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林林
(南京中医药大学 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23)
科技查新是科技部为避免科研课题重复立项和客观正确地判别科研成果的新颖性而设立的一项工作,由具有科技查新资质的查新机构承担完成。科技查新作为科技活动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科研立项、科研成果鉴定、评估、验收和技术转移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现有查新机构主要包括以下3种:(1)科技部授权认定;(2)教育部授权认定;(3)各专业性查新咨询机构。中医药科技查新机构就属于第3种——专业性查新咨询机构。1992年9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成立“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到2022年,全国已经建立了19个中医药文献检索分中心,现在,分中心和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基本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2]。中医药文献检索分中心具体执行着中医药科技查新工作,在中医药科研活动(科研立项、成果鉴定、中医药成果评估验收及转移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019年底开始,新冠疫情突然暴发,人们的生命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世界各国都遭受着新冠病毒的侵袭。在过去这3年时间内中国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抗疫工作,但是新冠病毒不仅没被消灭,而且在不断变异,给新冠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我国的疫情防控政策一直在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从开始突发疫情时的许多未知和八方救援,到现在的常态化疫情防控;从最初武汉抗击疫情时的绝对封城清零,到现在比较成熟的全方位综合防控“科学精准、动态清零”,抗疫这场战争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3]。疫情是一场大考,疫情防得住,经济才能稳得住,人民生活才能平平安安,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平稳健康。高校图书馆是每个高校非常重要的机构之一,为高校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服务。根据相关规定,高校图书馆的每周营业时间较长,而且是人群比较密集的场所,受到疫情的冲击,常态化的线下服务模式经常被迫停止并转成线上服务。然而,中医药科技查新工作是中医药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疫情当前,更要把它做好。同时,科技查新工作又是一种需要委托方和受托方充分沟通的工作。双方的有效沟通,在整个科技查新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冠疫情给中医药科技查新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中医药科技查新机构需要做出改变,要在严格遵守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的前提下,把查新工作做实,不让中医药科研活动在这一环节受影响。笔者作为从事中医药科技查新近20年的查新员,从以下方面探讨疫情给中医药科技查新带来的影响。
传统的科技查新委托方式是委托人到查新站填写委托单,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委托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纸质填写变成了电子邮件提交、网上在线填写或者是查新系统提交。疫情让委托方式彻底做出了改变,在疫情防控期间查新站基本实现了线上方式的委托办理。
查新员与课题委托人的传统沟通方式是以当面交流或者电话交流为主。随着通信工具的不断发展,各种沟通软件层出不穷,例如QQ、微信群等,疫情防控期间疾病都以电话或通信软件沟通为主,传统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方式不再适应疫情防控需求。
查新机构均为有偿提供科技查新服务,缴费为科技查新服务中的重要一环。支付方式也在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便捷,从以前的现金、卡片支付发展到第三方支付,再发展到移动支付和生物支付[4]。疫情防控需求使得科技查新机构不得不放弃现金支付、现场刷卡等传统支付方式,去银行柜台汇款亦不太符合需求,所以疫情原因使科技查新机构未来会更多转向微信、支付宝、校园一卡通等方式缴费。
疫情前,大部分中医药科技查新站采用用户现场自取报告、快递报告的方式。疫情时期,为了防控需求,减少人员流动与接触,科技查新站将更多使用快递邮寄报告、发送PDF扫描件或电子签章版报告的方式,也有查新站在门卫、查新站门口等指定地点收取报告,解决现场自取报告人员接触的风险。
自2019年底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医药第一时间参与抗击新冠疫情的救治,并且从新冠疫情疾病诊治实践中形成并制定了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的“三药三方”(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5]。从已发表的医学论文报道可以看到,中医药对新冠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显著降低了无症状感染者及轻症和普通症状向重症和危重症的进展。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对新冠后遗症也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发挥了中医药在新冠传染病救治中的独特优势。在此期间,中医药科技查新涉新冠的委托内容也明显增多,大多是针对新冠的临床治疗课题,探索新的中药组方或中医方法来治疗新冠肺炎为此时中医药科技查新的主要内容。
然而,尽管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临床应用广泛,救治效果显著,中国政府大力支持的中西医结合疗法也逐步成为世界瞩目且具有中国特色的诊疗模式,但是中医药的疗效机制并没有像现代医药那样用精准的数据和统计学数据来证明,未说明白的中医药作用机制影响着社会和公众对中医药抗疫的认知认可,从临床研究的角度来看,中医药也需要补充循证医学证据。在这个背景下,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科技查新委托课题必然新增了一部分研究中医药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试验和作用物质基础以及作用机理的探索研究。根据研究内容和趋势,未来中医药抗疫需要攻克的科学难题包括但不限于:中医疫病认知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中医疫病诊治方法的现代科学基础;具有代表性的抗疫方药的疗效和作用机制[6]。而这应该也是中医药科技查新委托内容中关于新冠疫情的课题将来会呈现的内容。
新冠疫情客观上促进了整个社会对病毒性病原体的认识与重视,同时,作为病原体诊断的重要基础,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知识也取得进一步推广。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等这些名词,普遍出现在老百姓的口中。老百姓也更加重视疾病的预防、平时的身体保健、应急状态下突发疾病的初步处理等。科研人员在研究课题选择上,也会进一步重视中医学与生物学、西医学的结合。这就给科技查新员的业务能力进一步提出了要求。
科技查新工作本来就对查新员沟通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长期以来,大家已经习惯于面对面的交流,课题内容、查新点、查新要求,以及查新员提出的其他问题,都能跟课题委托人有非常充分的沟通。新冠疫情以来,线上交流取代了大部分面对面交流,这就要求查新员尽快习惯线上交流的方式。要习惯线上交流,沟通技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有积极的态度,而且要养成提前做功课的习惯。在与委托人交流之前,先充分解理委托人提供的资料,并准备好需要跟委托人交流的问题,书面记录下来。做到使沟通流畅、高效,如果与委托人的沟通出现障碍,也要耐心寻求解决办法,尽快进入检索与报告撰写阶段。部门查新员之间,要经常交流在疫情环境下与委托人在线交流的心得体会,共同提高。
新冠疫情自从发生到现在,新冠病毒一直在不断变异中,从最初的原始毒株到不断变异的毒株,直到现在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不同的毒株致病能力不同,引起的疾病症状也不相同。对于各种新冠病毒变异株的预防(疫苗)、所引起疾病的治疗都在不断变化发展完善中。未来,随着新冠病毒的变异以及各种医学治疗方法包括中医药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深入研究,诊疗方案也将随之一起变化。查新员需要不断学习,因为知识在不断更新,新的课题新的方法层出不穷,要想成功完成一个查新报告,查新员就必须终生不断学习。中医药科技查新员主要做的就是中医药查新工作,那么这就需要拥有很强的中医药专业知识和信息检索知识,这样才能理解委托课题和检索到的文献内容,筛选与委托课题相关的文献并对它们进行整理和分析对比,最终得出查新结论,完成查新报告。所以说,查新员的专业水平是决定一个查新报告质量的重要因素。作为中医药科技查新员,新冠疫情的影响下,需要根据新冠疫情的变化发展而建立科技查新工作所需要的知识结构,不断学习最新的新冠疫情相关知识。
新冠疫情环境下,一方面,中医药科技查新服务流程受到巨大的影响,其委托方式、沟通方式、缴费方式、报告领取方式等都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查新委托内容也发生了变化,涉及新冠的委托内容增多,涉及病毒类、免疫类的委托内容也在增多,现实对查新员的沟通能力、专业水平、适应能力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上内容,需要查新员积极努力地去应对,同时也需要查新机构制订对应的措施。首先,要关心查新员的生活以及工作环境。一方面,查新机构在要求查新员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作的同时,也要给予必要的关心,在生活上提供便利。另一方面,查新员需要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查新机构应该给查新员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业务学习,并根据需要,通过聘请专家、在线上课、内部交流学习等方式,帮助查新员提高业务能力。其次,为查新员提供良好的软硬件条件,帮助查新员便于与委托人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并逐步建立新环境下标准化、规范化的中医药科技查新应急管理与服务长效机制。
综上所述,新冠疫情对中医药科技查新服务流程中的委托方式、沟通方式、缴费方式、报告领取方式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中医药科技查新委托课题内容也产生了影响,新冠相关、病毒类、免疫类的课题,进一步受到关注,查新员需要尽快补充、深化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对中医药科技查新员的沟通能力、专业水平、适应能力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查新员需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新的形势,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沟通能力,尤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进一步学习中医药、病毒相关、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知识。而查新机构也要多关心查新员的生活,并努力为查新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还要为查新员提供培训、交流的机会。为了使科技查新工作正常顺利地展开,中医药查新机构和查新员需要一起关注面对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各种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起进步。
在完成正常工作的同时,查新机构要积极组织查新员及时总结,集思广益,逐步建立新环境下标准化、规范化的中医药科技查新应急管理与服务长效机制。把挑战转化为机遇,借此提高查新员的素质与能力,以及做好眼前事的踏实态度;在做事的过程中培养干部,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处理具体事务的水平与能力,进一步建设查新机构的软实力,形成适应新形势的行业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