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慧琴
(1.长子县民政工作服务中心,山西 长治 046600)
(2.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民政局,山西 长治 046600)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公共事业改革的全面推进,国家在公共事业上的资金投入规模不断增加,怎样合理地利用这些资金,是值得有关人员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作为事业单位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资金管理是单位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责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财务管理和活动,是对单位某段时间内财务管理状况的整体总结。但是当前许多事业单位在开展资金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普遍性问题,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策略进行解决,从而使单位各项资金得到合规、高效、安全的利用,为单位公共职能的发挥提供保障。
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组成内容,是对单位资金来源、分配方案、使用监督、考核评价等一系列工作进行全面控制的统称,是对单位各类活动资金的收支和流向进行财务关系的组织,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全面监督和调节的过程。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资金筹集管理、资金结余管理和资金使用管理。
事业单位开展资金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保证单位资金使用的合规性,确保单位各项资金支出和流向符合国家出台的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其次,要保证单位资金使用的安全性,避免出现各种财务风险问题,包括资金被侵占、被挪用或者支付前没有经过规范的审批流程等。再次,要保证单位资金使用的顺畅流通,以免因为资金营运不畅通或者调度不合理而造成财务资金的冗余,使得单位面临财务困境。最后,提高单位资金使用的效率,实现资金使用成本的降低和资金收益的提高。
事业单位加强资金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资金管理是事业单位高效使用资金、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以及规范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路径;资金管理是事业单位开展廉政建设、保证资金规范使用的基础;资金管理是事业单位保证国有资产安全使用,避免出现资金流失的有效手段;资金管理是事业单位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维持有序运转的重要措施;资金管理是事业单位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保障;资金管理是事业单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目标,保证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事业单位要站在战略层面积极革新资金管理理念和意识,使单位各个层级的员工都认识到资金管理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加强对单位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视。单位领导层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单位内构建起人人遵守资金管理制度的良好氛围。单位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和财务人员培养的重视,依据《会计法》重点规定进行会计机构的设置,配备具有综合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管理部门要为财务管理岗位编制规范化的岗位责任书,使财务人员了解自身的岗位职责[1];要对财务管理人员岗位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考核,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要积极组织财务管理人员参加业务知识和财经纪律有关的培训,全面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专业操作能力。事业单位要构建起科学的绩效分配机制,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
事业单位要全面整理和分析单位内的资金管理相关制度,依据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对资金管理岗位的职责和权力进行调整,通过对历年内部控制报告的分析报告,找到财务管理各个岗位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设置风险点并建立警示机制,上报给单位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审计评估,经过科学有效的测试流程及时发现其中的漏洞并有效的处理,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邀请外部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并编制内部控制报告。
2.资金收支业务管理制度
首先,在资金收入方面,要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对合同签订、发票开具、款项收取等环节的岗位进行合理调整和设置,将收缴的资金及时的存入对应的银行账户,避免出现坐收坐支问题的出现。其次,在资金支出方面,要严格依据经费管理办法进行资金使用的审核,建立规范的财政资金使用审批流程,明确资金使用审批权限,在进行财政资金支出的审批过程中对有关人员的责任进行明确。针对“三重一大”事项,要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包括物品采购审批单、大额资金审批管理办法等,将审批流程延伸到业务前端;单位要针对各种性质和不同额度的资金使用给予各个岗位相应的审批权限,从而使责任层层落实,为资金使用的安全提供保障[2]。再次,在资金支出的最后环节当中,要依据规范化的流程依据合同发票进行款项支付,保证支出的准确性和合规性。最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与单位的战略目标、业务规模、业务范围、风险管理水平等情况相匹配,并依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和优化,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整改措施。事业单位大部分资金都是专项资金,要避免跟一般资金支出混淆使用,编制专项资金的专用备查账目,并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单独进行核算,严禁专项资金的截留、挪用和挤占,要对专项资金的流向和支出进行全周期管理,通过科学的问效和跟踪管理,使财政资金使用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实现风险问题的防范和应对。
1.加强对审计监督工作的重视
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具有较强的实效性,但是上级主管单位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构建起完善的联网监控平台,对各项资金的流向和支出进行动态监控,在风险管控的关键点设置提醒,必要时可以要求下属单位上交所需的原始凭证;上级主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开展专项和非专项资金的审计和检查,要合理安排审计的频率,扩大审计监督的范围,从而保证单位资金使用的安全。同时,要加强对审计结果的应用,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资金管理问题,要纳入下一阶段的审计检查回看范围[4]。
2.建立全员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财务公示工作的重视,进行预算收入和支出全口径的公示;要针对重大事项进行严格的预算和支出公示,比如基础建设项目、三公经费支出、大宗设备采购等;要定期对单位所有员工进行财务收入和支出的公示,比如每个季度、每半年或者每年一次;单位要将财务公示情况引入到目标考核内容当中,或者聘请外部专业机构对公示情况进行监督,每个季度要对公示内容的规范性和真实性进行评价,从而构建起资金使用的全员监督机制。
首先,要调整和完善资金管理问责制度,将资金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纳入单位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当中,通过资金管理考核力度的加强以及财务审计检查工作的落实,全面科学地对资金使用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监督,使单位各层次员工加强对资金管理的重视。其次,要将资金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与财务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进行对接,遵循“谁经办、谁负责”的原则,特别是针对重要事项要进行动态追踪和检查,在年度要依据考核结果进行奖励和惩罚,对有关员工的责任进行追究,从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最后,要严格规范地对资金使用绩效进行考核评价。通过资金使用绩效考核评估或者单位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对资金使用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优化,使单位资金使用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1.依据结余资金性质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管理
事业单位要对结余资金进行科学的划分,并依据资金性质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管理。结余资金依据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可以分为结转资金和净结余资金两种,依据支出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基本支出结余和项目支出结余两种,依据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的规定,还可以依据账户属性将结余资金分为实有账户结余资金和零余额账户结余资金两种。针对零余额账户基本支出结余以及项目支出结余,事业单位可以将其结转到部门年度预算得到审核批准以前,剩余资金可以依据年度预算审核批准的部门预算进行分配;针对获得批准审核的零余额账目支出结余,需要将有关款项应用在专门的项目中,不可随意调整应用于其他项目或者项目支出和基本支出之间,如果专款应用项目执行结束以后还存在剩余资金,可以依据规范的报销流程上交给财政部门进行处理[5]。针对实有账户财政性结余资金,在开展下年度部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不管是基本支出结余资金还是项目支出净结余资金,都要全部编入部门预算当中。
2.要将结余资金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
事业单位在进行下年度部门预算的编制或者年度预算执行中进行新增财政资金的申请时,需要提前整理结余资金的具体使用和分配情况,优先选择利用结余资金解决问题。比如基本支出结余资金可以用来支付人员经费或者公用经费,但是新增人员经费支出要遵守有关的标准规范,不可用于个人福利性资金支出。同时,项目支出结余资金不能应用于基本支出。
3.构建内控机制
事业单位要针对单位结余资金管理构建起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财务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部门预算落实情况的检查和监督,动态全面地掌握单位结余资金的存量以及形成的原因,通过科学的分析和调查研究,及时制定和优化结余资金管理制度,从而使单位结余资金管理更加地规范和科学。
1.转变财务核算理念
事业单位要转变传统财务核算理念,对财务核算工作的原则和内容进行及时的革新,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最新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其全面了解财务经济政策和各种资金支付方式。要鼓励财务人员积极进行学习教育和职称申报,并给予相应的薪资待遇。单位可以定期举办系统内的财务知识竞赛,联合工会给予精神奖励,授予其“技术能手”等称号,定期召开财务人员交流研讨会,针对工作中的难点和疑点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理念的转变和升级。
2.精细化银行服务
事业单位要加强对银行服务的管理,结合单位发展的实际需求明确审批权限,从而实现分级审批。可以由一个系统或者部门对银行提出针对性的要求,制定出与单位部门和系统要求相匹配的产品。为了解决单位与银行对账过于粗放的问题,可以开通和应用银企直联系统,避免出现银行与单位财务数据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有效提高单位资金管理质量和效率[6]。
3.加强对信息化系统的应用
事业单位要加强资金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力度,通过财务软件系统的整合,加强软件的功能,打破各个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边界,解决不同软件之间数据口径不一致的问题,使资金管理系统可以高效稳定地运行,减少工作人员重复烦琐的工作压力,拓宽系统使用的覆盖范围,从而提高单位资金管理的效率。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开支较大,事业单位自身负担较大,需要上级主管部门联系软件企业依据自身实际需求进行软件的开发,不但可以解决单位资金压力过大而不愿意进行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而且可以使各个单位部门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对各个单位的资金管理进行规范,从而更好地资金管理的标准化流程进行优化,为财务横向和纵向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事业资金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作为基础保障,所以,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第一,要积极进行高水平专业人才的引进,结合单位业务特点和实际需求,在招聘时选择具有较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财务管理人员。第二,要加强在职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财务管理人员要积极顺应单位发展需求进行财务知识的更新和学习,包括新政府会计制度、新的会计法律法规等,从而提高自身理论知识掌握水平,在日常工作实践中不断地应用于具体操作,为资金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随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事业单位要积极地顺应这一形势,加强资金管理意识,使资金管理手段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财务人员能力的提高、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内控制度的落实等措施,有效提高单位资金管理水平,从而为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