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彬(贵州:贵阳市白云区第九小学)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学校要提供条件帮助教师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设备艺术软件等开发信息化艺术课程资源,从内容和方法上拓展艺术课程的空间,使艺术教学更具有直观性、互动性和时代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一理念促使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持续创新,以及教学行为的性质改变,实现音乐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要深入研学新课标新思想,认识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积极效果,注重发挥信息技术的巨大优势,使之更紧密地与音乐教学整合起来,实现自身教学行为的变革与发展,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升,让音乐教学极富诗意之美,打造落实音乐核心素养的音乐课堂教学。
小学生认识了解的基本法则是:感知人物形象—形成过程—表面现象—逐步攀升抽象的量变到质变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情境创设,缘于促进学生更深层次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让他们从形象思维逐步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主要途径。
在音乐教学中,依靠信息技术,用生动的背景画面塑造出能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抽象的音乐优美旋律和歌词所承载的内容主题,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的典型特点。它融声、光、情、景为一体,使提供给学生的感知材料越来越丰富多彩、形象生动,创设了美的深远意境,将音乐知识极具吸引力地呈现给学生。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艺术表现方式,增强了教材的艺术震撼力,一方面,持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好奇心,并引导学生产生浓厚的自我融入感,另一方面,也对学生进行了审美感知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发现美、感知美,丰富审美体验,提升审美情趣,掌握更多的知识。
结合课程改革中的先进经验,进行深入的理论学习,解读课堂现象。笔者认为,用好信息技术手段,构建良好音乐教学环境,创设适宜的音乐学习情境,能快速地解决小学生音乐学习效果不理想这一问题,能够让学生较好地走进音乐学习天地,产生学好音乐的兴趣,使他们音乐学习动力十足、活力四射,使音乐课堂教学精彩连连。
一个理性的教师,会把学生的音乐学习当成艺术来塑造,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一个个学生顺利地引进音乐艺术的天堂,让他们真切地领悟到音乐的美妙,感受到音乐的韵律,从而让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得到显著提升。
基于此,笔者认为,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音乐课堂的表现形式,能使音乐教学更具感染力,让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释放,音乐课堂的吸引力变得更大。以三年级上册欣赏课《赛马》教学为例,教师用短视频技术,呈现奔腾的骏马、广袤无垠的草原,还有远方那婉转动听的马头琴声,以及低调沉稳的蒙古长调等。神奇的画面,悦耳的琴声、歌声,能够为学生音乐欣赏构筑起一道道绮丽的风景线,给予他们应有的熏陶,帮助其更好地成长起来。
发挥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势,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音乐学习,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是新课标基本思想与基本精神的体现。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引入信息技术,以助推教学,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导入环节,可以用好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导入,实现引发学生关注的目标。以六年级上册中的《大中国》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用好视频、音频,或多媒体课件等资源,构建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音乐的旋律,体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实感,从内心深处萌发出热爱祖国的激情,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这样,能帮助学生培育艺术表现能力,增强形象思维能力,树立热爱生活的态度。
音乐是每一个学生都喜爱的学科之一,但他们仅仅是停留在旋律等意象之上的喜爱,而不能触及音乐深层次的内涵。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就应理性地运用信息技术,让课堂上学习的音乐内容回归生活。
信息技术能够实现资源的无边界共享,这就为音乐教学内容补充,或学习内容拓展提供了契机。总而言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理解并运用信息技术资源,主动地、合理地构建教学内容,使教学形式得到较大改变,这将更利于小学生音乐学习的感知积累,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进行音乐想象等。同时,还能给予学生更多的音乐审美教育,为他们更好地学习音乐提供丰富资源。
以歌曲《游子吟》为例。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在网络海量的资源中找到与这首歌有关的学习素材,使得本节课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比如,呈现《游子吟》故事版的动画,让歌曲成为背景音乐走进学生视野,回荡在他们耳边,让他们通过听觉和视觉体验浓浓的母子情,为演唱做好情感铺垫。
用信息技术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是教师深化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整合的实践,是促进小学音乐教学走向深入改革的重要方式。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相关音乐教育资源整合起来,尽可能地丰富音乐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音乐学习的不同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有意义的音乐知识,积累起较好的音乐素养。
仍以《游子吟》为例。诗中饱含着对伟大母爱的赞美,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歌词,开头两句写的虽是线与衣,却点出了一家人相依为命的血缘亲情;中间两句集中地刻画慈祥的母亲的各种动作和心愿,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思想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少年心存报答养育之恩的炽热赤子之心。全诗并无刻意雕琢,但在清新自然的语言中,饱含着浓浓的亲情,拨动无数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漂泊在外游子的共鸣。教师就可以利用视频来呈现母子情深,体味音乐中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让学生在演唱时,心灵受到震撼,精神得到洗礼。这样,能让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与理解力得到较好培育,音乐素养得到较好发展。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既要高度重视音乐教学寓教于乐的特点,还要重视音乐教学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培育音乐素养的使命。为此,教师要巧用信息技术,特别在教学重难点、关键区域处,以帮助学生较好地突破音乐学习难点,实现音乐学习效率的大幅提升。
基本乐理知识学习与领悟,是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关键,特别对于小学1~2年级的学生,更是学习的难点。为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引入信息技术,以此推动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帮助学生感受其中的音律与律动,为他们理解和学习其中乐理知识提供支持,让他们的学习变得更加有效。
以湘教版《山谷回声真好听》教学为例。为引导学生较好地感受音符的强弱,教师可以采取信息技术支持法,通过具体的、形象化的教学事例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音乐声音的世界,感受其中存在的声音强度基础知识,从中积累较为扎实的音乐乐理学习感知能力。
如上《大雨和小雨》《山谷回声真好听》等课,为让学生能够较好地应用所学感知能力去解决问题,去体会音符强弱在音乐中的具体应用,进而提高他们音乐感知力,教师可以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于小学音乐教学。这对小学生乐理知识学习尤其有效,能改变空洞、抽象教学的困惑,使教学更契合小学生思维特点,有利于他们较好地学习音乐基本理论,突破音符、强弱、休止等乐理学习重难点,让音乐学习变成学生的幸福体验。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解读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资源与信息技术资源的结合点。教师要采取有效的策略,用好信息技术优势,把各种有益教育资源充分整合,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要丰富教学形式,使小学音乐教学视域得到拓展,最大限度地助力课堂教学化解难点,突破重点,为小学生音乐学习创造一个更为理想的天地,加深其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利用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优势,着力把各种有效教学方式进行整合,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提高是促进的,对于小学生音乐素养积淀也是大有帮助的。为此,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运用好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形式,给予学生更多的感染和影响,给予学生更多学习帮助与启迪。
以湘教版三年级下册《打秋千》的教学为例。教师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把各种有益的教学方式进行整合,让学生在精美的画面中感知不同民族的特色,在仔细聆听音乐中体会截然不同的民族音乐的独特风味韵律。可见,运用信息技术,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歌曲,感受不同民族的民风、音乐特色等,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愿景。
仍以《打秋千》为例。在学生感知音乐特色时,教师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呈现该歌曲的发源地,展现那里的风土人情。经过深入观察与阅读相关资料,学生能初步感受到大山深处彝族这个比较特殊的民族,了解该民族服饰、房屋所蕴含的艺术元素,使学生审美意识、鉴赏能力得到较好发展,使音乐教学的功能进一步拓宽。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向学生介绍该民族其他优秀的音乐曲目,让他们感受到音乐无边界的特点,更加热爱民族大家庭的生活。
由此可见,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既能较好地改变音乐教学呈现形式,给学生更为丰富的视听冲击,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还能利用网络无边界的特性,最大限度地扩充音乐教学的资源库,使得音乐教学内容愈益丰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对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有极大好处的。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合理运用基本的信息技术,对丰富教学内容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知识的呈现方式将变得多样化,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将迈上一个新台阶。为此,教师要善于发掘信息技术资源,把它精准地整合于音乐教学,使得音乐表现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借助多样化信息技术手段,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同时,更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发挥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发展,使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审美意识得到较快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