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仪
(陕西省信息中心,陕西 西安 710000)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相关要求,陕西省委省政府印发《陕西省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实施方案》,对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做出系统部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为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我省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当前,陕西经济发展正在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依然滞后,存在要素流动体制机制不健全,传统生产要素资源配置效率不高、新生产要素资源培育不充分等问题,亟须破解阻碍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障碍,释放新的增长潜能,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陕西针对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出台了实施方案,推动实施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截至2020年11月,全省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1.5万亩,处置闲置土地4.9万亩。精准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重大项目土地要素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大力度盘活存量土地,不断提升供地效率。印发《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探索推进“标准地”改革的意见》,实行“定标出让、对标拿地、按标施建、依标验收”的项目用地闭环管理模式,2021年底,在西安市及有条件的县(区)或开发区,推进“标准地”供应进行先行先试,并形成可借鉴的经验。出台《陕西省征收农用地区片综合地价》《陕西省实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细则》等文件,建设省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在我省12县(市、区)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试点,推动农村土地市场健康发展。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除西安市外,全省不再限制落户,实行实际工作地与居住地相结合的落户迁移政策,支持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市民化,建立省级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不断引进稀缺人才,2020年,陕西实施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引进或离岸合作高端外国专家500人次,新建省级引智示范基地20家、引智服务站10家、海外离岸创新中心5家。实施“追光计划”,引进激光雷达、半导体加工设备、光子材料等领域的专项人才。丰富人才评价模式,以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为试点,不断试行科研项目“揭榜挂帅”等,增加科研人员自主权、所有权和使用权。开通高级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已有300多名高层次人才通过该通道获益。
近年来,我省积极落实企业债券发行注册制改革,出台《推进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截至2022年3月,陕西上市公司数量达到67家,全国排名第14位,多数硬科技企业。印发《关于金融支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若干措施》,举办“秦创原走进上交所”专题推介会,促进秦创原与全国资本市场全面对接。将绿色金融作为新的发展方向,恒丰银行西安分行、沣西新城、浦发银行西安分行推出环保数据贷、绿色债券、碳金融业务等,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同时注重绿色金融发展。积极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推动中欧班列“长安号”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运行,10家试点银行共发放贷款21.14亿元人民币,支持31家“长安号”产业链相关企业发展。
落实《关于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制定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方案,畅通全省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打造“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推进企业与大院所合作,成立中船航天创新中心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体,实现产学研金的精准对接,目前已建有2个院士工作站,2个超算研究中心,1个碳中和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中心。注重技术转移机构和经理人培育,建立便于供需双方对接的成果转化机制。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相融合,陕西唐兴资本首次获得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支持,该基金出资2.5亿元,截至2022年初规模已达9.5亿元。
陕西是国家电子政务综合试点省份之一,我省率先建立陕数通,实现政务数据安全可信共享,获得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年度最佳实践成果奖。发布《陕西省“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推动数字经济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项目落地。加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在咸阳、宝鸡等多个市(区)建成市级城市(运行)大数据中心,同时启动建设国家超算(西安)中心、中国能源大数据中心等一批新基建项目,打造智慧城市“咸阳模式”,大荔、柞水、佛坪和杨凌4县(区)被确定为国家首批数字乡村建设试点,为数字经济发展赋能。
虽然陕西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制约要素自主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并没有彻底消除,要素市场体系尚不完善。要素价格市场化不充分,要素错配现象严重,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功能效率有待提高。要素市场公平有序监管制度还不够完善,一些领域还存在政府直接或间接配置要素的现象。要素改革的协同推进不足,土地和劳动力要素链接不匹配,资本和技术融合有欠缺,“数字赋能”劳动力、土地等其他要素流通和交易作用未充分释放,要素改革的叠加效应尚未显现。同时部门间协同推进相对不够,改革合力尚未完全形成。
在传统生产要素领域,劳动力、土地、资本要素未能配置到生产率更高的领域。目前我省土地亩均产值偏低、利用结构不优、节约集约意识不强,土地整体利用水平不高。土地流转服务不配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用途仍需探索。人口户籍、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等存在行政性分割,形成就业双轨制,劳动力公平竞争与城镇化推进任务艰巨。资本要素在各地区、行业、企业间存在投入不均、效率不高等问题,制约金融输血和造血功能。
在新生产性要素领域,产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不充分。我省科技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融合性不强,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市场推广存在脱节。产权制度建设薄弱,尤其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界定方面产权清晰问题突出,同时,数据产权的界定规则尚未建立,虽然我省大数据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但数据要素产业发展尚未成熟,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尚未成型,存在数据交易市场不规范、监管不完备等问题。
一是健全市场决定要素价格机制,从全局角度对要素市场化规范发展进行统筹规划,注重不同要素改革的协同推进,根据不同要素改革的难易程度,在改革的进度、范围、评价等方面提出符合陕西实际的举措。二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逐步减少政府对要素市场的干预,提升对要素市场交易的监管水平,完善要素交易制度,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监管、服务、交易等功能。三是在符合国家事权改革举措条件下,寻找开展专项改革试点的空间,争取国家支持,实现陕西在要素市场化改革领域的先行先试权,突破制度层面的障碍。
一是根据国土空间规划要求,贯彻“空间换地”理念,出台推进“标准地”改革、土地开发等一系列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文件,在基础较好的区域,推进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制度,推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出让等供地方式推动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二是运用统计监测掌握土地供应情况,不断盘活存量土地,探索实行差别化地价,保障各类项目用地,降低企业用地成本。三是探索耕地占补平衡新模式,拓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范围,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一是持续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常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健全财政建设资金、城镇建设用地指标、教师医生编制定额等与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调节机制;探索“关中平原城市群”“西安都市圈”户籍同城化积累互认,推动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二是创新职称评审机制,以专家同行评审为基础构建业内评价机制,充分利用大数据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实行信息化评审。三是进一步拓宽社会组织人员进入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渠道。四是重视提升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提升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和实际可支配收入。
一是构建覆盖面广泛、差异化显著的银行体系,提高服务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占比,建立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激励约束机制,支持法人金融机构投放更多涉农贷款。二是出台服务企业上市的政务服务绿色通道工作规则和上市后备企业管理服务办法,推进企业上市和后备企业培育工作;充分发挥陕西省资本市场服务中心作用,搭建联合统一的股权融资路演机制和平台。深化区域性股权市场改革,推进陕西股权交易中心增资扩股。三是全面深化区域金融改革试点,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科创金融、普惠金融,推进数字人民币在西安创建试点,大力支持西安创建国家科创金融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支持铜川创建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
一是健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产权制度,深化改革科技成果的相关权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二是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通过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对科技资源深度融合,推动空天动力陕西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支持国家超算(西安)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运行。三是加大技术与资本的融合,抓好国家创新示范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硬科技创新等试点示范,加快建设高新丝路软件城、西部云谷硬科技小镇、航天基地荣耀科技园等平台园区。四是不断增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牵引力,开展科技联合攻关,加速“三器”样板示范打造,不断释放科创潜能。
一是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尝试建立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建立省数据交易场所,构建合理的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模式和体系,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数据流通中的应用。二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支持西安、铜川等地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此外,争取承办国家级大数据峰会、大数据创新应用大赛等会议和赛事,打造陕西大数据品牌。三是加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探索在城市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规范化应用数据开发新场景。同时,推动数字乡村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城市大脑”建设。四是加强市场监管和行业自律,加快推进数据确权,明确相关权责,健全数据安全审查制度,保障各类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