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阿芳的苦痛与悲哀

2023-03-21 12:26裘伟廷
书屋 2023年3期
关键词:内斯兄弟

裘伟廷

据称,1834年,为向美国人民推销中国商品,商人卡内斯兄弟从广州诱骗了中国女子梅阿芳,登上开往美国的邮轮。于是,在历史资料中,梅阿芳成为第一位抵达美国的中国女性。

由于长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大清王朝在末期已经风雨飘摇。在外国人的眼里,中国仍然是一个神奇又遥远的国度,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而在欧美商人的眼中,这个古老的国家也充满着商机。十九世纪初,从这个东方神秘古国贩运而来的精美瓷器、华丽丝绸、昂贵茶叶让欧美为之疯狂。

1832年,美国进出口商人卡内斯兄弟跟随商船,来到了传说中遍地黄金的东方大国——中国。他们先是在广州落脚做生意,经常四处跑,期望将中国商品带回美国,不久就能够发大财。但是现实却不尽人意。实际上,清王朝当时吏治败坏,百姓生活困苦。卡内斯兄弟在广州待了数月,他们几乎花光了积蓄,可是发财门路并没有找到。卡内斯兄弟经销的中国商品,都是中产阶级使用的日常商品,对普通美国民众来说购买欲吸引力不足。卡内斯兄弟迫切需要通过非常规的、更大胆的方式去促销他们的商品,以在美国各商家销售中国商品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当时中国百姓都觉得外国人长相奇特。因此卡内斯兄弟每次出门,他们都会被很多百姓围观,大家边看他们,边指指点点地议论,似乎觉得他们是什么奇怪的物种,这让卡内斯兄弟很不爽。再加上发财无望,心情郁闷之下,卡内斯兄弟便来到青楼消遣。在这里,卡内斯兄弟突然灵光闪现:既然中国人对外国人都这么好奇,那么外国人会不会也对中国人的样子很好奇呢?于是他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物色一个中国女人,将她带回美国,意在利用她的异域风情,打开他们所进口的中国货的销路。

卡内斯兄弟之所以把主意打到了中国女性的身上,因为在他们看来,中国女子和欧美女子差别很大,比如相比于欧美女子,她们身材娇小、肤色不同、言语轻柔,尤其是一双“三寸金莲”,走起路来身子轻摇,可以吸引欧美人的好奇心;再利用中国女子的表演,完全可以增值他们的商品。这让卡内斯兄弟意识到,他们终于找到了发财的途径,即雇佣中国女子来炒作新闻,从而带动销售。

1834年10月,卡内斯兄弟在广州终于找到了一个愿意跟随他们去美国的中国女性,即梅阿芳。梅阿芳出生在广州郊区农家,当时大约十六岁。因为家境贫寒,所以梅阿芳不得不外出工作维生。卡内斯兄弟利用了这一点。对梅阿芳许以高额的报酬,终于打动了她的心;同时,卡内斯兄弟给了她的父母一笔钱,因此他们实际上是买到梅阿芳这个女孩。

不过,关于梅阿芳身世及其家庭的情况并不清楚,没有可信的记载,传闻多有猜测的成分。而在鸦片战争之前,女子梅阿芳独自跟着洋人远出国门,这种做法在当时是有悖妇道、逾越规矩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想,梅阿芳的阶层身份極有可能是较低的。

据记载,卡内斯兄弟将这个中国女孩叫做“Afong Moy”。至于“Afong Moy”这个姓名,究竟是女孩原名的音译还是卡内斯兄弟给她取的,尚不清楚。在中文的文献里,人们通常将“Afong Moy”译为“梅阿芳”,也有的译为“莫阿芳”或“阿芳妹”。《纽约商业广告报》曾描述过梅阿芳的形象,说是梅阿芳这个姑娘个子矮小(约一米四七),但很有灵气,脸圆、前额高、黑色的眼睛,十足的东方风韵。

1834年10月,卡内斯兄弟在船长本雅明·奥拜尔的帮助下,将梅阿芳带上了从广州返回纽约的商船“华盛顿号”,顺利地带到美国。就这样,不但卡内斯兄弟怀着他们的发财梦,而且梅阿芳也怀着她的发财憧憬,来到了陌生的美国。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想要挣大钱,卡内斯兄弟还要对梅阿芳进行包装。卡内斯兄弟俩精心策划一番后,为梅阿芳安排了一个身份——清朝王爷的女儿,所谓“公主”。在货物本身的价值不够“贵族”的情况下,“带货者”这样的“贵族”身份是必须的。于是,他们用华丽的丝绸给梅阿芳做衣服,她的身上挂满了金饰、银饰和宝石,一双小脚却故意展露出来……

10月17日,梅阿芳他们坐的船进入纽约码头。在登岸之前,卡内斯兄弟已经联系好了当地的媒体,让媒体进行大肆报道。而且让媒体特别强调,卡内斯兄弟除了带来珍稀的中国货物,还带来一个非常珍贵的客人——中国清朝的贵族小姐。

10月18日,为了销售从中国带来的货物,卡内斯兄弟举办了一个关于梅阿芳的临时的小型展览,以期利用美国观众对中国女性的好奇,售卖从中国进口的商品,诸如茶叶、瓷器、丝绸等。11月起,在卡内斯兄弟和奥拜尔船长安排的“中国沙龙”里,梅阿芳开始进行稳定的表演,一直表演到1835年1月。

大批美国观众被“梅阿芳”这一噱头吸引,前来参观并购物。在多家报社报道了此事后,卡内斯兄弟和奥拜尔船长终于如愿以偿,赚得盆满钵满。在接下来六个月的时间里,卡内斯兄弟带着梅阿芳和演出团队离开纽约,开始在美国各地进行巡演,并售卖中国货物。他们一路向南,前后去了费城、华盛顿特区、巴尔的摩和查尔斯顿等主要城市,直到1835年6月才返回纽约。

美国人对神秘的中国人充满了好奇心,梅阿芳在费城的表演尤其引起轰动。当时的演出地点是可容纳六千人的“华盛顿厅”,费城的外科医生检查梅阿芳的脚,颅相学拥趸者检查她的颅骨,还有业余诗人写出诗歌《致梅阿芳》。通过纽约的展演,梅阿芳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报纸上已经有评论她的文章,坊间流传着关于她和她的小脚的小诗,这些信息既在大众心里塑造了她的形象,也决定了之后大众对她的态度。

据记载,展演的展厅被布置成中式风格,房间里挂着纸灯笼,放着中式家具,窗户上挂着金色和红色的锦缎,墙上挂着有关中国“神仙、美人和汉字”的绘画。梅阿芳在展览过程中会通过走路和解开缠在脚上的绷带展示自己的脚,这也引发了观众对于异国文化的好奇与猜测。

在每次巡回展演中,梅阿芳总要被迫向观众展示诸如怎么用筷子吃饭,向他们表演说中国话等动作。出价高的人,还能有幸看到梅阿芳隐秘的“三寸金莲”。据说,梅阿芳缠的小脚的长度只有十厘米左右,跟小孩子的脚一般大。就这样,梅阿芳巡回全美的一场场展演,高调地周而复始进行着。每到一个城市和乡镇,清朝公主的噱头总会引来一大批美国人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梅阿芳所要推销的中国货物反而成为次要的了。

虽然每看一次就要付五十美分的门票,但是对观众来说这是很划算的买卖,他们争先恐后地掏出钞票,想要一睹东方王爷女儿的风采。甚至有些人提出,愿意花大价钱与来自东方的公主共度良宵。由于一些外国人并不了解中国的缠足文化,他们以为梅阿芳是受到了卡内斯兄弟的虐待,纷纷谴责他们虐待残疾人的行为不人道。但卡内斯兄弟对这种说法并不在乎,他们的目的只是赚钱而已。

1835年4月,就在梅阿芳全美巡演的时候,带她来美国的奥拜尔船长指挥着商船“玛丽·巴拉德”号,再次踏上前往广州的旅程。奧拜尔船长夫妇都离开了,但梅阿芳并没能跟着他们回中国。

表演时间久了,梅阿芳感觉很厌烦。她很自卑,觉得自己就像个猴子被到处戏耍,而且卡内斯兄弟并没有如当初承诺的那样给予她相应的报酬。梅阿芳身处异国他乡,只是卡内斯兄弟的赚钱工具,而且还被限制了人身自由,想离开都不行。对于卡内斯兄弟来说,梅阿芳是一棵“摇钱树”,怎会轻言放弃?但梅阿芳经历了太多的赞叹、惊奇、嘲笑和鄙夷,导致身心俱疲。她曾委婉地提出想要回归祖国,可是这个合理的要求却遭到了卡内斯兄弟的无情拒绝,以至于导致双方关系的破裂——梅阿芳不愿再配合他们挣钱,拒绝进行任何展演。无奈之下,卡内斯兄弟只好将她转卖给表演商汉宁顿。

就这样,梅阿芳换了一个经纪人——表演商亨利·汉宁顿。随着经纪人的变化,梅阿芳的展演进入下一个阶段:梅阿芳完成了从商品推销者到奇观制造者的转变,她不再是单纯的“展示表演”,而是一种“东方景观”。她本人就是舞台上最重要的“产品”,公众对她本人的兴趣超过对她周围摆放着的中国商品,一时间她成为美国人对东方中国的幻想和理解的焦点。

汉宁顿开发了一种当时新兴的视觉艺术,叫“立体透视剧场”。它融合了透明幻灯片、灯光装置与声效等手段,特别适用于人类学和博物学方面的布展。汉宁顿经济实力雄厚,不仅为梅阿芳修建了“立体透视剧场”,还在《纽约每日新闻》上刊登广告:女士们,先生们!想一睹中国公主的风采,仅需五十美分!新奇的广告引来了上万的观众。此时还有一个有利因素是,已在美国生活好几年的梅阿芳,虽然偶尔需要翻译,但她的语言能力已足以与大多数观众互动。

从1835年7月到1836年4月,在這十个月的时间里,梅阿芳跟随团队先后走了两条巡演路线:第一条是新英格兰地区,第二条是密西西比河流域。他们甚至还到过古巴的哈瓦那。新英格兰的路线包括罗得岛州、马萨诸塞州、康涅狄格州、新泽西州、新罕布什尔州和纽约州。她的密西西比河之行包括佛罗里达州、亚拉巴马州、路易斯安那州、田纳西州和俄亥俄州。从整理出的一长串的地名中,人们可以体会到,梅阿芳以柔弱小脚所完成的旅程的漫长。

除了漫长的旅途外,梅阿芳还必须经常在大型集会上表演,遭遇文化障碍的苦恼。她几乎没有任何华人同伴,而这一切都需要坚韧的毅力去克服。曾有人感慨:“很少有谁像梅阿芳这样同时面临种族差异、身体不利和弱势性别这三大问题。”

对于梅阿芳的到来和巡回展出情况,许多家美国当地报刊媒体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和评论:诸如在雕梁画栋的房间里挂着中式布帘、铺着丝绸桌垫、摆着插花瓷瓶,门窗家具皆是中国木质雕花,其间坐着一位眉清目秀、低眉顺眼的东方女性。她挽着发髻,粉黛轻施,身着中国织绣的衣裳,裹脚最长处仅有四点七五英寸。

梅阿芳及其展演一时间引起了美国社会各界的关注。在那一两年的时间里,有成千上万的人看过她的表演。据有关资料,表明有观众曾以日记、诗歌、信函和剪贴簿等形式留下他们具体的观感。这些观众中有商人、银行家、外科医生和教会人士,还有一位十几岁的少女和一位年纪稍大的妇女。他们大多来自美国社会中上层阶层,有的甚至可以说是社会名流。据称,1836年,总统安德鲁·杰克逊及副总统马丁·范布伦等政要邀请梅阿芳到白宫做客。因此,那期间梅阿芳的名气在美国达到了巅峰,她成了中美两国之间文化交流的桥梁,加深了美国社会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的了解,引得无数美国人为之折腰。

1837年美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随着美国观众对“中国小姐”的好奇逐渐减退,再加上美国人自己都在为温饱而努力挣扎,哪还有闲情逸致去观赏展演?汉宁顿的演出团队最终因为不景气而解散。随着汉宁顿的破产,梅阿芳也随之消失于这年的经济危机中。据说,失去了经济来源的梅阿芳只能流落街头。

不过,1838年3月,新泽西州的一个报社发表了一篇报道,说发现梅阿芳被汉宁顿抛弃后,由于她已经有了美国身份,因此后来被安置在蒙茅斯的一家小救济院里。该报道引发舆论对“没良心的监护人”汉宁顿的谴责,最后汉宁顿本人出面,承诺每周支付二点五美元给梅阿芳的寄养家庭,直到梅阿芳得到返回中国的机会。然而,梅阿芳并没有像公众所想的那样很快回到中国,她继续居留在蒙茅斯小救济院,时间长达八年之久。

1846年前后,传记歌舞片《马戏之王》的原型、大名鼎鼎的马戏团老板巴纳姆,给了梅阿芳一份工作。但巴纳姆并不是要她凭借小脚、服饰、物品和经历等来支撑“东方主义”的表演,而是让她和一个名为“拇指小人汤姆”的侏儒演员组成“小丑”组合表演喜剧。此时的梅阿芳早已没有了“公主”的头衔,而是以出卖身体特征来赚取观众的哄笑。这显然是梅阿芳又一次的身份降格:她彻底沦为了巴纳姆式的以身体的差异性来供人取乐的表演者。

据说,1847年,梅阿芳出现在纽约和波士顿的舞台上时,她向观众演示了如何使用筷子并介绍了中国的其他社会习俗,还演唱了中文歌。《纽约商业广告报》对此作出以下评论:“她演唱了一连串的声音,并称其为即兴音乐表演,毫无疑问,这首歌表达的情感像诗歌一样是可以感受到的。”从该评论可以看出,观众不了解中国音乐,但可以通过音符的变化来感受中国音乐。

从1849年末到1850年,梅阿芳再次踏上巡演之路,在巴尔的摩、华盛顿特区和费城巡回表演。1850年3月后,梅阿芳的名字几乎完全从新闻中消失了,这又与巴纳姆的安排有关,因为他新引进了另一位中国女郎。也就是说,巴纳姆认为梅阿芳年纪大了(其实她只有三十二岁),她的工作被另一个华裔女子所取代。新来的中国姑娘潘一姑是一位非常年轻的缠足女子。而且巴纳姆特别强调,潘一姑来自中国的上层社会,即将嫁给中国一位高官——当然,这完全是编造之词。

在梅阿芳被扫地出门后,从此她在美国的生活轨迹毫无音讯可循。据称,原本梅阿芳计划返回中国,但是却没人在中国看到她的身影。有人推测,梅阿芳离开雇佣她的人后,先是在纽约住了一段时间,然后又移居新泽西,因为纽约或新泽西是她熟悉的地方。如果她在纽约,那很可能会进入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后期逐渐形成的纽约的“唐人街”,然后和那里的某位华人单身汉结婚生子。如果她去了新泽西,那里还没有形成华人社区,那她有可能再次住进救济院。所以这样说来,梅阿芳确实是第一个移民美国的中国人。

梅阿芳回到中国的可能性很低,而且在资料里始终找不到她切实的登船回国的信息。梅阿芳一开始没有回去,是因为她有表演“中国沙龙”的商业价值。随着时间流逝,她的商业价值就慢慢变味了。她的表演由文化秀降格为猎奇和搞笑混杂的马戏,而且时光很快蒸发掉她最后的商业价值。到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末期,即使她很想回中国,恐怕也没有哪个船长或老板有足够的动力资助她回国。另外,她阔别家乡已经十七年了,家乡已经物是人非,再加上那时传统思想束缚,家乡的人也未必能坦然接受她的回归。很可能,梅阿芳无声无息地接受了自己在美国的命运,并不抱任何回到故土的希望。

猜你喜欢
内斯兄弟
忘却歌
德国在华顾问的神秘另一面
海德鲁铝业公司现代化改造休内斯铝厂
笨柴兄弟
摔出来的创意
跟你做兄弟是会上瘾的
落难两兄弟
恶搞版《奔跑吧兄弟》
《奔跑吧兄弟》搞笑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