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大气污染治理绩效提升机制研究
——基于技术治理与政民互动的视角

2023-03-20 09:14夏大杰何韵涵康新雨景浦轩杨若愚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7期
关键词:电子政务民众公众

夏大杰,何韵涵,康新雨,高 淳,景浦轩,杨若愚

(中国民航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 300300)

在绿色发展和“双碳目标”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大气污染的治理成为了当今我国无法回避和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在大数据和技术治理的背景下,电子政务平台也越发完善。随着信卢时代的到来和多媒体平台的普及,普通民众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与政府互动,公民参与愈发透明和开放化[1]。政府大气污染绩效治理的提升不仅仅需要搭建各种硬件平台,更需要公众对电子政务平台进行采纳,进而积极参与各种治理活动,形成良性互动[2]。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探究政民互动视角下公众的电子政务采纳状况和大气污染治理绩效的提升机制。

1 问卷设计和数据来源

本研究主要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和访谈法,面向公众发放的问卷总共分为7 个维度,具体包括个人基本信卢、环境意识和污染感知、电子政务平台构建状况、电子政务平台使用情况、公众的信任和满意度、区域大气污染特征、公众参与意愿与结果预期等内容。问卷一共有45个题目,共发放150 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41 份。对于问卷未能涉及的一些开发性问题,研究团队进行了结构式访谈,两者结合以保障信度和效度。

2 被调查者基本信息

调查结果显示,公众个人基本信卢呈现以下特征。

2.1 受教育程度正向影响公众对大气污染的关注度

在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后,可以发现公众对大气污染关注度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而提高,大部分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都对大气污染问题“比较关心”和“非常关心”。由此看出,随着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也在不断提升。

2.2 职业环境使公众对大气污染的关注度存在明显差异

职业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作业环境和团队环境,本文中所指的职业环境主要是作业环境。此次问卷中涉及到学生、教师、公务员、工人和农民等多种不同的职业,结果表明不同的职业群体对于大气污染状况的关注度存在显著差异。如农民、工人等直接在户外工作的工作者对大气污染关注度会明显高于其他几种职业对大气污染的关注度。

2.3 公众对大气污染的关注意识在不断觉醒

随着国家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公众对大气污染基本知识的了解层面也不断扩展,各年龄阶层尤其是18 岁以上年龄的人大部分都呈现对大气污染比较关心的状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新媒体平台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对于大气污染的关注意识在不断觉醒。

3 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对大气污染的感知

大气污染问题随着工业化进程推进不断凸显出来,为避免走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防治大气污染中的“防”尤为重要,“防什么、如何防”成为2 大问题。在社会转型期,大气污染问题仍然存在,大气污染防治不是禁止所有工业化文明,而是要遏制不必要的环境污染。在此过程中,第一步就是提高公民对大气污染的感知意识。调查发现,公众的环境意识和污染感知状况如下。

3.1 公众对大气污染关注度持续提升

近年来,国家不断重视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逐步加大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力度。由于以雾霾污染为典型代表的大气污染物对于公民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公众对大气污染的容忍度较低,因此对于大气污染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

3.2 政民互动存在“数字鸿沟”和治理困境

调查结果显示,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的政民互动存在一些“数字鸿沟”。一方面,民众不能准确地获取政府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比如污染标准的确定、健康损害的鉴定等。在实践中,某些因个人原因产生的大气污染也无法被界定和管控,因而个别公众对于大气污染治理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其次,民众不清楚向政府举报或反映身边的大气污染问题的渠道,个别民众甚至不知道有哪些可以使用的电子政务平台,有些平台不接地气,不易使用。甚至有些平台成为“僵尸号”,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出现电子政务“治理悬浮”的困境,产生数字治理的形式主义和执行偏差。另一方面,政府的治理行动或绩效不能有衔接地、持续地传达给民众,同一处大气污染可能会被重复反映多次,造成工作负担,影响基层政府工作的正常展开及开展效率,出现政务繁复冗赘的不良现象。

4 公众对电子政务平台的认知及其原因

本研究团队针对公众对大气污染治理电子政务平台的了解程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共有89 人表示比较或非常不了解,占总样本的63.12%。从公众反馈来看,大部分公众对电子政务平台的功能及发展现状不够了解。进而发现,公众对政府大气污染治理的电子政务工作了解得不全面,政府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宣传力度还略有欠缺。而当谈及对政府大气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及平台建设的了解程度时,超一半的公民选择了“一般了解”,处于一种较为模棱两可的态度。公民对大气污染治理电子政务平台的了解程度普遍较低。调查数据显示,82.28%的受访者不认为政府在电子政务平台建设过程中投入较多,且超80%的受访者不认为当地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较为成熟。究其原因,首先政府方面平台建设可能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可能涉及使用体验等,仍需不断改进、完善,未来可以增添公众留言、评价等互动板块;同时政府还存在宣传层面力度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而公众则需要不断增进自身的主体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与政治参与能力。

5 电子政务平台使用情况

5.1 公民使用电子政务平台积极性较高

调研结果显示,有52 名受访者会积极主动使用电子政务平台参与大气污染治理,占整体容量的36.88%。而选择“一般”选项的有58 人,占整体容量的41.13%。可以看出,公民整体对电子政务平台使用的积极性较高,但仍存在相当一部分民众不够积极。与上一维度公众对电子政务平台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尽管一部分民众缺乏对该平台的了解,但仍愿意主动使用。

5.2 公民对电子政务平台持较乐观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共有80 名受访者比较或非常认同电子政务平台对大气污染治理帮助较大,有11.35%的民众认为在平台使用过程中存在障碍,且仅8 人不认为平台可以提供有用信卢。问卷从有效性、便捷性、使用效率、服务质量和平台安全性等角度调查了用户对电子政务平台使用的体验,普遍得到较正向的反馈。可以得出结论:公众对电子政务平台的满意度较高。

6 政府信任度和满意度分析

6.1 公众缺乏对大气污染相关治理政策的了解

从公众对环境公开信卢的了解程度来看,问卷数据显示,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的人数仅占总体容量的30%。相反,不了解和了解程度一般的受访者占比为70%,大多数人并不了解政府对环境的公开信卢。约有1/3 的受访者表示没有看到过任何相关信卢。这反映出在环境信卢公开的问题上,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社会团体都缺乏有效手段让公众知悉信卢。在对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法治建设内容的了解程度上,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受访者只占总体样本的大约18%,说明公众的环境素养还有待提升,大部分公众对于大气污染的治理政策缺乏了解。

6.2 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有待提升

尽管大多数的受访者认为大气污染治理平台是值得信赖的,但是认为政府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法治化水平高和对政府大气污染治理状况满意的人数也未过半。这反映了政府虽然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作出了努力,但可能依然还不够,没有充分调动公众的积极性。政府在大气污染政务信卢公开、治理过程互动和治理效果提升等方面还有待提升。公众对于大气污染情况治理的满意度还不够高,需要政府继续在相关方面作出努力,提升公众满意度[3]。

7 公众参与意愿与行为

本研究对比了公众在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的参与意愿和参与行为,结果发现多数人愿意参与,占比70.21%,如图1 所示。但是在实际参与程度上,基本不参与、比较少参与和有时参与的占了绝大多数,比较多参与和非常多参与的仅占13.48%,如图2 所示。对比图1 与图2 可知,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公众参与的意愿与实际行动之间存在偏差,大部分公众的参与意愿没有真正转化为行动。大气污染情况屡见不鲜,在调查中大部分群众可能会采取行动,但仍有一部分人对此不甚重视。部分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需要政府加大相关宣传与号召。政民互动的方式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水平提高变得多样,除传统信访、电话投诉、企业面对面协商和直接起诉外,微博和微信举报逐渐成为更方便快捷的选择。统计结果显示,电话投诉方式的占比高达57.45%,微信举报和微博举报紧跟其后,分别占比49.65%和45.39%。体现了信卢化政务平台的便民性和便利性,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政民互动。

图1 参与大气污染治理意愿图

图2 大气污染治理实际参与程度图

电子政务平台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和便捷性,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义务。不仅要积极参与政民互动,关注大气污染治理状况、积极反映问题,也应该配合政府宣传号召提高环保素养,遵循网络平台规则秩序。真实有效地反映情况,不要弄虚作假、诋毁政府形象。在未来,利用多种电子政务平台进行精准及时的政民互动,对于政府进一步精确捕捉大气污染治理问题并且有效提升治理绩效起到关键作用。

8 对策与建议

8.1 增加实质性的沟通渠道,提升政民互动的治理效果

在一些区域,政府的大气污染治理政策或行动不能有衔接地持续地传达给民众,而民众也不知道以哪种渠道向政府反馈问题,或者是不知道反馈的问题是否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其根源在于政府和民众之间的沟通存在不顺畅、不及时的问题,可能民众依托于电子政务平台的问题重复提出或者已反馈,但是民众并没有感知,出现额外的管理负担和工作负担。因此,需要谨防政务信卢化各自为政加重基层负担,应提升政民之间的沟通效果,如增设专门人员负责收集整理民众反馈的问题,政府作出回应时及时通过短信、公众号等渠道告知民众。借助技术平台进行精准治理和及时反馈,不仅可以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减轻基层政府的工作压力,还可以提高民众满意度。

8.2 致力于大气污染治理电子政务平台构建的同时加强宣传力度

调查结果表明,随着网络技术带动线上平台的崛起,相较于传统形式的大气污染问题反馈渠道,微博、微信公众号和政府官网等新兴电子平台在公众使用频次层面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而倾向于使用信访、电话等传统形式反映问题的公众仅占总样本的三分之一。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兴起及信卢传播途径的更新,电子政务平台作为依托于网络技术的新反馈渠道更易于被大众所接受[4]。随着互联网+平台的构建和新媒体平台的发展,想要提高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的政府工作效率,提升治理绩效,电子政务一定是必经之路。通过网络渠道可以有效提升民众向政府反馈问题和政府及时解决问题的便捷性。政府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中仍存在的用户体验等一系列问题,仍需不断改进、完善,增添公众留言、评价等互动板块,构建完善的电子平台[5]。同时,本研究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个别民众对电子平台十分陌生,不懂得如何有效地使用电子平台反馈问题。在实践中,电子平台并不是他们反馈问题的首选。因此作为地方政府,要加强对政府门户网站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公众对政民互动平台的思想认识,使民众更加了解电子平台。同时有计划有层次地普及公众参与门户网站和网络互动的基本方式,促使公众深入了解门户网站提供的公共服务,共享网络政民互动带来的便利。最后通过发挥政府网站的自身的宣传优势,加强与重点新闻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的合作,实现与平面媒体、电视和手机等媒介的多平台耦合互动,实现政民互动的多样化,以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

8.3 加大大气污染信息公开力度,提高民众满意度

问卷数据显示,公众对环境公开信卢的了解程度不高,因此民众也无法更充分地参与到大气污染的治理中来。政府应该通过政府网站、公众号等多种电子政务平台加大公开环境信卢力度。与此同时,尽管大多数的受访者认为大气污染治理平台是值得信赖的,电子平台是更有效率的治理大气污染的渠道,但是他们认为政府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具体措施并没有落实到位。因此政府要实现政策的落地,让电子平台真正走进民众,提高大气污染治理效能,从而提升民众满意度。

9 结束语

本文基于政民互动的视角,研究了公众的大气污染感知状况、政府的电子政务平台构建情况以及政民互动情况,重点分析了公众对于电子政务平台的采纳意愿和采纳行为。在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电子政务平台是随着网络技术飞速发展而兴起的新型政务处理形式,有助于政府制定修改具体政策,紧跟时代变化,顺应时代潮流。建设服务型政府脱离不了公众,提高公众的环境治理意识和政务参与意识是必不可少的。良性的对话沟通机制在缩短公众和政府间的距离和提升政民互动效果等方面有着巨大潜力。随着公众对于大气污染关注度的提升,民众对于大气污染的治理需求也更加多元。需要政府部门反刍政务服务,构建多样化的电子政务平台,完善治理机制,真正提升治理绩效。对于公众提出的具体大气污染问题,政府的快速反应、有效回应和落实反馈能够极大展现政府效力。良性的污染治理机制建立在有效的政民互动之上,这离不开公众的环境意识、积极沟通的行动力和政府政策的有效落实。

猜你喜欢
电子政务民众公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中国电子政务的“短板”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