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永航
浦东新区通过发展乡村产业、盘活乡村资源、推进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就业等工作措施,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增速始终高于地区总产值和全体居民收入增速。“十三五”期间,浦东新区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速8.9%,比城镇居民快1.1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由“十二五”期末的2.14:1缩小到“十三五”期末的2.03∶1。
浦东已有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0家,区级以上达标合作社201家,家庭农场550家,其中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2家。5家农业企业上榜《农民日报》“2021中国农业企业500强”,1家合作社上榜“2021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浦东新区率先探索培育农业产业联合体,出台了《浦东新区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产业联合体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对内通过二次分配实现利益联结、利益共享。例如,良元产业联合体以优惠价格为联合体成员提供农资,以高于市场收购价收购联合体成员生产的大米,建立了利润二次分配制度,将销售盈利10%作为发展基金、30%用于联合体成员分红、30%作为风险基金以丰补歉、30%留存村集体经济。2021年,新区25家农业产业联合体辐射带动农户6408户,销售额7.5亿元,联合体成员农户户均增收1.8万元。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新区积极提高地产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2017年南汇水蜜桃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18年浦东新区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示范县”和“全国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2021年南汇水蜜桃开始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目前,南汇水蜜桃品牌估值13.1亿元,南汇8424西瓜品牌估值5.5亿元。据统计,2021年,浦东近1/3家庭农场人均收入已超过城乡收入平均水平,达到9.3万元。
下一步,浦东新区将继续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地产农产品产销对接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农民经营收入增长。特别是将聚焦稻米产业,加快发展稻米产业联合体,对“浦东大米”进行统一品种、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加工、统一销售,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分享价值链,充分发挥联农带农效应。
浦东新区积极探索盘活闲置农宅,发展乡村民宿、人才公寓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为村民带来租金收益、房屋升值、工资收入、经营收入等财产性收益。浦东新区已建设11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34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其中,书院镇外灶村、惠南镇桥北村和远东村三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共盘活集体建设用地29.3亩(包含新增集体建设用地用于乡村产业项目5.6亩)。此外,浦东新区在川沙、周浦、大团、泥城、新场等镇都发展了民宿经济,在张江镇探索试点了乡村人才公寓,都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财产收益。例如,川沙新镇连民村宿予特色民宿项目收储的90-350平方米农房,年租金在3.5万-13.5万元之间,租金每年按5%递增。民宿还为当地农民带来月收入3000-8500元不等的房务、管家等就业岗位,让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下一步,浦东新区将大力推进民宿、餐饮、康养等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配套的服务业态发展,积极试点引入研发总部、文化创意、会务展览等高端服务业态。一是加大乡村民宿扶持。2023年将优化民宿相关手续办理机制,民宿发证数提高至200家。引入金融、保险等创新手段化解可能的风险,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民宿经营对周边的影响,建立共享机制实现民宿经营者与集体经济共赢发展。二是推进各类主体参与乡村振兴建设。通过镇企结对共谋乡村振兴,促进镇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乡村项目招商吸引各类社会主体参与乡村产业发展,与集体经济实施共赢发展。三是支持返乡就业、回乡创业。用好创业扶持政策,支持鼓励大学生、退伍军人、乡贤等各类人才到乡村创业就业,丰富乡村产业业态。
一方面,探索促进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区委、区政府出台《浦东新区进一步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重点实施五个方面20条发展路径,全区各镇、村因地制宜探索发展集体经济。另一方面,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重点加强对现有镇级、村级全资农村集体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在全市率先建立“浦东新区农村集体资产租赁交易管理平台”,将农村集体房屋资产全面纳入平台公开租赁交易,推进集体资产租赁公允价值发现,提高集体资产收益水平。
下一步,浦东新区将进一步激发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要素活力。一是赋予更多经营管理职能,做大做强镇级集体企业,增强镇级集体经济实力。二是做优产业发展布局,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活力。赋予村集体承担养护、环卫、管护等公共管理服务职能,并将相关政策转化为村集体收入。加强对减量化后形成土地、镇保收回土地的使用管理,通过统一流转增加土地流转收入。三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反哺农村集体经济。对能够带来稳定收益的农业服务设施和生产设施,政府投入部分的资产租赁收入,70%可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收入获得,并要求吸纳本村和周边农民就近就业。四是拓宽投资渠道,统筹盘活存量资金。全面梳理农村集体资金,建立以优质项目为载体的区级统筹机制,参与投资建设保障性住房(人才公寓、集体宿舍)、收益稳定有现金流的不动产项目、乡村振兴优质农业产业项目等。加大区属保障性住房商业配套统筹购买力度。五是引入优质主体,推动物业资产提质增效。对历史上形成的无证集体建设用地及物业资产补办登记。引入优质主体,推动低效农村集体物业资产再次开发。六是存量盘活增量做优,提高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效益。优化浦东乡村产业项目使用集体建设用地流程,缩短项目落地时间。对符合本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业指引的项目,研究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使用费减免政策。
当前,工资性收入仍然是新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构成。一是促进就业困难农村劳动力就业。将农村户籍失业人数列为控制目标,通过岗位补贴、就业补贴、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等,重点帮助离土农民、征地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业。强化就业服务,对接迪士尼和临港新片区产业发展,有针对性地推动农村地区人员就业。二是积极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吸纳本区人员就业。出台了《浦东新区农民增收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相关管理细则,对在农业经营主体内就业人员的社保缴纳给予补贴。三是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水平,全区每年非农就业技能培训约1.6万人次。
下一阶段,浦东新区将持续落实各项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工作措施:一是加强就业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农民非农劳动技能,增加就业可选择性,鼓励企业进一步吸纳本地用工。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增加民宿从业岗位等乡村服务业培训,提高农民就近就业能力。二是增加乡村公益性岗位,在乡村河道养护、绿化林业、道路养护、环境保洁等领域推出公益性岗位,充分吸纳当地农民就业。三是在乡村产业项目中,明确吸收农民就业岗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