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渗透

2023-03-19 08:59:30付晓静
英语周报·初中教师版(A) 2023年19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中华中华民族

付晓静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

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快速进展,各种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加频繁,我们正处在一个文化开放、多元繁荣和融合的时代。但是,当代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精神却比较陌生,他们或多或少受到了西方的价值观念的影响,不少学生表现出淡化、漠视传统文化。比如一说到中国的传统剧目京剧、黄梅戏,他们一脸不屑,可是对于西方的音乐剧、歌剧却趋之若鹜;对于西方的万圣节、圣诞节常常会如数家珍,而对于中国特有的传统节日,如清明节或者端午节等的文化内涵却表现出茫然。他们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也不能很好地用英语去介绍或者表达自己国家民族的文化。

目前中学生所用的教材大多偏重知识点讲解,西方文化覆盖较多,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参与较少,再加上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和升学率,学生们为了应付考试,经常忽视对课本中中國传统文化的渗透和深入学习。

值得肯定的是,英语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语言、了解不同文化的桥梁,也是学生将中国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的工具。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转变态度,结合课本,通过学习英语来进一步了解我国文化,促进语言交流。这才是英语教学的本心,才能让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有准确的定位和立足点。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

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中西两种文化的相互渗透和对比,可以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进一步认识,避免对西方文化盲目接受的行为,使中西文化在相互联系和相互吸收中实现融合,从而树立一种进步的、创新的、正确的文化价值观。现在的青年学生对英美文化津津乐道,但对中华传统文化却只字不提。在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中适时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也有助于加强他们对异国文化的认识,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初中英语教材中中国传统文化话题渗透

1.中华传统食物

民以食为天。不管是以前或是现在,食物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最好的写照。六年级上、下两册牛津教材中都提到许多耳熟能详的中国传统特色食物,如:rice dumplings、steamed eggs with meat、boiled eggs、tomato and egg soup、steamed fish、steamed prawns with garlic等。通过对这些词汇的介绍,顺理成章地引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会显得非常自然到位,也能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

2. 中国名胜古迹

中国历史悠久,当然少不了各种名胜古迹,如the Great Wall、Summer Palace、Kunming Lake、Yu Garden、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West Lake等。通过将景点与文化相联系,我们能生动地将中国传统文化教授给学生,让学生逐渐体会中国文化的精髓。

3. 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节日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一脉相承,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信仰、价值观念和为人处世。例如,在春节期间,阖家团聚、走亲访友、互相拜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清明节时,人们都会祭拜先祖、外出郊游踏青;中秋节时,人们共赏月圆、品月饼等。六年级下册牛津教材中有一个单元着重介绍了Dragon Boat Festival,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4. 中国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品质、民族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名族礼仪相结合,形成了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精髓。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实现英语学科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对传统中华美德的完美诠释。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中华中华民族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家教世界(2022年7期)2022-04-12 02:49:32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北广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 11:26:28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10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0:08:49