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丽娟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河湖灌区管护中心,内蒙古 通辽 028000)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各级政府与管理部门对河道污染越来越重视。在现代河道管理工作中,有必要从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出发,坚持综合治理、科学管理的原则,以促进河道生态系统平衡、可持续发展。
生态水利工程将水利枢纽与生态系统充分结合,并保证水利工程正常运转。在建设河流生态系统之前,需要认真考察河流周边的环境,包括具体位置、水位、生物群落与生物间的关系等。在自然界中,河流并非孤立存在的,因此,要充分发挥生物种群的作用和价值,实现河流生态系统的协调、统一。
将生态水利运用于河道治理时,应保证物种的多样性。实施现代河道治理,核心问题时注重物种多样性,对河道可持续发展影响较大,是实现河道生态发展的重要保障。保护河道生命系统与非生命系统,确保河道生态环境稳定发展,提升河道生态空间的复杂性,唯有让河道生态环境中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提升河道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河道管理人员治理河道时,应遵循安全性原则,首先避免出现安全事故,保证水利工程建设可以长期正常运转,降低对附近居民的安全威胁。其次,合理优化河道水资源,防止出现洪涝灾害等问题,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便利条件,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经济性原则要分析与控制资金,减少非必要支出,以免出现资金消耗多,使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无法完成。需重视经济层面的问题,剖析经济状况可否支撑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优化造价较大的工程,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下,节约资金,提升经济效益。
天然河道蜿蜒曲折,利于蓄水,调整河道水流速度,也为自然生物提供利于生存的空间。利用水利生态工程治理河道,保证河道固有自然形态,能够保护其原有生态效能,增加河道存储水量。生态水利工程主要是以构建自然化河道为前提,若违反自然规律,必然对河道造成消极影响,损坏河道生态环境,降低河道水资源群落多样性。在水利工程施工环节中,会产生建筑废料、工业废水等,若排放到河道中,便会破坏河道生态系统平衡。因此,要避免向河道排放废水、废料,对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充分利用河道的自然形态,提升河道自我净化能力,缓冲河道承载的压力,持续增强河道水流。
保护原生态水生动植物是河道治理工作中的重要举措之一,它在控制污染源与防洪蓄水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并能够净化空气与调节气候环境。采用生物控制法与生物膜法技术,运用物质分解、能量转移等手段,处理污染物达到自我净化的目的,恢复水生动植物的生命力,增强河道周围生态系统循环能力。
开展河道治理工作时,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分析河道周围的气候环境、沿线地形地貌等因素,充分掌握河道内外部生态环境特征,制定河道治理工作方案。设计河堤时,需要分析土质稳定性,岸坡处土壤含水量与深层土滑动会影响河堤建设,获得可靠的数据分析,为河堤建设提供支持。对已损坏的自然堤做好修缮重建工作,以减少洪涝灾害。在河道两侧设置浅滩,为水生动植物提供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以维护河道生态的稳定。
为了让生态水利融入河道治理工作中,新型水工建筑既能够提高防洪蓄水能力,又能避免传统水利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新型水工建筑操作性强、结构简单、调节控制水流速、防洪功能强等优势,将其运用到现代河道治理工作中,能够提升生态水利工程防洪蓄水功能。科学使用强橡胶坝,可以明显提高防洪抗灾的能力,保护河道内生态系统,进而提升我国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水平。
结合区域政策与河道内外部环境特点,加强现代生态技术与设备的应用,优化河道生态性,充分发挥河道原有功能,推动我国自然生态环境整体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