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欣 崇光
前几期我们讨论了户外用光,本期让我们来探讨间歇的人造光照明——闪光灯泡和电子闪光灯(即频闪灯)照明。
从物理上讲,光就是光,不管它来源于太阳、散光灯、闪光灯泡还是电子闪光灯。连续的散光照明和间歇的闪光或频闪光照明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光线的持续时间。从曝光前、曝光中到曝光完成,散光照明一直是持续不断的;而闪光灯或频闪灯却只在曝光的一瞬间才释放出强烈的光线。
当然,它们在其他方面也有区别,如光线的热量、光线的颜色等等。但最主要的区别还是光线的持续时间。
首先,简要地说明一下“频闪灯”(strobe)和“电子闪光灯”(ElectronicFlash)这两个词。“频闪灯”(strobe)实际上是单词“频闪放电管”(strobescope)的缩写。频闪放电管是一种能够近乎连续不断重复出现的高速闪光的电子光源,曾用来拍摄高尔夫球手的击球动作,以及像飞行中的子弹等快得让人眼难以捕捉的运动,频闪放电装置能够在1秒钟之内连续闪光超过20000次。
“电子闪光灯”则用于一般的摄影,它与频闪灯是有区别的。电子闪光灯在每次闪光后,必须等待一段时间给电容器充电,才能再次闪光。
由于一般摄影用的电子闪光灯是早期进行频闪放电实验时取得的一项成果,所以“频闪灯”这个词就逐渐被普遍地用来代表一切电子闪光灯了。多年不严谨的使用,让大多数摄影者都认为“频闪灯”就是“電子闪光灯”。
“上古时代”闪光灯泡还是最主要的便携式摄影光源,在新闻发布会上经常能听到闪光灯爆鸣声汇成的背景声。现在,专业摄影者都用重量较轻的电子闪光灯取代了闪光灯泡,其原因很明显:
1.电子闪光装置可以一次接一次地重复使用,可以闪光数千次,从而可以节省每次拍摄后更换灯泡的时间和随身携带很多灯泡的费用。
2.峰值强度的闪光持续时间极其短暂,普通的电子闪光装置只有1/50000秒,而相比之下典型的闪光灯泡则大约1/200秒。
3.闪光的强度可以电子的方式加以控制,切换电子闪光装置上的开关就可以增强或减弱闪光强度。
4.电子线路能够自动控制闪光量。在我们进行调焦和拍摄时,闪光灯会自动释放出适当的闪光量。
5.电子闪光灯又叫高速闪光灯、频闪闪光灯或频闪灯。前面已经说过,我们也可以使用频闪灯这个词。频闪装置可以用电池或家用交流电源供电。电池可以是普通的闪光灯电池,不过闪光达一定次数后不能再用了;也可以使用由家用交流电源充电的镍镉电池。对于小型频闪装置,电池就装在闪光灯壳体内部;而对于大型的频闪装置,电池可能和其他的电子部件一起装在独立的电源箱内。
电池可以给电容器充电,聚集高压电荷。频闪灯闪光时,聚集的电荷在电势差的作用下涌进充气的闪光灯管,激发气体,瞬间释放出明亮的强光。大多数摄影室专用的频闪装置和便携式闪光装置一样,也可以用家用交流电作电源。通过闪光装置里的变压器将110伏(在我国为220伏)的电压升为高压。
无论是使用电池还是交流电,完成一次闪光后,都需要一段时间给电容器重新充电。这个充电过程所用的时间随闪光装置和电源的不同而不同,使用交流电或新干电池通常只需要几秒钟就可以完成充电过程。电池使用的时间越长,充电的时间也就越长。对于可充电的镍镉电池,要把频闪灯的插头插进一个配套的小型充电器中,把充电器的插头插在交流电源插座上。一旦电池充电完毕,充电的时间又可以缩短到几秒钟。以前电池充一次电通常需要24小时,而现在快速充电可以在1小时内完成。
有些专业的频闪装置,可以将镍镉电池取出来脱离闪光灯进行充电。这样做有一个好处,专业摄影师可以换上另一块已经充满电的镍镉电池继续工作,而不用等原来的那块电池充满电或用另外的闪光灯才能继续拍摄。我们可以想象到,在某些场合这是多么有价值的,例如婚礼场面、新闻事件、运动盛会等等。在这些拍摄场合,不允许我们说:“等一等,等我的电池充满以后再继续进行。”
正常情况下,闪光灯在一次拍摄中,只发光一次,这次发光发生在快门完全开启后,在快门闭合前。只有这样,该次拍摄才能用到闪光,我们管这个过程叫作闪光灯同步。
倘若闪光灯在快门开启前就已经发光完毕,或在快门关闭后才发光;或快门未完全开启时已发光完毕,该次拍摄将没有运用到本次闪光(或不完全运用到),称之为闪光不同步。
目前的单反大多采用了焦平面帘幕快门,即快门是利用前后帘幕缝隙的大小来控制曝光量的,开合方式为一帘一帘纵走的形式。也就是说,只有在快门速度低于某一个数值的时候,快门才是全开的,这个数值就是所谓闪光同步速度。
如果速度低于闪光同步速度时闪光,整个画面都能够接收到闪光灯的光线;而如果使用高于闪光同步的快门速度,就相当于切掉了闪光灯闪光时末端的一段闪光时间,这时候闪光灯闪光的时候会减少一部分曝光时间,体现在照片上就是局部(底部)欠曝,即底部出现黑条,且随着快门继续提高,黑条更宽,直至什么都拍不到。
为什么会出现上面的情况?因为你的快门速度比闪光灯同步速度快;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你的闪光灯不支持高速同步。
高速闪光同步,也称为FP闪光(Flat-Pulse),可以使相机在任何高速快门挡下闪光摄影。FP闪光的原理就是:在快门帘幕速度过高而不可避免地部分开启呈狭缝状态扫过整个底片范围,这时让闪光灯连续发出多个闪光脉冲,直到整个帘幕狭缝扫过整个画面范围,从而近似地达到所谓同步效果。
可能很多人就问了,既然都能使用高速快门,为何还需要闪光灯。答案是闪光灯的运用不仅仅是弱光时补光,很多时候还要运用于强光下的修饰,还有帮助实现小景深。
例如在一个晴朗的午后,拍摄一张逆光人像,如果我们使用闪光灯普通同步速度去补光,那么通常快门速度在1/200秒以内,这个时候我们的光圈要收得很小,而此时又想要那种背景虚化的效果,高速同步就能发挥作用。
那么,用高速同步拍摄是不是就没有缺点呢?当然不是,高速同步拍摄时会影响闪光灯的输出功率。使用高速同步时,闪光灯会以很快的速度发射出很多束频闪闪光,输出功率会变小,所以就需要更加接近拍摄对象,这样才能产生和全功率输出时一样的曝光。快门速度越快,闪光灯与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就要越短。
外置閃光灯上还有一个TTL测光设置,比如尼康的iTTL和佳能的e-TTL,TTL测光是通过镜头测量光线的一种方法。它们会在主闪光之前发出一次或多次预闪光,此时,相机会根据之前的光线进行调整,然后进行准确的曝光。
在测光的时候,可能会遇到暗光或者背景的影响,导致拍摄效果并不理想,这时需要调整闪光灯的参数来补偿曝光。那如何改变TTL闪光灯的曝光?在TTL模式下,无论你的光圈、ISO或快门速度如何(只要它的速度比闪光灯同步速度慢),闪光灯都会自动控制闪光灯的曝光。换句话说,闪光灯的功率完全可以满足拍摄对象的任何需求。
但是如果你的闪光灯太远,你的主体可能会变得更暗,这时候你就需要把闪光灯放近一点,或者选择更大的光圈,提高ISO值,这些应用需要经常练习。
机顶闪光灯又称热靴闪光灯,它的功率和照射范围都远强于机内闪光灯,且比影室闪光灯更便宜、易携带,是使用频率最高和效果最好的闪光灯。它可以通过改变灯头的方向和角度实现向天花板、墙面跳闪,使补光更加柔和。更进阶的玩法是用引闪器来实现离机补光,甚至能用多台闪光灯组成闪光灯群实现多灯离机闪灯的效果。
使用闪光灯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拍摄瞬间得到充足的光源。所以必须要同时满足“充足”和“瞬间”两个条件。首先,光源充足与否可以看闪光指数,也称为GN值。它直接代表光线输出的强弱,数值越大说明闪光能量越强,光线越充足(简单说一下GN值的原理,ISO为100时,GN值=光圈距离,GN值就是在准确曝光的临界点以这个公式计算出来的最大值)。
相机在快门速度较高的时候需要依靠高速同步功能,才能配合闪光灯捕捉到光源最充足的“瞬间”实现正常曝光,其他还有一些选择时需要注意的点:
1.自动测光模式
新手一定要选择带有(TTL/ETTL)自动测光模式的闪光灯,在此模式下可以根据环境亮度来确定相应的闪光输出量,即使毫无经验也可以放心使用。
2.灯头的可调角度
选择灯头可调节范围较大的闪光灯,可调节范围越广越有助于反射补光。
3.闪光灯的接口
通用接口的闪光灯只有一个触点,所以可以适配所有品牌、型号的相机。但不支持TTL自动测光,不支持高速同步。所以新手不建议购买通用型。专用型接口闪光灯有多个触点,往往和自己对应品牌相机的热靴触点数量相同,有各个相机品牌对应的类型可供选择(不包括奥巴、宾得、松下等品牌),根据自己相机品牌购买即可。
4.全功率输出次数
全功率输出次数是指充满电后在最大功率下能够闪光多少次,可以简单理解为续航值的直观呈现。续航当然是越大越好。
此外,只有支持无线模式的闪光灯,才能够组建灯群实现离机引闪的效果。如果有多只闪光灯想要组建灯群实现多灯离机引闪的需求,一定要看闪光灯是否支持无线模式,是否支持主控模式与从属模式,而且最好购买同一品牌闪光灯以及引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