(a1)(a2) (a1落于a2之中)
a1⊂a2,当且仅当,B(a2)≺B(a1)且E(a1)≺E(a2) (a1严格落于a2之中)
a1⋒a2,则B(a1)(a2)且E(a1)(a2) (a1部分先于a2)
在上述定义下,框架中的映射C满足的条件可以表示为,对任意的事件a,a⋒C(a),即a先于C(a) 的开始而开始,也先于C(a) 的结束而结束。直观上,C(a)是事件a的影响,C可以称为影响函数,用于刻画关于事件a的完成体。
定义6.设F〈A,!是任一事件-状态框架,ξ是事件变元,ζ是瞬间事件变元,s是状态变元,p是命题变元,σ是F上的一个指派,如果σ是满足以下条件的映射:
σ(ξ)e,e ∈E
σ(ζ)e*,e* ∈Ee
σ(s)s,s ∈S
σ(p)1 或0,二者必居其一且只居其一。
定义7.M〈F,σ〉是一个L0-模型,又称为事件-状态模型,当且仅当,F是一个L0-框架,σ是F上的指派。
记号:在任意模型M〈F,σ〉下,对任意的L0变元µ,σ(µ)µ。
定义8.设M〈F,σ〉是任意L0-模型,F〈A,!,AE ∪S,a,a1是A中的任意元素。
M,a⊨N,当且仅当,a!
M,a⊨p,当且仅当,pM1
M,a⊨s,当且仅当,a⋐sM
M,a⊨ζ,当且仅当,ζM⋐a
M,a⊨ptε,当且仅当,εM |a
M,a⊨ftε,当且仅当,a|εM
M,a⊨Ingξ,当且仅当,a ⊂ξM
M,a⊨Hvξ,当且仅当,ξM|a,并且a⋐C(ξM)
M,a⊨Ps,当且仅当,存在a1,a1|a,M,a1⊨s
M,a⊨Fs,当且仅当,存在a1,a|a1,M,a1⊨s
M,a⊨¬A,当且仅当,M,a⊭A
M,a⊨A →B,当且仅当,M,a⊭A或M,a⊨B
在事件-状态模型中,ξM有定义(指派为某个具体的事件),但没有M,a⊨ξ的定义,这是因为ξ本身是原句而不是实句,不是英语正常表达的句子。ξ只有在时体算子的作用下,如Ingξ,Hvξ,才能成为实句。
定义9.设M〈F,σ〉是任意L0-模型,F〈A,!,a是A中的任意元素,X是任意的L0-公式。如果M,a⊨X,则称X在a为参照下是真的;否则,即M,a⊭X,则称X在a为参照下是假的。
大多数情况下,语句的参照事件/状态a都为“当下”这个状态,即事件-状态语义模型中的常项“!”。虽然很多时体时态句在使用时没有点明具体的参照事件/状态,但结合具体语境就能判断出该句子的参照事件/状态仍然为“当下”,因此同样也默认为“!”。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并非所有语句的参照事件/状态都一定是“当下”这个状态。在有些语句中特别点明了具体的参照事件/状态时,或者有些语句的参照事件/状态并不唯一时,参照事件/状态都可以有除了“当下”这个状态之外的其它选择14具体的解释方案需要等到参照事件/状态的标记引进之后才能给出。,而且参照事件/状态不唯一的现象更多出现在复杂时态现象中,如前面提到的例16。单纯的时态句、时体句只会涉及单一的参照事件/状态,即以“!”作为参照。
以下考察事件-状态语义对于时体时态句的解释情况。就目前的形式语言L0及其语义来说,还只能解释下列五种简单句情况下的时体时态句。
(i)一般现在时
1.John walks to school every day.
2.The earth moves around the sun.
例1 表示的是一个带有内部重复性长期事件。说点“现在”落在这个事件之中,所以是一般现在时。在L0-模型中其解释为:
例2 有两种解读。一种与例1 相同,作为一个长期事件;一种作为地球和太阳的某种抽象属性,与时间无关。如果是前种解读,其形式语义与例1 相同;如果是后种解读,例2 是时间无关事实。于是有,对任意的a:
也就是说,例2 本身有真值,根据其真值,或在任何参照点下都真,或在任何参照点下都假,体现了这种事实命题的时间无关性。
(ii)一般将来时
3.John will go abroad for his holiday.
4.John will walk to school every day.
一般将来时以现在为参照点表述未来发生的事件或出现状态。在L0模型中这两个例子的解释是:
(a)M,!⊨F(john go abroad for his holiday),
当且仅当,!|(john go abroad for his holiday);15john go abroad for his holiday 是John will go abroad for his holiday.的原句,下同。
(b)M,!⊨F(john walk to school every day),
当且仅当,!|(john walk to school every day)。
(iii)一般过去时
5.John died.
6.John smoked many cigarettes a day.
例5 表达的是以现在为参照点的某个过去发生的事件。在L0-模型中它的解释是:
与例1 类似,例6 表示的也是带有内部重复发生的长期事件。与例1 不同的是,这个事件发生在以现在为参照的过去。对此有:
(iv)现在进行时
7.John is walking to school.
8.John is sleeping.
现在进行时的特点是,以现在为参照点表述某个带过程事件,并且参照点落在其过程之中。上述两个例子的解释是:
(v)现在完成时
9.John has spent all of his money.
10.They have increased the price by 50%.
现在完成时以现在为参照点,重点是被说事件已经过去,但影响还在,在L0-模型中,
上述两个例子的解释是:
事件-状态语义学引入新的语言和模型来表示事件的不同发展状态,在完成体、进行体等时体时态句的语义区分方面显示出了自己的独特优势。在不依赖绝对时间框架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以事件、状态为基本要素的相对时间框架和适用于简单句的形式语言L0,并且给出了英语时态时体句的五种简单句在事件-状态模型下的语义。
可以看出,简单句所表达的语义只涉及单个参照事件,即“!”。这些简单句的解释最终都给出了表述事件和主事件之间的关系,并且表述事件均唯一。事实上,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不止有事件是参照点的情况,还有状态作为参照点的情况,有的时体时态句还会涉及到多个参照事件/状态的共同出现。例如,参照句、事件长度句和间接引语句都是多个参照点。
多个参照点决定了该句本身涉及的时体时态要比简单句复杂许多。这些情况可以通过分阶段对形式语言L0进行扩张加以解决:参照句的语义解释需要在形式语言L0的基础上增加对应事件名称的个体词,扩张至L1;事件长度句的语义解释需要在形式语言L1的基础上增加表示事件长度/时间单位的个体词和长度相关公式,扩张至L2;间接引语句的语义解释需要在形式语言L2的基础上增加间接引语、转述事件和引用事件等元素的表示,扩张至LS(详情请参见[14])。经历三次扩张的形式语言LS将具备表达包括简单句、参照句、事件长度句、直接引语句和间接引语句等各种时体时态句类型在内的语言能力,从而最终实现在事件-状态语义学下完全表达表1 中十六种英语时体时态句的目的。就统一处理时体时态现象来说,基于三位置结构的RK 理论比时态逻辑语义学和区间语义学有更好的表现,也是看起来与事件-状态语义学最为接近的理论。RK 理论用说话时间点、事件时间点和参照时间点这三个要素来解释英语时体时态句,事件-状态语义学则提出采用站点、说点、参照点和被说事件/状态这四个要素来构建解释框架,其中“被说事件/状态”用于后续解释引语中的时体时态现象,这是RK 理论所缺少的部分。从底层思想看,RK 理论的三要素都是时间点,仍然需要预设时间框架的存在,这也是目前各类有关时体时态语义理论的基础,而事件-状态语义学的四要素都是事件或状态,只需要预设事件或状态的存在,从根本上取消了时间框架预设。这样的刻画有助于对时间的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