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治疗

2023-03-21 18:10:29李丹
家禽科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法氏囊病鸡传染性

李丹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禽类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引起法氏囊病变、萎缩,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感染其它疾病的风险增加,为禽类养殖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经济损失。

1 流行病学

鸡和火鸡是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天然宿主,IBDV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类型的鸡群,一般以2~6周龄的幼鸡为主要感染对象。该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全年任何时段均可发生,但每年6~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1]。因为法氏囊是禽类免疫器官,感染该病后会引起免疫抑制现象,不仅会降低疫苗免疫效果,而且会降低机体对其它疾病的抵抗力,增加感染其它疾病的风险。

2 临床症状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被毛杂乱、食欲减退、精神沉郁、低头、嗜睡等症状。发病初期病鸡闭目呆立,不愿走动,出现啄肛、肛门黏膜红肿等现象,同时病鸡会排出白色的水样便,肛周羽毛污染严重,附着泥土、粪便等污物。随着病情发展,机体出现体温升高、肌肉震颤、走路不稳、脱水等症状。当病鸡严重脱水时,外观可见眼眶塌陷、趾爪干瘪,随后卧地不起,呼吸困难,最终衰竭而死。

3 剖检变化

剖检可见部分肌肉有针尖状或条带状出血症状,在腺胃和肌胃交界处的条状出血带是该病的典型症状之一。发病初期,法氏囊肿胀,体积、重量较正常时有所增加,腔内有黄色胶胨样水肿液或干酪样物质。病情严重时,有的法氏囊充血、出血,颜色变成紫红色,膜内可观察到出血点。但随着病程延长,法氏囊体积、重量先逐渐恢复正常再慢慢萎缩。此外,肾脏体积增加,出现尿酸盐沉积的“花斑肾”;脾脏有出血点。

4 诊断

4.1 临床诊断

根据鸡群的临床症状和死后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为传染性法氏囊病。

4.2 鉴别诊断

鸡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具有法氏囊肿大、充血以及腺胃和肌胃交界有出血条带、肾脏有“花斑肾”等典型解剖特征,这些病变在诊断时易与新城疫、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呈现的病理变化混淆,应注意甄别。新城疫除具有上述病理解剖症状外,还伴有典型的脑部病变,如脑水肿或脑充血,临床伴有神经症状。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也会有“花斑肾”、法氏囊肿大等病理特点,此外伴有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因此,在对以上三种疾病除了要观察病理变化、临床症状外,还应采取病原分离、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不同的实验室手段进行准确诊断,以便快速鉴别病原。

4.3 实验室诊断

4.3.1 病毒分离 采集病变明显的法氏囊组织,以1:5比例加灭菌的生理盐水研磨成浆, 3 5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0.2 mL接种9~10日龄SPF鸡胚的绒毛尿囊膜。照蛋观察鸡胚死亡情况,弃去24 h内死亡鸡胚,观察48~96 h内死亡鸡胚病变特征。发现幼胚周身水肿、体表出血,绒毛尿囊膜增厚,无病变斑。之后可将病毒接种给幼鸡,观察幼鸡法氏囊是否出现病变,如果出现法氏囊典型病变即判定为阳性。

4.3.2 血清学检测 血清学检测主要包括琼脂扩散试验和病毒中和试验,在实践生产中琼脂扩散试验应用比较广泛。取适量的琼脂粉制成2 mm厚的琼脂板,定形后打成梅花孔,用酒精灯烘烤封底。在梅花孔中心加入标准的阳性血清,外周加入待测抗原,同时设立阴性对照。37 ℃湿盒培养,24~48 h观察中心孔与检测孔之间的条带反应。若有乳白色清晰的沉淀线出现判定为阳性,无沉淀线出现判定为阴性。

4.3.3 免疫学检测 免疫学检测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抗体试验(IFA)。荧光抗体试验主要是将有病变的组织固定到载玻片上,滴加已知荧光抗体作用,再冲洗去多余的荧光抗体,干燥,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抗原抗体荧光复合物判定为阳性,无抗原抗体荧光复合物判定为阴性。这两种方法都具有操作简单、特异性强等优点。

4.3.4 分子生物学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目前应用最多的生物学技术,通过对病毒进行特定式引物设计,对采集到的病料进行特异性扩增,观察扩增结果。出现目的条带判定为阳性,未出现目的条带判定为阴性。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准确性高等优点。

5 治疗与预防

5.1 特异性治疗

目前,针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主要治疗药物是卵黄抗体,该抗体具有特异性强、效果好等优点,注射后可与体内病毒结合,降低病毒的感染活性,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5.2 辅助治疗

在治疗传染性法氏囊病过程中要注意病鸡的继发性感染,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如庆大、罗红霉素、头孢等)预防,同时还要适当加入多种维生素及电解质维持机体的营养均衡,加入一定量的黄芪多糖增强病鸡机体免疫力,有助于更快治愈该病。

5.3 预防方法

目前,疫苗接种是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主要有效手段。疫苗主要分为活疫苗、灭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三大类,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基因工程疫苗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2020年李甜甜[2]制备出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亚单位疫苗以及2021年王志浩[3]构建出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基因重组疫苗在机体保护方面均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6 小结

根据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传播特点,预防该病首先要做好饲养管理工作,控制好鸡舍的卫生状况以及饲养密度等问题,做好保温、通风、消毒等工作。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同时还要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疫苗免疫可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猜你喜欢
法氏囊病鸡传染性
鸡维生素缺乏症的临床症状与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家禽科学(2021年6期)2021-08-26 05:39:32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湖南农业(2016年3期)2016-06-05 09:37:3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控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2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2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兽医导刊(2015年7期)2016-01-04 11:5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