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云
新课程背景下重在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考查。学科融合已成为当下高中阶段教学的大趋势,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如何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历史教学中融合其他学科,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必要手段。
一、学科融合已成为新课改下的大趋势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并非单一学科能力的体现。因此,已有不少教师或学生看到了学科交流、相互借鉴对提升核心素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学科融合符合有关心理学认知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下所生成的一种建构理解,是在社会文化以及互动中形成的。文科融合符合学生学习规律。
三、历史学困生还表现出其他学科能力的欠缺
1.语文素养的欠缺。
高考历史题有时以简短的文言文形式呈现,如果有同学对历史古文理解能力较差的话,可能会理解不了题意。
2.地理空间知识的缺乏。
关于历史上一些重大战役的考查,经常会从地理空间上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如1947年刘邓大军率领的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可能部分同学不知道晋冀鲁豫分别指代哪里,也不知道大别山在哪里,这样就会影响得分。
3.哲学思维能力较低。
哲学思维能力较低的学生在解决历史归因类问题、背景分析类问题时,常常找不到思路。
鉴于此,教师不仅要着眼于历史学科本身,还可以通过提升学生其他学科素养帮助学生学好历史。
三、历史课堂融入跨学科的重要性
1.数学与历史的关系。
为让历史事件时序明晰,在学习的时候常常要借用数轴来辅助学习。例如,关于中国近代史需要学生识记并理解的重大事件很多,导致他们经常理不顺重要史实前后的逻辑顺序。通过历史与数学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并且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解决问题。
2.文字与历史的關系。
历史学科具有人文性的特点,打造历史文化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素养,并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三观”。例如,教学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时,教师会选择一些典型的抗战事迹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凝聚力,或者选择一个普通民众积极抗战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当时国人民族意识的增强。除此之外,不同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均可以与语文学科补充、融合。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时,唐诗中必然会涉及古诗词鉴赏。历史与文学的互通,能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素养,可大大激发学生对历史与语文学科的兴趣。
3.地理与历史的关系。
通过寻找历史事件的发生地点,可以感受到一种时空穿越的感觉。地理和历史的融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都与地理因素有关。通过有效分析历史、地理学科知识,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的影响。
4.政治和历史的关系。
常言说政史不分家。一个特定时期的历史一定包括当时的政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学习本身就是透过历史的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探寻历史发展的联系和规律。可以这样说,政治是历史学习的思维工具。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我们经常会探寻历史发展的原因,而原因既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又有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5.艺术和历史的关系。
每一个学科都是依附于其他学科而发展的,因此,每一个学科都涵盖了其他学科的信息。例如,学生在学习近代以来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时,就需要结合不同时期艺术表现形式理解不同时期的历史现象。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其教育本质是开展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跨学科教学确实有效,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