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卓玛穷达 央珍 央支措姆 普布次仁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建校以来,面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紧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脚步,以“五型”职院(即:红色、明德、法治、书香、匠心职院)建设为抓手,努力打造在西藏职业教育领域具有领军作用、在全国范围尤其是民族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优质特色名校。本文就匠心职院建设方面,浅谈自己的看法。
在“百度知道”里搜索“匠心”,它显示:匠心精神又称工匠精神,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是员工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通俗讲,要成为一名匠人,除了具有精湛的技艺,还应该具备高尚的情操。
新职业教育法于 2022 年 5 月 1 日正式实施。新法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第四条强调“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第二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第十二条 “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匠心精神更应该成为职业教育的核心内涵。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我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注定将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整个时代正在呼唤一种精神——“匠心精神”。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者的基地,理应承担起培育“匠心”文化的任务。在新时代背景下,匠心精神不仅要传承传统工匠精神的精华;还要做到与时俱进,赋予工匠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内涵——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工匠的培养首先需要热爱劳动,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在劳动中寻求精神,在劳动中获得技能,在劳动中体现技能的宝贵,在一日复一日、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劳动中获得灵感,理性升华,体现创造价值。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是2005 年7 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2006 年9 月正式组建挂牌的西藏唯一一所综合类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曾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院校示范基地、全国建筑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全国就业指导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这是高职院校适应时代发展做出的历史贡献。但是,由于办校起步时间短、基础薄弱等原因制约,在短期内,“工匠精神”培育不明显,存在很多制约“工匠精神”的瓶颈问题。这些问题具体体现为:
面对经济结构性调整和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职业院校的师生日益凸显出其职业能力不足的短板。职业能力反映着师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具体体现在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信息能力、表达能力、知识转换能力、专业操作能力、技能提升能力和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
学校一直关切和关注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实施“一考三评”来评价教师的职业素养。在重要职称评聘方面,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工匠精神体现的是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然而很多师生奉行“差不多就行了”的工作及生活态度,无论做什么,都以“差不多”为准则,不求甚解。
目前,就业率是评价职业教育的指挥棒。这种优先保证就业的办学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职院校对“传技”和“育人”关系的把握出现了偏差。一定程度上导致培养出的学生技能水平不高、“工匠精神”匮乏。职业教育只重视技能传授,没有顾及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培养了一批没有“职业精神”的学生。大批的毕业生虽然就业率很高,但质量却不高。
目前,高职院校在大力推行“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笔者认为,匠心职院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可以一起抓。
物质是看得见的,长期熏染,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效果。这方面,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选择顶级工匠的事迹渲染“匠心”培育,让工匠品质成为每一个职业人的矢志追求。比如、国家电网西藏电力公司的全国劳模扎西尼玛作为发电厂及其电力系统专业的顶级工匠人物,在该专业宣传他的事迹,营造爱岗敬业氛围。还可以打造“专业文化墙”,找准专业对应行业的“大国工匠”,介绍品质与成就,让师生充分了解这个行业的标杆,树立学习榜样。比如、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在向学生宣传中国的特高压技术,让学生感受我国的电网,尤其在特高压技术领域走在世界前面,创造了众多世界第一,建立了国际标准。这让学生更加珍惜电专业的学习机会,激励师生立志成才成人。
在实训室建设方面,要尽可能摒弃传统的带有教学风气的实训样式,而是仿照实际工厂模式,让师生的教学过程如临其境,潜移默化养成敬业乐业的工作态度,劳动技术的态度。也可以把取得各级技能大赛名次的团队及其事迹通过广播等途径广为宣传,营造匠心氛围。
这方面主要从学校校训上建设“匠心”精神文化。以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建校为例,它秉承“厚德强技,笃学创新”的校训,围绕“科教兴藏、人才强区”战略,以“五型”职院(即:红色、明德、法治、书香、匠心职院)建设为抓手进行学校发展规划。
以现有课程思政为抓手,在教学活动全过程培育校训、教风、学风的传承与引领,以强大的精神力量熏陶鼓励师生,激发师生自觉涵养“工匠”精神,塑造“工匠”品质,一代传给一代,成为学校强大的职业特色文化。比如,在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中,结合新西藏第一座水电站——纳金电厂的建设经历,可以宣传高原环境下工匠们的缺氧不缺精神的匠心态度。也可以宣传国家电网的阿里联网工程,宣传其中的工匠及其精神,激励师生树立爱岗敬业、热爱专业、热爱行业的精神。再比如,相量法是电路课程的一个教学转折点。它的引入必然给复杂的交流电路分析带来简便的手段。结合这部分教学内容,重温“相量”这一重要电路概念被提出的过程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制度是看不见的“一双手”。制度是一种人们有目的建构的存在物。建制的存在,都会带有价值判断在里面,从而规范、影响建制内人们的行为。学校制定《实训室管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大师工作室》《学生技能竞赛管理办法》等系列“匠心”培育制度,通过制度建设,让师生感到约束、形成规矩、完成习惯。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匠心的培育离不开实践过程。
学校可以开展教师“技能比武教学周”、学生“技能竞赛月”。通过师生技能竞赛,使师生历练能力,交流技艺,超越自我。实施教师下企业工作机制,让教师有充分的实践经历,感受企业思维和企业文化,养成“匠心”精神。利用好“工学云”平台,开展学生企业顶岗实习全程管理。以企业管理标准严格要求,培养“职业人”。在企业实践中培养塑造学生的“工匠”品质。再比如、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的教学过程伴随着一系列的实验实训过程。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重复“安规”意识和“安规”习惯,这本身就是匠心精神所在。
总之,自2016 年“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此,社会各界对“工匠精神”的关注热度不减,涌现出一大批对工作执着、对职业敬畏、极度关注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劳动者。但是,“工匠精神”的回归,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不仅需要个人的执着与奋斗,还需要化解制约“工匠精神”的瓶颈问题。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重地,在工匠精神的培育方面应该体现自己的价值,找准问题,突破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