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纾骅
2023年2月1日,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德国陆军203坦克营的一辆豹2A6在塞纳军事训练区
近期,由于西方援助乌克兰的苏/俄制坦克在战场上不断消耗,美、德等国启动新一轮“坦克援助计划”。其中,德国将向乌军提供首批14辆“豹2A6”坦克,并授权其他拥有“豹2”的国家可将其援乌,德国将与盟国共同为乌军组建两个“豹2”坦克营。据悉,德方是在美方向其承诺将美军主战坦克M1A2“艾布拉姆斯”援乌后,做此决定的。
作为德国现代军事工业的明星产品,“豹2”堪称主战坦克的标杆。它不仅稳坐世界顶级坦克的宝座40多年,而且用2000余辆的外销成绩,与俄制T-90并称为外销最成功的坦克。然而,最初的“豹2”只是一个失败项目的半成品。
上世纪60年代初,冷战愈演愈烈,北约、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角力如火如荼。在当时的欧洲,华约装甲力量处于优势,坦克数量数倍于北约,但苏联进行代号为“167工程”的研制配有大口径滑膛炮、自动装填机及新型装甲的先进主战坦克的绝密信息被北约获得。
此时,北约主要装备M48“巴顿”等作战能力并不突出的坦克,比较先进的“豹1”坦克尚未列装部队。M48的火力与战斗力,很难与苏联研发的新式坦克抗衡。为了避免装甲力量差距被继续拉大,美国与处在冷战最前线的联邦德国决定,共同开发一款足以匹敌苏联新式坦克的主战坦克。
于是,1963年8月1日,“70年代主战坦克研制计划”应运而生,美方与德方的研发代号分别为MBT-70与Kpz.70。为了对苏联的新式坦克进行代差碾压,该计划在初期研发时,就试图将一些在当时堪称超时代、未经实战检验的技术向原型坦克堆叠。
如美方將M60A2“星际战舰”坦克采用的152mm口径的M162式导弹/火炮两用炮,装在MBT-70原型车上,并为其配备了激光测距仪、微光夜视仪、弹道计算机等高科技附件,意图使原型车具备强大的火力及反坦克能力。但两全其美的代价有时是两败俱伤。M162身管较短,发射炮弹精度不高,发射光纤制导的“橡木棍”导弹则有初速低、易受环境影响等缺点。
与此相较,德方的方案则低调稳妥,Kpz.70采用120mm口径的滑膛炮。
由于研发未来的量产型坦克可以为本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在副武器及动力系统的选择上,双方依旧各执己见。虽然在采用20mm口径遥控机关炮和液力自动变速箱上,双方达成共识,但在采购上却发生了严重分歧—美德均提议选择本国防务商的产品。
正式列装T-72坦克的华约,在装甲力量上达成了对北约的全面压制。
美军主战坦克M1A2
除此之外,在装甲和座舱等方面,研发工作也走上了过分追求先进性而忽略普适性的歧路。最终,在双方各不相让,导致研制费用飙升、研发进度缓慢的情况下,“70年代主战坦克研制计划”中道崩殂,只有十几辆原型车留存于世。几乎整个上世纪70年代,正式列装T-72坦克的华约,在装甲力量上达成了对北约的全面压制。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美、德的合作虽然告吹,但研究成果并未浪费,依据两国对未来战争环境的理解,美、德分别研制出M1“艾布拉姆斯”及“豹2”这两款堪称装甲艺术品的新一代主战坦克。
德法意共同研制的“豹1”坦克得到了普遍认可,增长了联邦德国对于独立研制坦克的信心。美、德合作研制计划陷入僵局后,联邦德国进行了以Kpz.70坦克为平台的新型坦克研制项目,早期的原型车代号为“公猪”及“公野猪”。
1972年,联邦德国正式开展下一代坦克研制计划,克劳斯玛菲公司为主承制商。也许是基于“豹1”的成功,新坦克的代号放弃了对偶蹄目动物的执着,正式定名为“豹2”。
“豹2”战斗全重达55.15吨,最大行程达550公里,最高公路速度72公里/小时。它集成了MTU公司出品的150匹马力柴油发动机、伦克公司出品的HSWL-345液力机械传动装置、可装填两种弹药(多用途破甲弹与稳定尾翼脱壳穿甲弹)的120mm口径滑膛炮、EMES-15火控系统等划时代的先进装备。
在防护上,“豹2”同样走在时代前沿。它的车身采用了间隙式复合装甲,为防止殉爆,弹药舱与战斗舱由气密隔板分隔,并有吹扫板引导爆炸。战斗舱采用了可于外部更换滤芯的集体式三防装置,并配有自动灭火系统,可以最大程度保证乘员安全。
“豹2A4”坦克
对T-72形成碾压性代差优势的M1A1,接到了大量来自中东国家的订单。
“豹2”一经定型,便引起了美国的高度重视。美、德两国于1974年签订了“坦克发展计划标准化理解备忘录”,保证包括主武器、火控系统、发动机、传动装置等部件可以通用。在M1坦克的改进型号M1A1上,美国采用了与“豹2”同款的L44滑膛炮,而非M1配备的105mm口径线膛炮。
1979年10月,首辆量产型“豹2”交付部队。到1987年,“豹2”已经交付联邦德国军队超过1800辆,极大充实了北约的装甲力量。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冷战宣告结束,从未经过实战检验的“豹2”进入了出口创汇时代。
“豹2”服役后,曾在北约坦克比赛“银杯奖”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引起了各国潜在客户们对这款先进坦克的高度兴趣。由于军事科技的不断创新,“豹2”进行了不断的改型。
冷战结束前,土耳其等北约国家已经拥有了“豹2”,此时“豹2”的型号已经更新至“豹2A4”。冷战结束后,德国将超出必要武力储备的大批“豹2”退役并外销。
海湾战争中,T-72的糟糕战绩,使得它的声誉毁于一旦,对T-72形成碾压性代差优势的M1A1,则接到了大量来自中东国家的订单。虽然“豹2”并未参战,但德国适时将“豹2”的新改型、更注重正面防护的“豹2A5”推向市场,获得多国追捧。如今包括智利、印尼、新加坡、加拿大、卡塔尔等20余个国家的军队中,都有“豹2”服役,欧洲国家占据了其中15席—“豹2”从“德国豹”变成了“欧洲豹”。
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曾与克劳斯玛菲公司进行了深入接触,商讨引进“豹2”事宜,并得到优惠价格和试驾样车,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能成功引进。
也許是“豹2”的常规威慑性较强,引进“豹2”的国家大都未历战乱。“豹2”的初次实战,在问世20余年后才姗姗到来。2007年,阿富汗战争中,加拿大军队的1辆“豹2A6M”遭到反坦克地雷攻击,无人员伤亡。
2016年,于土耳其军队服役的1辆“豹2A4”,在叙利亚首次被击毁。在实战战绩上,“豹2”的表现也堪称优异。
法国AMX-56“勒克莱尔”坦克,以及内部炮手席
上世纪80年代,除德、美外,其他军事强国也纷纷启动了本国的主战坦克研制项目:英国研制了战斗全重达75吨、装备“乔巴姆”复合装甲的“挑战者2”,它也是世界上唯一仍装备线膛炮的主流坦克;法国研制了集成多种先进电子设备、在设计时就引入战场管理系统、号称最有科技含量的AMX-56“勒克莱尔”坦克。
意大利的“公羊”、以色列的“梅卡瓦”、日本的“90式”等性能各有千秋的坦克,也于上世纪90年代密集涌现。然而在销量方面,它们还是难以撼动“豹2”在军售市场上的霸主地位。至2014年12月,“豹2”已更新到“豹2A7”型号。
此次西方的“坦克援助计划”中,一些拥有“豹2”的国家在得到德国授权后,纷纷表达向乌援助的意向,或已宣布援助。英国宣布援助14辆“挑战者2”,美国宣布援助31辆M1A2,法国虽然表达了援助“勒克莱尔”的意愿,但具体细节仍在磋商中。据乌克兰驻法大使透露,各国已经确认了321辆主战坦克的援乌协议—几个月后的乌克兰大平原上,很可能上演一场坦克混战,能否熟练掌握这些万国牌武器,也是对乌军军事素质的一场大考。
针对西方对乌军援,一家俄企开出悬赏,为率先击毁“豹2”或M1A2的士兵提供500万卢布(约7万美元)的奖励。俄外交部发言人称:西方的援助行为已把俄乌冲突等级推向新高度。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希望冲突各方秉持理性态度,以更大的克制,避免冲突升级到不可收拾的程度,早日回到谈判桌前解决问题。
责任编辑吴阳煜 wyy@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