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市场是2023年石化行业稳中求进的头等大事
——专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

2023-03-21 02:58王一冰
中国石化 2023年3期
关键词:石油化工高质量发展

□ 本刊记者 王一冰 任 卓

傅向升 张育 摄

2022年,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取得了多项“好于预期”的成绩,也经历了板块分化、需求下滑的现实。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石油化工行业将面临哪些挑战与机遇?该如何抓住机遇推进高质量发展?行业有哪些利好信号和需要规避的风险?日前,2022年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作了题为《深入贯彻二十大精神开创石化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报告。会后,本刊记者就相关话题对傅向升进行了专访。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2022年经济运行好于预期,同时行业内部板块分化加剧、市场需求进一步收缩

记者: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去年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情况,您会如何描述?具体来说又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变化与趋势?

傅向升:回望2022年,很多场景历历在目,对全球石油化工行业而言,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却超出预期,取得了多项好于预期的成绩。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可以说:在艰难中再创佳绩!

首先是经营业绩取得好于预期的成绩。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度石化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6.5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4%;进出口总额1.05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7%,营业收入和进出口总额均再创新的历史纪录。利润总额虽然比上年下降2.8%,但总量仍保持在1.1万亿元以上。在2022年国际国内环境复杂的情况下还能取得这样的经营业绩,实属不易,也证明了石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稳增长、促发展方面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

其次,我国原油和天然气产量保持增长。2022年我国原油产量为2.05亿吨,比上年增长2.9%,实现“四连增”,原油产量6年来重上两亿吨平台。去年我国天然气产量为2177.9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6.4%,连续6年年增量超过100亿立方米。原油、天然气的产量增长为端稳能源的“饭碗”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市场保供稳价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原油和天然气进口量均同比下降、对外依存度下降,原油对外依存度降至71.2%,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降为40.2%。这与2022年国际市场原油天然气价格高位、绿色低碳转型及国内宏观政策的调整有关,也与我国原油产量“四连增”和天然气连续6年年增量超100亿立方米有关,同时说明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及延长集团等能源公司“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成效明显。

与此同时,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油气、炼油和化工三大板块分化在加剧,市场总体需求也呈下滑趋势。从石化行业内部板块看,油气板块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32.9%,利润额比上年增长114.7%;炼油板块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8.6%,利润额比上年下降87.6%;化工板块营业收入增长10.1%,利润额比上年下降8.1%。受原油天然气价格高位的影响,三大板块的盈利情况分化明显加剧,上游油气板块的利润比上年增长1.15倍,而下游的炼油和化工两大板块的利润都是负增长。

此外,2022年绝大多数石化产品的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出现同步下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2022年主要化学品总产量下降0.4%,无机化学品消费量下降1.5%;汽油及大多数无机和有机化学品、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单体及聚合物的产量和表观消费量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国内市场消费不振,石化产业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已经显现,说明在产能过剩、结构性矛盾突出的今天,开拓市场、提振信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迫在眉睫。

石油化工企业在开拓市场方面可从三个角度发力

记者:中国石化在2023年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在“资源接续”“动能接续”“市场接续”“队伍接续”等重大挑战方面保持足够战略清醒,强调“‘市场接续’这个重大关口有待加快突破”。在您看来,石油化工企业在“开拓市场”方面应该如何发力?

傅向升:今年国际政治环境、经济环境都将日趋严峻复杂,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尤其是全球通胀加剧、经济增速下滑、资金风险加大等不确定性因素日益严峻,世界经济环境不容乐观。在这样的环境和背景之下,中国石化提出的“四个接续”,是深刻领会并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能源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战略要求,为确保我国能源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和具体行动。

今年我国石油化工企业首要需要着力的就是大力开拓市场,这是新一年整个行业稳中求进的头等大事。国际市场看,后疫情时代已来临,疫情的影响正在消退,世界石化装置的开工率都将恢复到正常状态,石化市场的产品供应将大幅增加,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市场看,大宗基础化学品和通用材料产能过剩的状况愈加严重。虽然“十三五”以来去产能和关闭、淘汰落后装置做了大量工作,但大宗基础化学品和通用材料产能过剩的状况改观不明显,高性能材料和高端化学品短缺的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

去年还有一个特殊因素,因突发的地缘政治冲突导致欧洲能源危机、天然气供应短缺和价格高等原因,欧洲石化装置的产能负荷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我国作为石化大国具有产品链供应链的稳定能力,填补了部分市场,去年多种石化产品出口量增加。今年疫情形势进入新阶段、全球石化产品供应量增加,未来的出口市场必然受到冲击。多重因素的叠加,今年开拓市场就显得尤为重要。

具体说来,石油化工企业在开拓市场方面,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发力:

一是与下游用户对接,了解用户需求和要求,按用户所需做到生产稳定、产品质量稳定,确保供应链稳定,这是市场竞争的基本要素。

二是通过创新实现产品的高端化、差异化和专用化,提升供给端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石化材料和石化产品为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的能力和水平,这是开拓市场的重要领域。

仪征化纤生产的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广受市场好评。刘玉福 摄

三是瞄准石化产品供应链的堵点和被“卡脖子”的痛点,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补短板技术、短缺产品和关键设备难题,突破供给约束堵点、卡点和脆弱点,实现为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及国防军工配套材料和特殊产品的自主可控、自立自强,这是开拓市场的制高点。

当然,开拓市场还有一个瞄准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大个性化、功能化、定制化及新能源、生物医学材料、3D打印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等新材料、新产品的创新,实现在未来高端领域的创新突破,增强在国际尖端领域的话语权。

国内外经济发展已进入新阶段,务必要把高质量发展摆在首位

记者:对于国内石油化工行业接下来的发展,您有何趋势判断?

傅向升:我国石油化工企业要做好2023年和今后的布局发展,首先应该明确当前和今后的外部环境与情况,也是我对国内外经济局势的三点判断。

一是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近年来,世纪疫情开始肆虐全球,叠加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大放水,又突发地缘政治冲突,导致世界经济明显下滑,从今年开始世界经济将步入低速增长时期、甚至个别经济体将出现短时期的衰退。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速2.9%、发达经济体增速1.2%。

中国经济也是一样,“十八大”以来的10年,经济增速年均6.6%,今后10年经济增速保持在5%左右是努力目标。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已经告别高速增长时代,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也告诉我们:短缺经济时代已过,靠规模和数量取胜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当前石化行业除了乙烯、聚乙烯,以及某些高性能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尚有一定短缺外,其余主要石化产品都呈现产能过剩状态。在论证新建装置、新上项目、扩大产能规模时,一定不能忘记高速增长时代已过、过剩时代已来的大背景和大环境,一定要转变过去拼规模、拼投资、拼资源的传统观念,把高质量发展摆在首位,把绿色低碳转型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是我国的大基建时代已过。经过近20年的集中投资、集中建设,我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高速铁路总里程都是世界第一;中国已通车的跨海大桥、跨江大桥及地铁、隧道、桥梁的数量和规模都是世界第一;中国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摩天大楼的数量和工程量世界第一……鉴于这样的背景和时代,石化产业为基建领域配套的建筑材料、密封材料、保温材料,以及涂料等产品一定要尽早研究转型,石化企业面对这种下游市场需求的变化,特别是需求收缩的压力,首先应当突出创新,通过创新加快产品结构的高端化、差异化和功能化,通过创新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和新的市场。

三是后疫情时代已来临。后疫情时代世界各地的市场在恢复、生产在恢复,我们准备好了吗?我们这3年的出口市场能巩固得住吗?后疫情时代北美、欧洲,以及海湾和东南亚地区的石化产能都在充分释放的时候,产品的市场供应量就会极大地丰富起来,又叠加世界市场的需求收缩和预期转弱,产品价格就会在波动中下行,我们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能应对自如吗?这都是后疫情时代我们不能回避、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做好趋势判断、牢牢抓住新发展机遇,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

记者: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接下来,我国石油化工行业面临什么利好局面?对石油化工企业而言,应该从哪些方面重点发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傅向升:2023年对我国全行业发展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年。面对新机遇新挑战,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石油化工行业,各石化企业需做好趋势判断、牢牢抓住新发展机遇,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的新机遇。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的二十大强调“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申“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高质量发展,才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国家要发展、经济要发展靠什么?工业经济、实体经济是关键,归根结底企业是关键,因为企业强则国家强,企业兴则国家兴,这对我国石化产业来说就是新的重要机遇。石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不仅高质量发展的任务很艰巨,而且还要为制造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等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配套和支撑。

在由石化大国迈向石化强国的征途上,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的精神和战略部署,把握新机遇,在推动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石化产业体系上狠下功夫,在科技自立自强和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上狠下功夫,在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和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上狠下功夫。

二是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的新机遇。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本质要求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这就对我国石化产业加大创新力度、实现科技创新的自立自强、加快解决“低端过剩,高端短缺”的结构性矛盾,以及加大力度培育世界一流石化和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培育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等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新的机遇。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也为石化产业作为资源型、能源型产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把握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为石化产业绿色化、低碳化和实施“双碳”战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新机遇。

2月16日,在新闻发布会现场,《中国石化》杂志记者采访傅向升。张育 摄

三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只有加快构建新的发展格局,才能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要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搞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还要求既要稳固和扩大国内循环的基本盘,又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安全性,要顺应产业发展大势,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

这就要求我们石化产业,要扩内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双向发力,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和韧性,不断提升石化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的配套能力。同时,也要求我们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提高国内大循环的覆盖面,防止各地搞自我小循环,打消区域壁垒,真正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增强国内国际大循环的动力和活力。

四是最新产业政策带给我们的新机遇。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务院及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一揽子经济稳增长政策,2022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有关部委还先后颁布了多项与石化产业密切相关的产业政策,例如2月的《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3月的《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8月的《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及《化工园区开发建设导则》《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国家清洁生产先进技术目录》等最新的产业政策。特别是11月份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原料用能不计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这项政策是众多石化企业、石化园区多年来的诉求,因为原料用能(煤、石油、天然气等)是生产化学品的原料,与燃料用能不同,原料用能的碳转化为合成材料和化学品,几乎不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

202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原料用能不计入能耗总量控制”,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和论证,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明确了科学的界定,“用于生产非能源用途的烯烃、芳烃、炔烃、醇类、合成氨等产品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及其制品,属于原料用能范畴。”这一政策将更加科学精准地为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腾挪出一定的空间和潜力,尤其是为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医用化学品、高纯试剂等这些为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有的甚至是被“卡脖子”的高性能材料和专用化学品腾出了发展空间、提供了新的机遇。

这些产业政策都是我们推动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性、导向性、甚至是约束性的发展方向和要求,我们的行业管理者、政策制定者和广大石化企业都要认真研读新产业政策,在行业高质量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中做好贯彻落实。

猜你喜欢
石油化工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石油化工应用》2022年征订启事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石油化工建设》第40卷总目次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石油化工工艺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