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子辰
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在近十年内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这是对我们过去发展传统文化的成果总结,更是对于我们未来继续弘扬传统文化的展望。如此愿景是需要传承文化基因,创新文化形式才能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实现。
首先,国运与文运相连,一个国家长久强盛的条件总是离不开文化的兴盛。一方面,国家的人民只有在相同文化背景下才会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国奋斗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帮助国家“以崭新的姿态吸引世界各国人民来了解中国故事、倾听中国声音,从而向世界展示真实而全面、立体而多彩的东方大国形象”。
其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变是出于人民生活需要。“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创造性的转化,可以实现文化事业的发展,这不仅有利于满足人们获得优秀文化的知识需求,而且有利于满足寻找共情的情感需求。
除此之外,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它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液,是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的民族之根”。传统文化有着自身的优越性、历史性和实践性,至今还以“以人为本”为民主道路添砖,以“创新求变”为经济前行加瓦,以“团结统一”为民族团结支撑,以“自强不息”为奋斗前行加油,以“天人合一”为生态建设指引。
最后,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因为党明白从中国现有实际状况出发寻找适合中国大地出路的重要性,所以党明白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并实现其创造性转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总结到的重要经验之一。
首先,明确前进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在新时代,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是需要吸取中国历史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蕴含和现实价值。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与建设的进程中正确吸收了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体现在战斗策略、党民融合、党员行为之中,并坚决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合的道路,在中国的文化实践路程中坚定文化自信。这一点可以说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基础措施,缺失这一步就会导致文化发展偏离航道,不符合国家战略。
其次,尊重历史文化,坚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在了解中国历史的过程中,人们都会带着现代的辨证批判的眼光来评价,说明过去的文化不合时宜。但是古代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是有其符合当时发展规律的价值,我们必须尊重的它的存在,不能颂今非古。如今,只有在了解《四书》《五经》之后,才能明白为何讲究仁爱、民本、诚信、和平、大同,只有在了解古代心学后才能分析唯心主义的价值,只有在了解礼法之后才能为新时代创新文化提供参考。
另外,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开发创新传统文化的资源。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波澜壮阔,所留存的文艺资源也是十分丰富,例如,神话典籍《山海经》,史书《史记》,平民小说《西游记》等。如此取之不尽的丰富文化资源若是真正想利用起来就必须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加强保护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珍惜保护考古遗迹,例如三星堆的发掘与其博物馆建设。第二是加强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对话,“运用具有鲜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符号进行传播,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第三,在兼收并蓄的同时保持自身中华民族的特点。在面对主流文化受到其他文化影响的情况时,“要处理好学习与借鉴的关系,尊重本民族文化传统是在世界文化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前提,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力武器”。
还有,抓住时代机遇,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现如今智能设施与大众媒体的发展都为文化传播与文化转化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在这样的智媒时代,传统文化与时俱进要求人民需要丰富文化传播形式、创新文化传播途径,拓展文化传播渠道。从供给角度来说,应该提高传统文化产品的市场化水平,增加传统文化产品的创新种类,让我国的经济发展需求、文化产品供给与大众文化需求相统一。如今,“盖亚传说”的中式服装、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春晚舞台剧的《只此青绿》凭借各大网络媒介将自身实现的文化创造性转化成果传播,让全国人民甚至世界伙伴都看见了中国文化的生机。从传播方式角度来说,各个文化转化成果都是可以依托社交媒体进行流通与传播。故宫博物院就是该项的先行者,“与腾讯视频合作《故宫里的大怪兽》,用动画视角诠释故宫传统文化;利用 3D 实景的观看模式,让受众者感受科技与历史的交融,用数字化的方式体验传统文化生活,给予人民崭新的文化体验”。还有,网络直播往往与视频媒介特性上形成良好互补,“直播成为青年人了解传统文化艺术的新兴场域,直播有其即时性和参与性,能够让主播与受众者打破地域限制进行有效互动”。
最后,紧抓人才培育,让文化转化有源源动力。传统文化是过去的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体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很多有序品质和精神追求。所以人才既是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基石,又是现代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变的来源。从教育出发,各大高校应创新思想政治课堂模式,打造育人新高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把握当代青年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的特性,利用各种途径手段从而创设青年正确的理想信念环境”。从文化继承出发,我国需加强下一代工匠的培养和传承人的重用,保证文化传承后继有人。为让文化生产具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还需要文化与人才之间有实践行动这一中介,投入实践,创造性的产出符合国家发展和文化底蕴的成果。
在未来继续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必定要清楚“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真正做到从本开新,将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变,寻找出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故事及劳动人民的巨大智慧,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东方千年不倒的血脉支柱,更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