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2023-03-21 14:43刘丹
公关世界 2023年3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工匠培育

文/刘丹

工匠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中构建的伟大精神,被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工匠精神内涵是“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工匠精神的内涵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

发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使命和担当。当前,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要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迫切需要培养大批掌握精湛技术的高技能人才,迫切需要更多大国工匠的有力支撑。

1.工匠精神的培育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紧贴市场需求、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家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并且,随着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匠人们要有精湛的技艺、敬业的精神和甘于奉献的品质,即“工匠精神”。将高职院校的育人理念与工匠精神相结合,是现代企业用人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2.工匠精神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标杆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小鲁曾说:“工匠精神”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标杆。只有坚持在职业教育中坚持和践行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之一,才会促进职业教育革命性的变革。

3.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的支撑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从业者的业务技能和职业精神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作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也要顺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注重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职业精神的教育和培养。并且,高职院校以市场为导向,重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力手段,可以实现用人单位和高职院校合作发展的良性循环,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4.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职院校坚持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突出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必须要高度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将工匠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才能提升职业教育真正的人文价值,才能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才能凸显出高职院校独特的优势。

5.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学生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目前的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家庭条件较好,物质生活富足,普遍缺少吃苦耐劳、拼搏进取等精神。然而,现代企业在招聘时往往最看重的是从业者是否具有热爱本职工作、细心严谨、吃苦耐劳、担当奉献、积极上进、具备多项专业技能等职业精神。因此,高职院校应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课程教学、实习实训等全过程,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择业的竞争力,为后续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二、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困境

1.对“工匠精神”认知不足

近些年来,在大力提倡工匠精神的社会背景下,高职学生普遍都能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却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部分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理解泛化,混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之间的区别和内在联系,把工匠精神泛化为一般意义上的劳动精神,未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核心要义。部分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理解狭义化、浅表化,认为工匠精神仅仅是工人、匠人要有熟练、精湛的技艺;认为工匠精神是制造业中低层次的“蓝领工人”、手工业者应该具有的精神,而并不是针对从事高层次工作的“白领”和社会精英的必备职业素养。加之高职学生很容易受社会外界环境、网络舆情和其他思想的影响,社会上追逐利益的风气、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等不良价值导向的影响,让一些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科学认识不足。还有部分高职学生和家长受传统“学而优则仕”、“普高职低”等思想观念的影响,认为工匠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对工匠精神缺乏社会普遍认可和尊重。

2.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与培养目标不匹配

一些高职学院对学生的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式等偏向传统,仍注重课程中心、教师中心,对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不够;还有一些高职院校比较注重教学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实训、实践教学的占比相对不足,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无论是专业课、实训课还是公共课程、思政课程,都存在工匠精神内容融入不足的问题,在课程教学中未充分体现和突出职业行为准则,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塑造职业素养和职业态度的教学。这些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与目前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具备突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真正工匠的培养目标相差甚远。

3.工匠精神培育机制不完善,缺乏专业针对性

首先,培育方案缺乏专业针对性。有些高职院校制定的培育方案缺乏系统性,没有自始至终贯穿工匠精神的培育,不利于学生在理论学习、实训、顶岗实习等各阶段的工匠精神的衔接培育。有些高职院校制定的培育方案中工匠精神的培育比较笼统,未体现出各自不同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未结合不同的专业实际和从业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工匠精神培育方案设计。其次,培育模式较为单一。目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主要依赖于学校,并且多注重理论培养,学生在顶岗实习中,企业工匠精神培育的参与度不够,未建立起完善的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培育工匠精神的联合培养模式。最后,培育缺乏长效机制支持。一些高职院校不够重视工匠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立工匠精神培育的长效机制。

4.师资队伍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的作用不突出

随着近几年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加入了职业教育队伍,充实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但出现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理论能力深厚,和职业教育突出实践技能、综合素质等职业要求不匹配。首先,大部分年轻教师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缺乏企业工作的实践经历及实际操作能力,在实际教学中难以适应应用型专业教育教学的要求。其次,目前高职院校的职称评定标准不利于“双师型”教师落实。为了职称晋升,大部分教师热衷和注重科研、学术,缺少企业挂职、锻炼的意愿,不能发挥教师在企业中工匠精神培育的引领作用。最后,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和实施,一定程度上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但在实践中制度的转化和落实还不完善。以上原因导致师资队伍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的作用不够突出,阻碍了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5.缺乏工匠精神培育的文化环境

文化环境对工匠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从课堂、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等系统了解工匠精神的并不多,更多的是从移动互联网和电视节目中了解工匠精神。一些高职院校在培育工匠精神的过程中,未有效利用移动宣传途径和宣传媒介,未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缺少包含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熏陶。

三、完善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

1.加强工匠精神培育顶层设计,整合教育资源

就政府层面而言,应呼吁政府将社会各方力量对接整合,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顶层设计,根据各地办学实际、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实际,制定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可实施性的相关政策,引导社会扭转对工匠职业的偏见,营造工匠精神培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就学校层面而言,促进工匠精神培育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机制的建立,建立长效制度保障,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高职院校应紧扣高职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建设、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建立有利于培育工匠精神的评价机制。一方面,在人才的培养目标中突出以德为先,全面发展,强调工匠精神的教育。并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从业要求,细化人才培养方案中工匠精神的培育,提升工匠精神培育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完善课程设置,在课程建设修订中,加强对工匠精神的融入。将工匠精神适当加入高职院校专业课、公共课和思政课等课程标准的修订中,结合实际开设好“工匠精神”相关的选修课程。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要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联动。倡导让家庭教育成为增强工匠精神培育的始点;发挥好学校工匠精神培育的主场地作用,把工匠精神培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营造工匠精神培育的社会大课堂环境,让工匠精神成为全社会共同的心理认知。

2.发挥好课堂教学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是学生接受工匠精神教育的主渠道,统筹专业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思政教育等,构建内含工匠精神的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应以严格的职业标准锤炼技能、生动的思政课堂启发思想。在课程建设中充分融合企业用人标准、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引导师生严格遵守专业标准规则,精益求精地完成教学与学习任务。紧抓高职学生认知行为特点,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中注意诠释传播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培育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

3.坚持用校企协同锤炼工匠精神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也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方式。高职院校应充分挖掘和利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资源优势,广泛同当地企业、实习实训企业等加强合作联系,开展校企共育制度,以现代学徒制、“二元制”人才培养等为抓手,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构建基于践行工匠精神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高职院校应通过和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促进产教融合,在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办学模式中,在企业实训和顶岗实习中不仅锻造学生精湛高超、精益求精的的工匠技能,而且在无形之中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4.优化技能竞赛实施方案,突出工匠精神培育模式

技能竞赛是高职院校培育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岗位技能训练为抓手,以技能竞赛为平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应以技能竞赛集训队作为工匠精神培育的试点。在技能竞赛的集训过程中培养师徒传承、反复试验、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等一系列工匠精神。以技能竞赛队为试点,实行师生脱产集训,引入淘汰机制,大力推行选择性课程、团队化教学、班组化管理、积分互认、师生结对培养“导师制”等一系列举措和尝试,力争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技能竞赛成绩突破的同时,探索出培养工匠精神的可行之路。

5.以大师为引领,推进技艺传承和工匠精神培育

大国工匠本身是对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要充分发挥好大国工匠的引领作用。一方面,高职院校可建立与大国工匠长期联系的机制,定期举办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让大国工匠、技术能手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以形式各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大师们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发挥好大师级工匠人才的对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创立学校大师工作室。在高职院校内,评选和建立各专业大师工作室,利用这一平台,实现技艺传承、师徒结对、薪火相传。在大师工作室内,校企联合开展项目研究与技术人员培训,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综合水平,实现“工匠型教师”的培育。

6.推进“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应着力建设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技能文化,构建传播工匠精神的文化体系。高职院校应在校企合作基础上,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融合,在校园文化中融合企业文化,让工匠精神与文化育人深度融合,从而达到文化育人的效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学校办学理念、校风校训为核心,将工匠精神的内涵融入其中,构筑起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在校园环境的布局中深度融入工匠精神元素,精心打造了工匠精神有关的廊道文化、实践教育基地等工匠文化特色品牌,充分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展板、数字化宣传平台等进行工匠精神专题宣传,让校园一景一物都能体现工匠精神,让学生随时随地、潜移默化地接受工匠精神的熏陶。

7.在实施1+X 证书制度中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

1+X 证书制度是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对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做出的重要部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对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作为1+X 证书制度实施的先期试点单位和实施主体,要在推进实施1+X 证书制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高职院校肩负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时代使命与重要职责,在1+X 证书制度改革中必须坚持以德为先、德技并修的育人理念,将政治素质、思想品质以及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等纳入1+X试点专业改革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内容,作为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维度,以促进1+X 证书制度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确保高职院校正确的办学方向和育人导向。

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国工匠的重任。高职院校要深入把握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职业教育改革新要求,立足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和高职学生思想行为特点,传承好、培育好工匠精神,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工匠培育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工匠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